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落幕,非但没有平息外界对温思淼的讨论,反而像是在一锅滚油里浇下了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全球的舆论场。
如果说之前的剑桥之行,还带着几分遥远的传说色彩,那么这一次,在自己国家最顶级的物理学竞技场上,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降维打击方式,将一群来自顶尖学府的天之骄子们,碾压得体无完肤,这就彻底坐实了她“神童”的名号。
不,用“神童”来形容,已经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国际主流媒体,几乎都不约而同地,用上了更夸张的词汇——“科学界的奇迹”、“行走在人间的物理学圣经”、“二十一世纪的爱因斯坦”。
一时间,各种荣誉、奖项和来自世界各大顶尖学府的邀请函,如同雪花一般,从世界各地,飞向了红星研究院这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神秘所在。
秦战看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烫着各种名校徽章的信件,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反而警钟大作。
他太清楚这背后意味着什么了。
物理上的绑架和抹黑,已经彻底宣告失败。那么接下来,敌人必然会转向更隐蔽,也更难以防范的领域——精神渗透。
果不其然,在众多邀请函中,两封最为显眼。
一封来自美国的哈佛大学,另一封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
两所世界最顶尖的学府,通过官方渠道,向年仅十岁的温思淼,发出了“特邀入学通知书”。他们承诺,将为这位“千年一遇的天才”,提供史无前例的,最高规格的待遇。
全额的,上不封顶的奖学金。
由诺贝尔奖得主亲自领衔的,专属的科研团队。
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感兴趣的课题,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的学术自由。
甚至,他们还暗示,可以为她的家人,办理全家移民,提供最优渥的生活条件。
这已经不是邀请了,这是**裸的诱惑。
秦战拿着这两封印刷精美,措辞恳切的信函,眼神冰冷。他知道,CIA的“潘多拉”计划,已经悄然启动。他们不再试图强行打开那个装满奇迹的魔盒,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他们想诱惑魔盒的主人,亲手,为他们打开那道门。
晚上,秦战回到家,将这件事,用一种尽可能轻松的方式,告诉了淼淼。
他没有提什么国家,什么敌人,只是将那些信函里,关于哈佛和MIT校园的照片,指给淼淼看。
“淼淼,你看,这些学校,有很多很多全世界最厉害的科学家,也有最大,最亮的实验室,他们想请你去他们那里读书,你想去吗?”
淼淼看着照片上那些宏伟的图书馆,和充满了各种精密仪器的实验室,那双总是平静如水的眼睛里,第一次,流露出了一丝真正的好奇和向往。
她的【记忆图书馆】里,储存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但那些知识,只是冰冷的,二维的符号。她渴望,能亲手去触摸那些仪器,去验证那些理论,去将那些躺在故纸堆里的知识,变成真实的存在。
“爸爸,”她抬起头,看着秦战,小声地问道,“为什么……他们的实验室,比我们的大?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我们没有的机器?”
这个问题,像一根针,轻轻地,却又无比尖锐地,刺在了秦战的心上。
是啊,为什么?
他该怎么跟一个十岁的孩子,解释这背后,那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封锁,那无数先辈们在简陋的条件下,用算盘和血汗,一点点追赶的,屈辱而又悲壮的历史?
他沉默了。
他没有直接回答女儿的问题,也没有用什么大道理去说教。
第二天,他破天荒地,向研究院申请了一天的假期。
他带着淼淼,走进了那些平日里戒备森严,连他自己都很少踏足的,红星研究院最核心的绝密实验室。
他带着她,去看了“龙芯”项目组,那台由无数国产零件东拼西凑,看起来无比简陋,却成功蚀刻出0.8微米线路的,“争气机”。
他带着她,去看了“核舟计划”的反应堆模型,告诉她,那里面流淌的,是能让我们的航母,拥有无限动力的,“中国心”。
他带着她,登上了“苍穹之眼”的总控中心,通过巨大的屏幕,看着那颗属于华夏的“眼睛”,正静静地,在太空中凝视着脚下的这片土地。
“淼淼,”秦战蹲下身,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声音低沉而有力,“你看到的这些,都是在别人对我们关上大门之后,我们自己的科学家,用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血汗,甚至用他们的生命,一点一点,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奇迹。”
“他们的实验室,或许比我们的大,机器比我们的好。但是,我们有他们永远不会有的东西。”
“那是什么?”淼淼仰着小脸,好奇地问。
“是家。”秦战看着女儿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在这里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好,变得更强,变得再也不受任何人的欺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