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天庭,我没急着去跟降妖办和天魔组扯皮,而是直接闭关……写报告。
李主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天三个通讯问我对策,我都只回他一句:“在写。”
他大概以为我在写检讨或者情况说明,殊不知,我是在准备一场反击。
几天后,一份名为《落霞仙域废弃矿坑异常灵气污染勘察及资源化可行性评估报告——兼论“高维能量资源化”路径的初步验证与跨部门协作机制优化建议》的长篇报告,直接通过项目组渠道,呈报到了资源总署副署长的案头,同时抄送了相关部门(包括降妖办和天魔组)。
这份报告,与其说是汇报,不如说是一份集技术论文、项目答辩、政策建议和……投诉信于一体的混合体。
报告前半部分,我用详实的数据、清晰的影像(包括雷豹等人强势索要结晶的画面,被我用水镜术悄咪咪录了下来)、以及严谨的能量结构分析,完整还原了落霞矿坑瘴气的本质、危害,以及我如何运用“灵韵剑阵”原理成功实现其引导和初步转化的全过程。重点突出了该方法的“创新性”、“有效性”和“资源化潜力”,并将那颗能量结晶的各项检测数据附上。
后半部分,画风一转,开始“夹带私货”。
我首先“诚恳”地提到了降妖办和天魔组对该项目的“高度关注”和“及时介入”,并对两位同仁部门的“负责态度”表示“赞赏”。
然后,笔锋如剑,直指问题核心:
“然而,在此次跨部门协作(如果这算协作的话)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优化的环节。例如,职责边界模糊导致的‘多头管理’问题;信息共享机制不畅引发的‘重复劳动’与‘资源内耗’;以及部分同仁部门对新兴技术路径的‘理解偏差’与‘信任缺失’。”
我并没有点名道姓,但配合前面录下的影像,傻子都知道我在说谁。
接着,我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明确‘特殊能量资源化项目组’对同类新型能量污染问题的优先处置权与研究主导权,避免政出多门,互相掣肘。
二、建立跨部门技术共享与协作申请平台,规范流程,提升效率。
三、建议由总署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包括但不限于降妖办、天魔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就‘高维能量资源化’的技术路径、安全标准与应用前景进行深入交流,弥合认知差距。”
最后,我以一句看似谦逊,实则锋芒毕露的话结尾:
“本项目组坚信,唯有开放协作、聚焦创新、尊重成果,方能有效应对仙界日益复杂的能源与环境挑战。若因部门壁垒或认知局限而扼杀潜在解决方案,实为仙界之损失。”
这份报告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资源总署副署长看完报告,尤其是看到那颗能量结晶的检测数据和转化过程影像后,大为振奋,直接在上面批示:“思路清晰,成果显着,颇具开创性!所提问题切中要害,建议具有建设性。着令办公厅牵头,按凌云仙官所请,尽快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降妖办、天魔组等部门需派核心人员参加,认真学习研讨!”
批示下来,李主任腰杆瞬间硬了,拿着批示文件在部里走路都虎虎生风,见人就“不经意”地透露一下署长的高度评价。
而降妖办和天魔组那边,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据说雷豹被他们主任叫去狠狠骂了一顿,说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抢功劳都不会抢,还被人抓住了把柄”!降妖办虽然憋屈,但署长批示压下来,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开始准备参加那个所谓的“研讨会”。
天魔组的墨影倒是没什么情绪波动,只是按照命令,开始整理相关资料,仿佛一切只是执行程序。
专题研讨会很快在天庭议事堂的某个偏殿召开。
参会方包括资源总署、资源回收部(我和李主任)、降妖办(雷豹和他的主任)、域外天魔应对小组(墨影和他的组长)、甚至还有被邀请来作为“成功案例”代表的落霞仙府孙仙官。
总署派了一位司长主持。
会议一开始,气氛就有些微妙。
我作为主汇报人,再次用PPT展示了落霞矿坑项目的全过程。这一次,我讲得更深入,重点剖析了“灵韵剑阵”的能量引导原理,以及将其放大化、标准化应用的设想。
台下,降妖办主任脸色阴沉,雷豹更是低着头,不敢与我对视。天魔组的组长和墨影则听得非常专注,尤其是墨影,眼中数据流闪烁得更快了。
到了讨论环节,降妖办主任率先发难,虽然语气克制,但依旧带着质疑:“凌云仙官的方法确实新颖,但是否具有普适性?而且,将如此危险的能量贸然转化,是否存在不可控风险?我们认为,对于这类涉及妖气、魔气残留的能量,还是应该以封印、净化为主,稳妥第一。”
我早有准备,调出另一组数据:“主任的担忧不无道理。但请看,这是我们模拟的,将传统净化法与我的资源化法处理同等规模瘴气的成本、效率及后续影响对比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