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67章 历史十大帝王(12)

- 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为宣扬明朝国威、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一说)、拓展海外贸易,朱棣派宦官郑和率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1405年-1433年,前六次在永乐年间):

- 船队规模空前:每次出海船只200余艘(最大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可载千人),随行人员2.7万余人(包括士兵、水手、工匠、翻译等)。

- 航线覆盖广泛:从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南海、印度洋,抵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非30多个国家(如占城、暹罗、满剌加、印度古里、波斯忽鲁谟斯、阿拉伯麦加、东非木骨都束等)。

- 影响深远:郑和船队携带丝绸、瓷器等中国商品,换取当地香料、珠宝、异兽等,推动了中外物质交流;明朝与沿途国家建立朝贡关系,使“天朝上国”的威名远播海外,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

四、晚年与争议:雄主的“功过交织”

朱棣晚年,因常年征战、大兴土木,逐渐显露统治危机,其一生的功过也成为后世争议的焦点。

- 晚年困境:

- 财政压力:五征漠北、营建北京、郑和下西洋等举措耗费巨大,导致国库空虚,百姓徭役负担加重,1420年山东爆发唐赛儿起义,虽被镇压,但反映出民间对“永乐盛世”背后繁重赋役的不满。

- 继承人争议:朱棣长子朱高炽(肥胖体弱,擅长文治)与次子朱高煦(勇武善战,酷似朱棣)争夺储位,朱棣晚年在两人间摇摆,最终因“立嫡立长”祖制与大臣劝谏,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朱高煦的野心为日后“汉王之乱”埋下隐患。

- 猝死征途:1424年,朱棣第五次北伐班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享年65岁,临终前仍叮嘱“传位太子朱高炽”,避免了权力真空。

- 历史评价的“双面性”:

- 功绩:以藩王逆袭登基,却缔造“永乐盛世”,迁都北京、五征漠北、收复安南、设奴儿干都司,奠定明朝的疆域格局;郑和下西洋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古代典籍,其“雄才大略”堪比汉武帝、唐太宗。

- 争议:“靖难之役”造成数十万军民伤亡,夺权后对建文帝旧臣的残酷清洗(如“诛十族”“瓜蔓抄”)被斥为“暴君”;设立东厂开启宦官干政的先河;晚年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加重百姓负担,为明朝中后期的衰落埋下伏笔。

五、总结:铁血与辉煌并存的“永乐大帝”

朱棣的一生,是“权力博弈”与“治国理想”的交织:他以违背祖制的方式夺权,却以超越先祖的魄力开创盛世;他用铁腕手段巩固皇权,却也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从北平藩王到永乐大帝,他既是“叛乱者”,也是“开拓者”,其功过难以简单评判,但无疑是明朝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他留下的不仅是故宫、大运河与《永乐大典》,更留下了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明朝底色,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世史的走向。】

评论区

「游城姿: 朱棣功大于过,说千古一帝不为过」

「秋天的雨: 李世民拼命想成为祖却成了宗[捂脸]朱棣想成为宗却成了祖[呲牙]」

「玩王者还行: 唯一封狼居胥的帝王明太宗明成祖文皇帝永乐大帝朱棣」

「乐洛: 上马杀敌,下马治国,古今往来哪个皇帝比得了我,我永乐雄风远迈汉唐」

「齐骥: 懂不懂御驾亲征的含金量[泪奔]

士气直接给你拉爆表[泪奔]

知道为什么李世民朱棣手下无怂将无孬兵吗,皇帝带头冲锋,手下腿断了也能靠双手爬上战场

岳飞如果跟的是朱棣或者李二,那画面都不敢想」

「—鸿—: 明朝,应该是一个被满清擦除,被历史遗忘的辉煌时代。高光程度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僧人: 真的不可想象,如果朱标不死继承皇位,安心治理国家,燕王征战边疆,兄弟齐心会开创一个怎样的盛世?」

明朝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天幕中那几个刺目的大字——“明成祖朱棣”。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一股无名之火在他心头熊熊燃烧起来。

然而,就在他准备怒发冲冠、大发雷霆的时候,原本平静的天幕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一般,画面突然一转,原本的蓝天白云瞬间被一片阴沉的灰色所笼罩。

紧接着,画面中出现了一场葬礼的场景。黑色的棺木被缓缓地抬着,周围是一群身着素服的人们,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悲痛和哀伤。

旁白的声音在此时响起:“朱标,这位本应继承大统的太子,却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朱元璋只觉得眼前突然一黑,天旋地转起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眼前飞速旋转。他的脑袋像是被重锤狠狠地砸了一下,剧痛难忍,让他几乎无法站立。

只听他突然扯开嗓子,声嘶力竭地大吼一声:“传太医!快给标儿看看!”这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屋顶,传遍整个宫殿。

霎时间,整个大殿陷入一阵慌乱中。

过了好一会儿,大殿里的喧闹声才逐渐平息下来。众人都紧张地看着朱元璋和太医,等待着朱标的消息。

终于,太医缓缓地抬起头,他的目光有些凝重,似乎在思考着如何用最恰当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诊断结果。

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口,对着朱元璋说道:“陛下,经过微臣的仔细诊断,太子殿下并无大碍。”

听到太医的话后,朱元璋原本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下来,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仿佛将心中所有的担忧和焦虑都随着这口气吐了出来。

朱元璋继续看向天幕,看着天幕中播放的画面,他心中一阵五味杂陈,看着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之中。

看着朱允炆削藩的举动,朱元璋一阵痛心,这些都是他的儿子,朱允炆的亲叔叔。

朱元璋陷入了深深怀疑中,难道自己看了之后,眼光变得这么差了吗?

朱元璋转头对身旁的朱标说道:“朱允炆就让他做一个闲散的王爷吧!”

朱标想说些什么,不过看着天幕中的画面,却是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点了点头。

这时,天幕画面又一转,出现朱棣登基后治理国家的场景。郑和下西洋的盛大船队、《永乐大典》的编纂、北京紫禁城的修建……一桩桩一件件,展现出盛世之象。朱元璋微微皱眉,沉默良久后缓缓开口:“这小子,倒也有些手段。”

朱标在一旁轻声道:“父皇,四弟虽以非常规手段登位,但观其所为,确有雄才大略,于国于民也算有诸多贡献。”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说:“朕本以为皇位当由允炆稳坐,可他行事操切,削藩之策太过激进。如今看来,朱棣做这个皇帝,倒也能保我大明江山稳固。只是这手段,太过狠辣了些,希望他日后能多以仁治国,莫要再让百姓受苦。”说罢,他目光又落回天幕,继续看着朱棣的故事,心中思绪万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