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543章 步话机小型化:单兵便携更方便

瓦窑堡的创新如同奔涌的河流,在一个领域取得突破后,必然会在另一个领域激起新的浪花。当“铁核桃”穿甲爆破弹的硝烟还在靶场上空萦绕,弹药研发组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另一条不那么起眼但却关乎战场“神经”的战线,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这一切,源于林烽在一次视察前线部队归来后,带回的一个细致观察和由此产生的念头。

那是一次对主力步兵团的走访,林烽注意到,虽然经过“跳格子”升级的步话机在抗干扰方面表现优异,深受各级指挥员喜爱,但在基层步兵分队,尤其是在需要频繁机动、渗透、突击的步兵班排中,它的使用仍受到一定限制。问题就出在体积和重量上。

当时的步话机,为了保证功率和续航,电子管、变压器、电池组等部件体积庞大,整个机器连同外壳重量接近十斤,需要一个专门的通讯兵背负。在长途行军、冲锋跃进或匍匐前进时,这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严重影响了通讯兵的机动性,有时甚至需要其他战士帮忙分担装备。

一个年轻的步兵班长半开玩笑地对林烽说:“林主任,咱这‘顺风耳’好是好,就是太‘沉’了!背着它跑起来,跟背了半袋面粉似的,冲锋的时候总感觉慢半拍。要是能再轻点、再小点,能像挎包一样挎着就好了!”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林烽的脑海里。回到瓦窑堡后,他立刻找到了负责通讯设备的陈亮。

“老陈,咱们的步话机,抗干扰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该向‘小型化、轻型化’进军了!”林烽开门见山,将前线的观察和自己的设想和盘托出,“目标是,重量减到两斤左右,体积要能方便单兵携带,最好能设计个背带,让战士可以斜挎在身上,不影响战术动作。”

陈亮推了推他那厚厚的眼镜,脸上露出了技术专家特有的、遇到挑战时的兴奋光芒:“小型化、轻型化……林主任,您这可给我们出了个高难度的题目啊!这相当于要在不显着牺牲通讯距离和清晰度的前提下,给步话机来个‘抽脂瘦身’!”

一场给“顺风耳”减肥塑形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陈亮迅速召集了通讯器材车间的骨干,成立了“步话机轻型化”项目组。

“瘦身”计划的核心:元器件的微型化与集成

“首先要从‘内脏’下手!”陈亮在技术讨论会上斩钉截铁地说,“最大的‘胖子’就是电子管、电源和变压器!”

他拿起一个现有的步话机,拆开外壳,指着里面手指粗细的收信-发信复合电子管和硕大的空气可变电容器说:“我们必须寻找更小的替代品!我研究过一些资料,可以考虑试用花生管(指小型电子管),它的体积只有传统电子管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还有,这些大型的空气可变电容和绕线电阻,可以用新出现的云母电容和碳膜电阻替代,体积能缩小好几倍!”

负责电路设计的技工小刘提出疑问:“陈工,元件小了,排列更紧密,散热和相互干扰会不会成问题?”

“问得好!”陈亮赞许地点点头,“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设计电路板布局,采用更合理的分区屏蔽和接地方式。我们可以尝试用薄铜皮制作隔离罩,关键部位使用铁氧体磁珠来抑制高频干扰。这就像给它们分好了‘小单间’,避免互相‘吵架’。”

“心脏”的节能与瘦身:电池的革命

电源是另一个减重大户。原有的铅酸蓄电池虽然容量大,但异常笨重。

“我们必须换用更轻的能量源!”陈亮目光坚定,“我建议,采用锌-锰干电池组!虽然续航时间可能稍短,但重量可以减轻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且我们可以设计成可快速更换的电池仓,让战士多带一组备用电池,比背着沉重的铅酸电池灵活太多了!”

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电池组的瘦身,是达成两斤目标的关键一步。

“骨架”与“外衣”的优化:结构紧凑与材质轻量化

彭家蒙也被请来协助进行结构设计。他拿着卡尺,仔细测量着每一个元器件的尺寸,在绘图板上重新规划内部空间。

“外壳可以用更薄的高强度铝合金板冲压成型,代替一部分铸铁件,既能减重,强度也有保障。”彭家蒙建议,“内部支架也可以采用镂空设计,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去除多余材料。”

他还专门为新的小型化步话机设计了一个符合人体工学的、略带弧度的外壳造型,使其更贴合身体,方便携行。

“行头”的革新:背带与人性化设计

林烽特别强调了背带的设计。“不能只是简单地拴根绳子,”他拿着粉笔画了个草图,“要设计成可调节长度的帆布背带,连接点要牢固,最好有快速解脱扣。让战士斜挎在肩上或侧肋,奔跑、匍匐、举枪瞄准都不能有太大妨碍。”

工艺攻坚:精密与耐心

车间里,为小型化步话机开辟的试制线上,工人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元器件的微型化意味着焊接和装配需要更高的精度和更稳定的手法。女技工小王戴着放大镜,用细尖的恒温电烙铁,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米粒大小的电阻、电容焊接到新设计的、线路更加密集的印刷电路板(尝试性使用)上,生怕一个手抖造成短路。

外壳的冲压模具需要极高的精度,老周的徒弟们反复调试着小型冲压机,确保冲出的铝合金外壳严丝合缝,表面光滑无毛刺。

电池仓的接触片需要良好的弹性与导电性,王老铁亲自挑选了磷青铜片,手工打磨成型。

“小顺风耳”的诞生与喝彩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制、调试、改进,第一批十台小型化步话机样机终于诞生了!它们的外观焕然一新:流线型的铝合金外壳泛着银灰色的金属光泽,体积只有原来的一半大小,重量被严格控制在两斤一两(接近目标),配备着可调节的帆布背带和可靠的插扣。

陈隆亲自带着样机,前往之前提意见的那个步兵班进行实战测试。

当班长接过这台小巧轻便、甚至可以轻松塞进较大口袋里的小家伙时,眼睛顿时亮了!他迫不及待地斜挎在身上,原地跳了跳,又做了几个战术翻滚和举枪瞄准动作,兴奋地喊道:“嘿!成了!就是这个感觉!轻飘飘的,几乎感觉不到重量,一点也不碍事!”

他立刻打开电源,与连部以及其他装备了同款样机的班组进行通话测试。音质清晰洪亮,通讯距离在丘陵地带也能达到三公里以上,完全满足连排级作战需求。

“太好了!陈工,你们可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班长爱不释手地抚摸着步话机,“这玩意儿,以后就是咱们步兵班的‘标配’了!背着它,穿插、迂回、突击,再也不怕掉队或者影响动作了!这才是咱们步兵真正的‘战场通讯神器’啊!”

消息迅速在前线传开,这种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小顺风耳”或“挎包电台”的新型步话机,立刻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装备之一。订单和赞誉如同雪片般飞向瓦窑堡。

看着反馈报告,林烽和陈亮相视而笑。步话机的小型化成功,不仅提升了我军基层部队的通讯保障水平和单兵机动性,更体现了瓦窑堡在精密制造和人性化设计方面的长足进步。

然而,陈亮在欣慰之余,却对林烽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林主任,‘小顺风耳’是成功了,重量体积下来了,但它的核心——电子管,依然是个耗电大户,而且相对脆弱。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未来我们能找到一种更省电、更耐用、甚至更微型的元件来替代它呢?那或许将是通讯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小顺风耳”畅响战场,但关于未来通讯的更大想象,已然在技术负责人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这轻巧的背后,似乎预示着一条通向更遥远、更神奇通讯境界的道路。瓦窑堡的创新,永远不会停留在满足现状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