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厅长见蓝草与刘老板和郭律师的互动,深知这个小妮子己经掌握了其中决窍,随即开口道:“三位,你们的定单已下,你们所说的这些也需要时间,当下以第一批货售后的反饷为主,再来落实人文交流会,我会根据售后反饷尽快给出时间和场地!不知几位可有意见!”
“没有意见,就按王厅长说的办,此事由政府牵头督办,更显重视!”
“我也同意!”
“我也赞同!”
好家伙,三方一致同意,蓝草望着王厅长:“王伯伯,此事你要尽快哦!莫拖太久,毕竟我们的产品如此优秀,一定会大卖特卖,等他们三位再次到来,肯定是大订单哦!”
“我知道了,那我先回省城,这个审批及场地安排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就不陪各位了,你们在翰林农庄多玩几天,这里的人文也非常不错的!”
王厅长说完与三位客商一一握手,准备告辞。李理事笑道:“王厅长,期待下次见面!恕不远送!”
“留步,留步,蓝草招呼好几位贵宾!”
蓝草笑着点头应是!
王厅长在宴请结束后,带着对翰林农庄未来发展的期许回到了省城。他深知,这次紫云星团和翰林农庄取得的专利及非遗申请成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若能推动人文交流并申请到合适的场地,将为农庄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回省城的路上,他就已经开始构思申请的方案,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港澳台地区开展文化融合、产业交流的美好蓝图。
而港澳台的三位客商,港商陈老板、澳商林先生和台商李理事,决定再留两天,深入了解翰林农庄的一切运作。他们被这里独特的产业模式和蓬勃的发展态势所吸引,每个人心中都燃起了与翰林农庄进行更深层次合作的热情。
清晨,阳光洒在翰林农庄一望无际的茶园上,茶树迎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李理事、陈老板和李理事沿着茶园的小径缓缓前行,眼中满是好奇和惊叹。
茶园里,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摘着鲜嫩的茶芽,他们的双手如同灵动的蝴蝶,在茶树枝头飞舞。
“哇,这茶园的规模可真不小啊,而且茶叶看起来品质非常高。”李理事一边说着,一边着急地拿出手机,对着茶园和采茶的村民们不停地拍照,想要记录下这生机勃勃的景象。
陈老板则扛着摄影机,专注地拍摄着。他的镜头随着茶园的景色一路推进,捕捉着每一个细节。“这里的生态环境太好了,茶叶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肯定有着独特的风味。”陈老板透过摄影机的取景器说道。
澳商林先生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是啊,这种自然的种植方式,生产出来的茶叶想必更加绿色、健康。这可是翰林农庄的一大优势啊。”
他们沿着茶园的小路继续前行,来到了茶菌共生菌棚。当他们走进菌棚,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的眼珠子都亮了起来。茶树底下,一簇簇茶树菇随处可见,那鲜嫩的菌盖透着淡淡的光泽,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珍宝;木耳层层叠叠地生长在树干上,如同盛开的花朵。
“太神奇了!这种茶菌共生的模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茶树和菌类相互依存,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能产出两种优质的农产品。”李理事兴奋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陈老板连忙调整摄影机的角度,将这奇妙的景象记录下来。“这简直就是农业创新的典范啊。翰林农庄的这个模式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李理事也激动地说:“是啊,这不仅是一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茶和菌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时,蓝草微笑着走上前来,为大家介绍道:“我们的茶菌共生模式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才形成的。茶树为菌类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菌类又能改善土壤的肥力,促进茶树的生长。这样生产出来的茶叶和菌类品质都非常高。”
“太了不起了!蓝总,你们的创新精神让人钦佩。我相信这种模式在市场上一定会有很大的竞争力。”陈老板竖起大拇指说道。
“我们也希望能把这种模式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蓝草笑着回答道。
随后,他们又来到了恒温菌棚。在进入菌棚之前,蓝草递给每人一只口罩,并提醒大家换上鞋和衣服,做好防护措施。
当蓝草打开恒温菌棚的门,一股温暖而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让人置身于春天的怀抱。“哇,这里就像一个世外桃源啊。”李理事感叹道。
走进菌棚,只见一朵朵紫色灵芝如云如雾般生长在架子上。灵芝的形状各异,有的像扇子,有的像云朵,散发着淡淡的紫色光泽。
“这些灵芝都是我们采用先进的技术培育出来的。它们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紫云星团的原材料来源于它!”蓝草介绍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