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前左路军被反包围剿杀。冲出包围圈的左路军的残兵狼狈地向归州城撤退。
钟鹏举的步骑兵踏着烟尘追击左路军,马刀劈砍声与溃兵哀嚎交织。前锋将领钟君权见烽火山寨守军慌乱收寨门,立即率百骑直冲过去,长矛挑飞门闩,后续步兵蜂拥而入,守军来不及点燃烽火便被缴械,寨顶“归州军”旗帜轰然坠落,换作钟字大旗猎猎作响。
占领烽火山寨据点后,钟林倍当即下令:“道旁埋拒马刺,天雷弹备妥!”士兵们迅速将铁制拒马刺(尖刺朝上,底部钉入泥土)密密麻麻铺在通往归州的官道上,仅留中间窄道容单人通过。两侧山林里,弓箭手与掷弹手各就各位,天雷弹(裹着麻布的铁壳制弹丸,内填高纯火药与碎铁片)在手中攥得发烫。
钟林倍分兵三千驻守山寨,务必将西方邺牢牢钉在此地。随后,他率领余下的一万二千名士兵向归州城进发。途经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据点时,各留下五百特种兵,配合钟剑平率领的海军前锋破障舰队展开攻势。钟林倍则亲自带领一万一千人,以最快速度赶赴归州。
按照钟鹏举的计划,钟林倍的任务是佯攻通蜀门,同时主攻兵力最薄弱的东西两门。
未及半个时辰的光景,西方邺中路的残余兵士们,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躯和残破的兵器,踉踉跄跄地朝这边奔来。他们眼见前方道路狭窄,仅容一人通过,便争先恐后地涌入,生怕落在后面。然而,就在这时,突然一声尖锐的哨音响起,瞬间划破了宁静的空气。紧接着,两侧的山林中箭矢如雨般倾泻而下,与此同时,数十枚威力巨大的天雷弹带着呼啸声,狠狠地砸进了残兵们的队列之中。
“轰隆!”一声接一声的巨响接连炸裂,震耳欲聋。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将周围的碎石和断木高高掀起,四散飞溅。残兵们被炸得东倒西歪,有的直接被掀翻在地,有的在慌乱逃窜中不慎踩中了预先布置的拒马刺,顿时发出凄厉的惨叫声,重重摔倒在地。而那些紧随其后的追兵则毫不留情地挥刀斩杀,场面惨烈至极。
那些侥幸未被炸伤的残兵,眼见前方的道路已被彻底堵死,后路也被敌军抄截,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西方邺和裨将姚震华拼命组织身边的将士往两边的山林里突围。
然而,山林之中早已埋伏了重兵,箭矢如蝗,密密麻麻,将试图突围的残兵一一射杀。姚震华身中数箭,鲜血染红了战袍,却依旧咬牙坚持,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左突右冲,试图为麾下的将士杀出一条血路。然而,随着体力的逐渐耗尽,他的动作也越来越迟缓,最终在一阵密集的箭雨下,重重地倒在了地上,没了气息。
那些侥幸活下来的残兵,个个面如死灰,绝望地放弃了抵抗,纷纷跪倒在地,高举双手投降。而此时的西方邺,也已身负重伤,他环顾四周,只见身边的将士已所剩无几,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凉之感。他知道,这一战,他们已经彻底输了。
鲜血顺着拒马刺的尖刃缓缓滴落,渗入泥土之中,渐渐染红了半截官道,映衬出一幅悲壮而惨烈的战场景象。
宁江军节度使、夔州刺史西方邺,竟然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地沦为了敌方的俘虏。西方邺原本应当在归州坚守岗位、指挥作战,却以身犯险亲自指挥夜袭——因为这是他认为击败钟鹏举的唯一机会——最终在混乱之中不幸被俘,整个过程充满了令人费解的曲折和意外。
钟鹏举预判了西方邺的预判。
西方邺预判钟鹏举水陆大军远道而来,劳师远征,疲惫不堪,今晚可能疏于防范,所以选择在子夜发起偷袭。
钟鹏举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阅历(两世为人,单《三国演义》里就有二十余处”乘敌不备“偷袭敌方营寨的战例),精准地预判了西方邺的预判。
他通过细致的分析和推理,推测出西方邺今晚极有可能会采取偷袭的策略。为了应对这一潜在威胁,钟鹏举决定将计就计,巧妙地布下陷阱,等待西方邺自投罗网。他不仅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还精心设计了一套反击方案,以确保在对方发动偷袭时能够迅速应对,反败为胜。钟鹏举的这一系列部署,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智谋和冷静的应变能力。
钟鹏举因为西方邺的到来和夜袭临时改变攻打归州的策略。以“破江防、钳陆防、断外援,一晚内破城。”为核心策略,针对归州城墙坚固、水军依托峡江布防的特点,构建“水陆协同、重点突破的进攻体系,他原来的具体部署如下:
一、舰队配置:分层突破江防,应对峡江险阻。
1.先锋破障舰队(2000人,20艘战船)。
配备“伸缩龙骨船”(可调节吃水深度,应对崆岭滩暗礁)与“冲礁撞船”和“急流突击舰”(专为攻打归州设计改造),由经验丰富的水手操控。核心任务是占领以及牛肝马肺峡等据点的铁链暗桩;同时用“火箭弩”射击浮台了望哨,压制据点火力,为后续舰队开辟航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