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华直接报出了大致数字,他不怕厂里的人嫉妒,反正这些钱他是打算捐出去的。
“一万……一万二?这么多?”李梅和张凤霞被吓了一跳。
这年头,家里能存下一百块就是有钱人了,存一千块那就是大户人家了,一万块她们想都不敢想。
厂里的杨厂长恐怕也没这么多存款吧。
同时她们心里也有些羡慕,早知道易中海这么有钱,按照李元华这个程度,她们多来几次也愿意,只要十分之一就够了。
“行了,你们别羡慕了,这些钱我要捐掉,也不会给你们!”
“捐!捐了?元华你没搞错吧?”
听到李元华要把钱捐掉,两人既佩服又惊讶,张大了嘴。
你说你要用了也就算了,可偏偏要捐掉,虽然不是她们的钱,她们也觉得心疼。
李元华无所谓地翻了个白眼:“易中海和贾东旭的钱我拿着烫手,自己用不上,不如捐了!”
没等两人说话,李元华拿着钱转身就往外走:“我先去救济站,这儿就交给你们了!”
“李医生刚才说啥?”等李元华走远后,李梅才反应过来。
“救济站!”张凤霞一脸敬佩地回答。
……
救济站是专门为受灾群众设立的,是组织上搭建的。
里面人很多,各种气味混杂,李元华闻着这些气味并不觉得难受,反而心里有点儿难过。
这些都是受灾的农民,没错,受灾的永远都是老百姓。
救济站的帐篷是用棉布搭的,里面并不暖和,但人多,呼出的气也多,也就不觉得冷了。
他走进去,周围的人有的好奇地看着他,有的则显得麻木,表情各不相同。
强忍着心中的不适,李元华找到一个工作人员:“请问,谁是这儿的负责人?”
“嘿,你好,我是这儿管事的赵彩凤,你找**啥呢?”一个大概三十岁、精神挺好但脸上带着点儿愁容的女人走了过来。
“赵主任,我是来捐点钱的。”李元华笑着,开门见山地说。
“捐款?”赵彩凤愣了一下,随即乐呵呵地说,“小伙子,谢谢你!不瞒你说,上头给的钱少得可怜,要不是我省着点儿花,这冬天都难熬过去。”
“咱进去聊吧!”赵彩凤领着李元华走进了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
“小伙子,你还没告诉我你叫啥名儿呢?”赵彩凤给李元华倒了杯热水,笑眯眯地说。
“我叫李元华。”
“你就是李元华?”赵彩凤又是一愣,仔细打量起他来。
“这儿的人都知道了这事!”李元华并不惊讶,毕竟这救助站是附近几个街道一起办的,离南锣鼓巷也不远,知道这事也不奇怪。
“听说了点儿!没想到你们那儿的易中海是这种人!我之前也听说过他,没想到他是这么个玩意儿!”赵彩凤气呼呼地说。
“赵主任,别提那些不开心的事了!这是我要捐的钱!”李元华从背包里掏出一叠厚厚的钞票,放在桌子上。
赵彩凤看着桌上的钱,眼睛都直了。
旁边的一个大姐正在记录捐款金额,表情也跟赵彩凤差不多。
一张张百元大钞,整整1.2万,摆在桌子上,除了水壶,全是钱。
这视觉冲击力太大了,赵彩凤都惊呆了,估计上头的人来了也得震惊。
过了好一会儿,赵彩凤才缓过神来,小心翼翼地问:“建……元华,这些都捐了?”
“都捐了,您放心,这些钱来路绝对正当。”李元华一脸坚定。
“那……这些钱是多少?”旁边记录的大姐颤抖着问。
“一万二。”李元华回答。
嘶!
赵彩凤和大姐又深吸了一口气,李元华一下子捐这么多钱,他家得多有钱!
难道他家是富豪?不对不对!
“元华,这钱你还是说清楚点儿吧,不然赵姨拿着心里不踏实!”
李元华把易中海赔偿的事说了一遍。
听完后,赵彩凤才松了口气,“还好还好,差点儿把我吓死!”
赵彩凤拍了拍胸口,心里为易中海等人默哀,也开始重新审视李元华。
她没想到眼前这个看起来挺文静的小伙子,竟然这么狠,从易中海那儿要到了这么多钱。
拿到钱后又毫不犹豫地全捐了出去,这李元华真是个能人,将来肯定比他老子李峰强。
“行,元华,这钱的事解释清楚了,赵姨我就放心了。”
“赵姨,救助站还缺啥不?”李元华交代完钱的来路后,又问。
“唉,啥都缺,之前没办法,现在有了你的资助,赵姨一定会好好用这笔钱。”赵彩凤精神了不少,脸上的愁容也消失了。
李元华点了点头,“赵姨,那我就先走了,有事你去四合院找我,能帮的我一定帮。”
“好,赵姨知道了,元华,你是个好孩子!”
赵彩凤越看越喜欢,跟丈母娘看女婿似的。
“主任,大事不妙!有人晕倒了!”一个小姑娘急匆匆地闯了进来,神色慌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