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115章 历史十大民族英雄(24)

天幕继续播放

【历史十大民族英雄第十位:左宗棠

左宗棠从寒门士子到“塞防”重臣的晚清栋梁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其一生横跨科举失意、幕府佐政、领兵平乱、收复疆土、推动洋务等关键阶段,既是传统士大夫“经世致用”思想的践行者,更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核心人物。

一、早年困顿:科举不顺却深耕实学(1812-1852)

左宗棠出身湖南湘阴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左观澜是秀才,以教馆为生,家境贫寒。他自幼聪慧,5岁入私塾,14岁考中秀才,20岁乡试中举,本有望沿科举仕途进阶,但此后三次赴京参加会试均落榜(1832年、1835年、1838年),最终放弃科举,转而深耕“经世致用”之学——这成为他区别于传统文人的关键转折点。

- 专研实学:落榜后,他潜心研究农学、地理学、军事学、水利学,尤其精研边疆地理,曾绘制《皇朝中外一统舆图》,为日后收复新疆奠定知识基础;同时研读《农政全书》《读史方舆纪要》等实用典籍,甚至亲自在长沙郊外种地(自号“湘上农人”),积累农业治理经验。

- 早年声望:虽未入仕,但其才学被湖南巡抚贺长龄、两江总督陶澍等重臣赏识。陶澍曾主动与他结为“忘年交”,甚至临终前将独子陶桄托付给左宗棠教导;林则徐更是在1849年与他在长沙湘江舟中彻夜长谈,称赞他“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并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地理、军事资料悉数相赠,埋下他日后经略西北的伏笔。

二、幕府崛起:乱世中崭露头角(1852-1860)

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围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情急之下请左宗棠出山“入幕襄办军务”,这成为他正式投身晚清军政的起点。此后近十年,他以“幕僚”身份辅佐多位封疆大吏,凭借精准的军事判断和高效的政务能力,从幕后走向台前。

- 守长沙、治湖南:在张亮基、骆秉章幕府期间,左宗棠主导制定长沙防御策略,成功抵御太平军围攻;后又整顿湖南吏治、筹粮筹饷、训练乡勇,将湖南打造成清军对抗太平军的“后方基地”——当时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说法,连咸丰帝也听闻其名,特意询问“左宗棠是何许人”。

- 遭遇弹劾与转折:1859年,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因被左宗棠斥责“骄横无礼”,反诬告左宗棠“劣幕干政”,咸丰帝下令彻查,险些治罪。幸得胡林翼、曾国藩等人力保,甚至咸丰帝身边的肃顺也为其辩解,最终不仅免于追责,还被咸丰帝赞为“人才难得”,为其后续领兵埋下伏笔。

三、领兵平乱:从“楚军”主帅到封疆大吏(1860-1873)

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曾国藩奉命督办江南军务,力荐左宗棠“独当一面”。清廷随即任命左宗棠为四品京堂候补,让他在湖南招募兵勇,组建“楚军”——这是左宗棠首次拥有独立兵权,也标志着他从“幕僚”转变为“统帅”。

- 平定浙江、福建太平军:1861年,左宗棠率楚军进入浙江,针对太平军的战术特点,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先后收复金华、绍兴、杭州等重镇,1864年基本肃清浙江太平军;1865年又率军入福建、广东,追击太平军残部,最终在1866年彻底平定南方太平军余部。因战功,他先后被任命为浙江巡抚、闽浙总督,1866年获封“一等恪靖伯”,正式跻身封疆大吏行列。

- 创办福州船政局:在闽浙总督任上,左宗棠深知“海防薄弱”是晚清积弊,奏请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同时设立船政学堂(培养严复、詹天佑等人才),成为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推动者。此举不仅填补了华夏近代造船工业的空白,更开启了华夏海军近代化的序幕。

四、力主“塞防”:收复新疆,扞卫领土完整(1874-1881)

19世纪70年代,晚清面临“海防”与“塞防”的双重危机:东南沿海,倭寇入侵湾湾(1874年“牡丹社事件”),李鸿章等人力主“放弃新疆,专注海防”;西北边疆,阿古柏势力在英国、沙俄支持下侵占新疆,沙俄更直接出兵占领伊犁,新疆面临“从华夏版图分裂出去”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左宗棠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塞防与海防并重”,并主动请缨收复新疆。

- 朝堂论战定方向:1875年,左宗棠在《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中痛陈:“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最终说服清廷,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赋予其收复新疆的全权。

- “缓进急战”收复新疆:为确保战事成功,左宗棠制定了“缓进急战”(充分准备后快速作战)、“先北后南”(先收复北疆,再取南疆)的战略:

1. 筹粮筹饷:新疆地处偏远,粮草运输是关键。左宗棠在甘肃、陕西等地设立粮局,筹集粮食2000余万斤,同时向外国银行借款(共借1875万两白银),解决军费短缺问题;

2. 整顿军队:裁汰老弱病残,选拔精锐,将军队从7万余人精简至3万余人,同时配备新式火炮、步枪,提升战斗力;

3. 实战收复:1876年,左宗棠率大军从肃州(今酒泉)出发,仅用半年时间就收复北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重镇;1877年春,翻越天山南下,攻克达坂城、吐鲁番,阿古柏势力瓦解(阿古柏自杀);1878年1月,收复南疆喀什噶尔等城,彻底肃清阿古柏残部,除伊犁外,新疆全境收复。

- 收复伊犁,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伊犁仍被沙俄占据,左宗棠采取“军事威慑 外交谈判”的策略:1880年,他已68岁,仍率大军进驻哈密,命士兵抬着自己的棺材行军(“抬棺出征”),以示“收复伊犁、血战到底”的决心;同时,清廷派曾纪泽赴俄谈判。最终沙俄迫于军事压力,于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华夏收回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大部分领土——这是晚清以来华夏在对外谈判中首次收回领土。

- 推动新疆建省:1884年,左宗棠奏请清廷在新疆设立行省(此前新疆为“伊犁将军”管辖的军府制),清廷批准,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新疆巡抚。新疆建省标志着华夏对新疆的治理进入“行省再次分裂的风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