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带着一丝暖意,洒在黑石城的街道上。经历了战火洗礼的边城正在快速恢复生机,工匠们在工坊里忙碌,农民们在田地里劳作,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城主府内,李彻正在和苏璃讨论如何发展黑石城的经济。“……三段连弩和火药的生产已经走上正轨,我们可以开始扩大生产,除了供应自己使用,还可以通过商队运往中原,换取我们需要的物资。”
“我觉得可行。”苏璃点点头,“但要注意保密,核心技术不能泄露。尤其是火药配方和连弩的关键部件,必须严格管控。”
“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李彻说道,“核心工匠都签订了保密协议,还给予了股份分红,他们不会轻易泄露技术的。而且,我们可以生产一些简化版的武器出售,保留最先进的技术自用。”
就在这时,赵猛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李哥,京城来人了!是女帝派来的嘉奖使,说是要表彰我们击退北戎的功劳!”
“哦?嘉奖使来了?”李彻有些意外,没想到女帝的动作这么快,“快请他们进来!”
很快,在赵猛的带领下,一群身着官服的人走进了城主府。为首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面容清癯,眼神锐利,正是女帝身边的红人,礼部尚书周大人。
“李大人,恭喜恭喜啊!”周大人一见面就拱手笑道,“女帝陛下听闻李大人击退北戎主力,保卫了边疆安宁,龙颜大悦,特命老夫前来嘉奖!”
“周大人客气了。”李彻连忙回礼,“击退北戎是全体黑石城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不敢居功。”
“李大人谦虚了。”周大人笑着说,“陛下说了,李大人在黑石城推行新政,发展生产,抵御外侮,功劳卓着。特赏赐白银五万两,丝绸千匹,还有陛下亲笔题写的‘忠勇可嘉’匾额一块!”
“臣李彻谢陛下隆恩!”李彻连忙跪下接旨。
宣读完圣旨,赏赐了物品,周大人才屏退左右,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李大人,陛下虽然嘉奖了你,但京城的局势并不平静啊。太子因为张谦的事对你颇有微词,在朝堂上多次发难,说你滥用职权,拥兵自重。”
李彻心中一凛,果然如此。“还请周大人明示,陛下的意思是……”
“陛下是信任你的。”周大人压低声音说,“但太子势力庞大,陛下也不好公然偏袒你。这次派我来,一是嘉奖,二是提醒你要小心行事,不要给太子留下把柄。另外,陛下让我给你带句话:‘稳固边疆,发展生产,静待时机’。”
“臣明白了,多谢陛下关怀,多谢周大人提醒。”李彻心中感动,女帝在京城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还能如此支持他,让他备受鼓舞。
周大人又说道:“这次随我来的还有几位官员,其中有两位是太子的人,名为协助,实则是来监视你的。李大人要多加留意,不要让他们抓住把柄。”
“我明白,多谢周大人提醒。”李彻感激地说。他知道,周大人能告诉他这些,已经冒了很大的风险。
送走周大人后,李彻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苏璃,看来我们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了。太子的人都追到黑石城来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苏璃镇定地说,“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端,他们也挑不出什么毛病。而且我们有女帝的暗中支持,不用太担心。”
“你说得对。”李彻点点头,“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赵猛,去查一下那两个太子的人是什么来历,有什么喜好和把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是!”赵猛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几天,周大人在黑石城进行了视察。李彻陪同他参观了工坊、农田和军营,展示了黑石城的发展成果。当看到改良后的三段连弩和火药时,周大人赞不绝口:“李大人真是奇才!有了这些利器,何愁北戎不灭?何愁边疆不稳?”
李彻谦虚地说:“这都是工匠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略加指点而已。”
而那两位太子派来的官员,则处处挑刺,一会儿说工坊管理不善,一会儿说士兵训练不足,试图找到李彻的把柄。但李彻早有准备,将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让他们无从下手。
“李大人,这三段连弩如此厉害,为何不献给朝廷,让全国的军队都装备上?”其中一位官员阴阳怪气地问道。
李彻早就料到他们会有此一问,从容回答:“回大人,三段连弩的生产需要特殊的材料和工艺,目前产量有限,只能优先供应边疆军队。等我们扩大生产,形成规模后,自然会献给朝廷。”
另一位官员又问:“听说李大人在黑石城推行新政,搞什么股份分红,这可是有违祖制的!难道李大人想在黑石城自立为王?”
这话一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周大人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正要开口训斥,却被李彻拦住了。
李彻冷冷地看着那位官员:“大人说笑了。推行股份分红,只是为了激励工匠们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地支援边疆防务,何来自立为王之说?大人如此污蔑,莫非是别有用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