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波有惊无险地过去了,但赵明带来的关于其他创新者被“关注”的消息,却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
仙界这架追求“稳定”的老马车,似乎对任何可能打破平衡的新技术、新思路,都抱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和排斥。我之前那些成绩,或许是因为解决的都是“问题”,属于“裱糊匠”,所以被容忍甚至嘉奖。但一旦我开始触及更深层的、可能改变现有格局的东西,阻力立刻就来了。
“太初启灵液”虽然成功,但终究是服务于高阶仙宝和有钱有势的仙家,属于“奢侈品”。要想真正站稳脚跟,让那些想动我的人投鼠忌器,我必须拿出能惠及更广大普通仙众的东西。
用下界的话说,就是要有“群众基础”。
那么,什么是仙界广大基层仙官、散修乃至普通仙民最普遍的需求?
不是高深道法,不是神兵利器,而是最基础的——修炼资源!尤其是稳定、易于获取的灵气!
仙界虽然灵气充沛,但分布并不均匀。好的洞府、灵脉都被大势力占据。普通仙众修炼,要么靠时间硬磨,要么花费大量功德点去租赁修炼室或购买聚灵阵盘,成本高昂。
如果能有一种价格低廉、效果不俗、便携式的灵气补充装置……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火石般在我脑海中闪过。
便携式灵气补充装置?这不就是……仙侠版的“充电宝”吗?
思路一旦打开,各种构想便纷至沓来。
核心材料是现成的——落霞矿坑那些被净化后、性质稳定的能量结晶!这东西蕴含的灵气总量庞大,只是之前苦于没有安全高效的释放方式,只能当做研究样本束之高阁。
释放和调控技术也是现成的——我微调过的“灵韵剑阵”原理!可以将其微型化、标准化,制成一个安全的“灵气释放与控制单元”。
外壳和传导材料可以用一些常见的、导灵性良好的基础仙材,降低成本。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儿技术门槛相对“太初启灵液”更低,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价格也能打到足够亲民!
说干就干!
我立刻召集了中心的技术骨干(虽然目前主要还是钱秀和几个新招聘来的阵法、材料学仙官),宣布了“便携式灵气补充装置”研发项目,代号——“启明”。
“我们的目标,”我在项目启动会上定调,“是打造一款价格低廉、安全可靠、能为广大基层仙友提供稳定灵气支持的普惠型仙器!要让每一个努力修炼的仙友,都能用得起!”
这番“高大上”又接地气的目标,立刻点燃了团队成员的热情。连李主任都听得热血沸腾,觉得这比卖灵液更有“仙生价值”。
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能量结晶的稳定输出、微型阵法的功耗与控制、外壳的坚固与成本平衡……一个个技术难题接踵而至。
但我将剑道的“精准”与“极致”理念贯穿始终。带领团队反复试验、优化方案。我将复杂的阵法用“模块化”思路拆解,让不同专长的仙官负责不同模块,最后再由我进行“总装”和“调校”。
这种高效协同的研发模式,让新加入的团队成员大开眼界,效率极高。
一个月后,第一代“启明”原型机诞生了!
它只有巴掌大小,外形简洁,像一块温润的白玉牌。正面只有一个简单的触摸开关和一个小小的、用于显示剩余能量的光点。使用起来更是傻瓜式——握在手中,开启开关,就能持续不断地吸收其中释放出的、经过阵法调和后的精纯灵气,吸收效率是正常打坐的三到五倍!一块充满能量的“启明”,足以支撑一个普通地仙全力修炼三天!
成本核算下来,预计售价仅相当于普通仙官几天的俸禄!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实验室里欢声雷动。钱秀看着那小小的玉牌,激动得眼圈发红。
我没有急着大规模推广,而是先小范围试水。
我们免费向一些关系较好的底层仙官、天兵天将,以及赵明联系的几个散修聚集区,发放了第一批一千个“启明”试用装。
效果是爆炸性的!
“这玩意儿太神了!以后巡逻间隙都能修炼了!”
“再也不用省吃俭用去租修炼室了!”
“凌主任真是我们散修的福音啊!”
几乎是一夜之间,“启明”的名声就在仙界基层炸开了锅!口碑发酵的速度远超“太初启灵液”!
订单如同雪片般飞来,中心的生产线开足马力也供不应求。
李主任看着功德点如同江河汇海般涌入中心的账户,笑得合不拢嘴,但这次,他笑得更踏实,更有底气。因为这次赚取的,不仅是功德点,更是人心!
“启明”的横空出世,真正触及到了仙界的根基。它让无数底层仙众看到了更快提升修为、改变命运的希望!凌云这个名字,在基层仙官和散修中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然,动了的奶酪也更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