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199章 历史名相(64)

“他搞‘考成法’整吏治,像模像样地把官员管得服帖;推‘一条鞭法’让国库鼓起来,还能镇住边防让蒙古不敢闹,这份‘能干事、会干事’的劲,比我手下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儒生强多了。当年我打天下缺萧何管后勤,治天下缺曹参稳局面,要是张居正来帮我,让他管财政或民政,准能把事办得扎实,不用我天天操心‘钱不够、官偷懒’。”

“但他太‘傲’,忘了‘臣得听君的’——万历那小子小,镇不住他,他就敢‘夺情’留任,还廷杖大臣、独掌大权,这跟当年的韩信‘要假齐王’一样,都是‘功高就想压主’!我当年怎么收拾韩信的?先夺兵权,再贬再杀,让他知道‘君是君,臣是臣’。张居正要是跟我混,敢这么‘专权’,朕先把他调去管边境粮草,磨磨他的性子;要是还敢跟朕叫板,直接削了他的职,让他回老家种地,看他还能不能‘呼风唤雨’。”

“最关键的是,他得‘懂规矩’——他自己住着大宅子、坐着32人抬的轿,却让皇帝节俭,这叫‘宽于律己、严于待人’,朕最恨这种两面人!我手下的萧何,就算功劳再大,也懂‘自污名节’让朕放心;张居正倒好,一边当‘改革圣人’,一边搞特权,这不是给自己找骂吗?真要用他,就得让他‘先正自身’,敢搞特殊就办他,没什么好说的。”

汉武帝:“其‘务实改革’之劲可学,其‘不避权贵’之刚当用”

“朕当年推‘推恩令’削诸侯、搞‘盐铁官营’强财政,靠的就是‘敢碰硬、能干事’,张居正跟朕很像——他不怕得罪豪强,敢改‘驿传’、整‘吏治’,比那些‘讨好权贵’的软骨头强;他搞‘一条鞭法’让国库充盈,比那些‘只会哭穷’的臣子实在。若他在汉朝,朕必让他任御史大夫或大司农,帮朕推进改革。

但他‘跟皇帝硬刚’的毛病得改:朕用主父偃、桑弘羊,既让他们干事,也让他们‘懂君臣分寸’;张居正倒好,敢管小皇帝的起居、怼万历的需求,这是‘忘了君臣本分’。真用他,朕得先敲打他‘君为臣纲’,让他知道‘改革要顺君意,不能逆龙鳞’,不然再能干事,也得罢官。”

汉光武帝刘秀:“其‘务实干事’之能可赞,其‘专权’之弊当防”

“我平定天下后,靠‘轻徭薄赋、稳扎稳打’安民心,张居正推‘一条鞭法’解民负、整边防保安稳,这份‘务实’劲,比那些‘空谈义理’的官员强——若他在我朝,让他管地方民政或财政,准能帮我把‘与民休息’的政策落到实处,少些贪官折腾百姓。

但他‘独掌大权’太危险:他挤走高拱、把控朝政,连小皇帝都得听他的,这跟‘王莽前期专权’的苗头很像。我治国讲究‘君臣相得’,既用能臣,也不让臣子‘权柄过重’。真用他,必派心腹大臣制衡他,让他‘干事不越界’,绝不能让他有‘架空皇权’的机会。”

隋文帝杨坚:“其‘强政’之策合我意,其‘跋扈’之性当惩”

“我设三省六部、整吏治、强中央,就需要张居正这种‘敢碰硬’的官——他‘考成法’严考核,让官员不敢偷懒;‘一条鞭法’统赋税,让国库不空虚,跟我‘以制度强国家’的思路一致。若他在隋朝,让他任吏部或户部要职,准能帮我把新政推得更顺,压服那些‘反对改革的旧贵族’。

但他‘怼皇帝、压朝臣’的跋扈劲,我绝不能忍:他敢管万历的起居、廷杖谏官,这是‘目无君上’!我治天下,‘君权独断’是根本,就算他再能干事,敢对朕不敬、对朝臣跋扈,朕也得削他的权,让他知道‘臣子再能,也得听君的’,不然早晚成‘祸乱之源’。”

唐太宗:“其‘治世之才’当赞,其‘专权之嫌’当防”

“朕靠‘房谋杜断’治贞观之治,最惜‘能臣’,张居正的‘改革魄力’,比朕手下的许多臣子都强——他‘考成法’提效率、‘一条鞭法’富国库、‘整边防’安天下,干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实事,若在贞观朝,朕必让他任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并肩。

但他‘权柄过重’是隐患:他联合太监挤走高拱,独掌内阁十年,连皇帝都得听他的,这跟‘长孙无忌后期专权’很像。朕虽‘任贤纳谏’,但‘君权不可旁落’,真用他,必派贤臣制衡他,不让他‘独断专行’;同时教他‘谦退’,别让他因‘功高’而‘骄纵’,这样才能‘用其才,防其祸’。”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时期):“其‘改革魄力’当学,其‘树敌’之失当戒”

“开元初年,我靠姚崇、宋璟整弊政、兴盛世,最缺张居正这种‘能扛事’的改革家——他不怕得罪豪强,敢改‘驿传**’;能抓落实,让‘一条鞭法’惠及全国,比那些‘只会迎合’的软骨头强。若他在我朝,让他任宰相,与姚崇搭档,准能帮我把开元盛世推到更高处。

但他‘打压异己太狠’,把士大夫全得罪光,这是‘不懂平衡’——姚崇当年搞改革,也懂‘安抚老臣、减少阻力’,张居正倒好,‘一刀切’廷杖反对者,给自己留了太多骂名,也给改革埋了‘死后翻车’的隐患。真用他,朕得教他‘刚柔并济’,干事要狠,做人要留余地,别因‘过刚’让好事变坏事。”

宋太祖赵匡胤:“其‘强中央’之思路可赞,其‘专权’之隐患当除”

“我靠‘杯酒释兵权’稳天下,核心是‘强中央、弱地方’,张居正‘考成法’把官员任免权收归内阁、‘整边防’把军权攥在手里,跟我‘集权’的思路契合——能帮朕‘把权力抓牢’,比那些‘纵容地方坐大’的臣子强。

但他‘权倾朝野’太危险:他独掌内阁十年,比当年的赵普还专权,万历小皇帝根本镇不住他,这跟‘权臣干政’只有一步之遥。我当年用赵普,既信他,也防他,不会让他‘独揽大权’;真用张居正,必派几位大臣制衡他,把‘相权’拆分开,绝不让他有‘架空皇权’的机会。”

宋太宗赵光义:“其‘强政’之策合我意,其‘刚愎’之性当改”

“我登基后想‘收吴越、平北汉’,亟需‘强财政、整吏治’,张居正‘考成法’严管官员、‘一条鞭法’富国库,跟我‘强国家、拓疆域’的思路契合——若让他任户部或吏部要职,能帮我把‘国力根基’打牢,支撑对外用兵。

但他太‘刚愎’,听不进不同意见,反对他的就廷杖流放,这跟我‘兼听则明’的治国理念相悖。我当年用吕端,就看中他‘遇事不糊涂、能容人’;张居正若在我朝,我得时常敲打他‘多听朝臣意见’,别因‘刚愎’把能臣都逼到对立面,反而误了大事。”

元世祖忽必烈:“其‘治汉地’之能可重,其‘防专权’之弦当绷”

“我统一天下后,最难的是‘治汉地、安汉人’,张居正懂汉地吏治、能改汉地赋税积弊,比那些‘只会游牧治理’的蒙古大臣强——若让他管江南汉地,能帮我‘安抚汉人、稳定赋税’,减少汉人的反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