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180章 历史名相(45)

狄仁杰得知后,抱病上书劝谏:“陛下近年来修建明堂、天堂(武则天时期的大型建筑),已耗去大量民财;如今再建浮屠,百姓恐难以承受。佛家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陛下若能停止建佛塔,将钱财用于救济灾民、减免赋税,便是‘最大的功德’,比建一座佛塔更有意义。”武则天见狄仁杰病重仍心系百姓,深受感动,遂下令停止修建浮屠。

- 去世与身后:武则天辍朝三日,李唐追封:久视元年九月,狄仁杰因病去世,享年71岁。武则天得知消息后,失声痛哭道:“国老一去,朕再无依靠矣!”随即下令“辍朝三日”(停止上朝三天,以示哀悼),追赠狄仁杰为文昌右相(即尚书右仆射,唐代最高官职之一),赐谥号“文惠”。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后),感念狄仁杰“护立太子”之功,追封他为司空;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又追封他为梁国公,并将他的画像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代表彰功臣的最高荣誉),狄仁杰也成为唯一一位入选凌烟阁的武周时期宰相。后世百姓为纪念他,在各地修建“狄公祠”,而“狄公断案”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成为小说、戏曲的重要题材,让他成为“智慧”与“正义”的象征。】

评论区

「灵心: 狄仁杰是一个在武则天残酷政治下活着并改革政治成功且布局延续唐王朝百年还能名留青史的人」

「团长你怎么了e: 狄仁杰太牛了,首先是文人封国公,其次唐朝中期到后期总共就3人封国公爵位。另外俩是张说和高力士。」

「你给我蜡笔小新一点(抽象): 去了解狄仁杰才发现,破案对他来说是最小的功绩」

「一介散修: 知道“桃李满天下”这句话怎么来的吗?说的就是这位[比心]」

「羊城小仙女: 狄仁杰的能力仅次于包拯,断案能力也很强![看][看][捂脸][捂脸]」

「似那乌云没了月: 传旨,复狄怀英内史职,兼洛州牧,加葱山道行军大总管,流沙道行军大总管,并两道黜置大使,统领安西,北庭,崑陵,蒙池四都护府,辖地内一切军政大权皆由其节度,遇不决之事,不必请奏,可行便宜之权」

「我结实不: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谁不服[暗中观察]」

「世^o^俗: 他唯一最惨的一次,是拜来俊臣所赐[捂脸]」

「Louis1929: 大唐中兴天子臣,断狱如神父母官@用户: 狄仁杰和魏征一样,都是名相,却被最突出的一项给掩盖了」

「一笑安然: 李世民在地下高低得给狄仁杰磕一个[泪奔][泪奔]」

秦始皇:可用与可防

“此臣有治世之才,却藏‘分权’之嫌,可用其能,必束其心,方无祸患。”

“他一年断万七千案无申诉,治宁州能安胡汉,守魏州可退契丹,这份理狱、治民、安边的本事,比朕手下的李斯更懂实务,比蒙恬更善柔治——若让他管郡县司法,定能少些民怨,帮朕稳固地方。他焚江南淫祠、禁巫祝陋习,是‘破邪祟、立秩序’,跟朕‘书同文、车同轨’的思路一致,算个懂‘集权’的明白人。”

“但他最大的隐患,是‘敢揣度君心、干预君权’。武则天立储本是家事,他却用‘解梦’‘情理’游说,看似为天下,实则是臣子越界——朕的天下,立储、施政,岂容臣子用‘巧言’左右?他面对酷吏‘先认罪再翻案’,虽懂自保,却也显‘机变过甚’,这样的人若掌重权,哪天朕的律法不合他意,他会不会也用‘巧劲’变通?”

“再说他护李唐血脉,是‘认旧主不认新君’。朕灭六国、废分封,就是要绝‘前朝余孽’的念想,狄仁杰却抱着‘李唐正统’不放,若在秦朝,早按《秦律》定个‘惑乱民心’之罪。真要用他,必须先断他‘念旧’的心思,让他只认朕的皇权、朕的律法,再派御史紧盯其言行,敢有半分越界,立刻废黜——能臣需用,但绝不能让他成为皇权的‘掣肘’。”

汉高祖刘邦:“这老儿又能断案又能安边,够狠也够稳”

“狄仁杰这老小子,审案子能一年了断万七人,还没一个喊冤的,比我手下的狱吏强十倍!在宁州能安抚胡汉,在魏州能不战退契丹,这份本事,跟萧何镇关中、韩信定边疆有一拼。他被来俊臣诬陷时,先认罪再翻案,不傻不愣,比那些硬扛着送命的死心眼强——能保命才能做事,这道理通透。

不过他劝武则天立李家儿子,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但话说回来,他没趁乱谋私,始终守着‘安天下’的本分,这点比那些见风使舵的臣子靠谱。要是我有这号人,让他管司法、守边疆,准保省心。就是得盯着点,别让他太会‘揣摩上意’,免得架空朕的权。”

汉武帝刘彻:“其才可用,其‘守旧’可弃”

“狄仁杰安抚边疆、整顿吏治,是块治世的好料——他焚江南淫祠、救豫州无辜,敢动既得利益者,这份魄力,跟主父偃推推恩令有几分像。朕当年打匈奴、兴盐铁,就缺这样‘能办事、敢担责’的臣,若让他管地方,准能把财税、民生打理得清清楚楚。

但他太执着于‘李唐正统’,劝武则天立儿子,本质是守着旧朝的架子。朕当年废黜百家、改易制度,就是要破陈规、立新政,狄仁杰这种‘认血统不认能力’的心思,成不了开拓之臣。要是他在我朝,朕会用他的才,但得敲打他:天下是朕的天下,立储、改制,轮不到臣子盯着‘旧主血脉’说话。”

汉光武帝刘秀:“其‘柔治’之术,合我‘柔道取天下’之心”

“我当年平定天下,靠的是‘不嗜杀、重安抚’,狄仁杰治宁州时‘胡汉无争’、治豫州时‘救囚六百’,用的正是‘柔治’的法子,跟我思路不谋而合。他断案不苛责、治民不折腾,比那些靠严刑峻法立威的官员强太多——百姓刚经战乱,最需这样‘懂体恤、会安抚’的官。

不过他面对酷吏时‘先认罪再翻案’,虽保住了命,却少了几分‘宁折不弯’的硬气。我手下的冯异、邓禹,既懂柔治,也敢硬刚,这才是能托大事的臣。要是狄仁杰在我朝,我让他管地方民生,再派个刚直的副手帮他‘守底线’,定能让一方安稳。”

隋文帝杨坚:“其‘护法’之刚,可安律法;其‘顺势’之智,可稳朝局”

“我设三省六部、定《开皇律》,最看重‘律法严明、朝堂有序’。狄仁杰任大理寺丞时‘守律不阿’,敢劝唐高宗不杀权善才,这份‘护法’的刚劲,跟我当年严惩贪腐、整顿吏治的心思一样——律法要是能被君主随意更改,天下就没了公正。

他劝武则天立李显,不用硬争,用‘姑侄不如母子’的情理说服,这份‘顺势而为’的智慧,比那些死磕‘礼法’的酸儒实用。要是他在我朝,我让他任大理寺卿管司法,再让他参与朝政决策,既帮我守住律法底线,又能帮我化解朝堂矛盾,比只会讲大道理的臣子靠谱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