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518章 坦克量产规划:月产5辆,组建装甲排

“太行-1型”坦克近乎完美的测试表现,如同一份份最有力的捷报,层层传递,最终摆在了八路军师部乃至更高层级首长的案头。那份详实的测试报告,不仅记录了各项性能参数,更附带了前线指挥员们基于实战经验的高度评价。很快,一份带着加密印记和上级殷切期望的命令,被快马加鞭地送到了瓦窑堡兵工厂林烽的手中。

命令的核心内容清晰而振奋人心:正式批准“太行-1型”坦克投入批量生产!要求瓦窑堡兵工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形成初始战斗力,为部队提供宝贵的装甲突击力量!

这道命令,如同一声发令枪,标志着瓦窑堡兵工厂正式从“研发试制”阶段,迈入了“规模化生产”的新纪元!整个厂区都因为这道命令而沸腾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林烽立即召集所有核心骨干,召开了坦克量产专题会议。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严肃。

“同志们!上级的命令下来了!考验我们真正实力的时候到了!”林烽挥舞着命令文件,声音洪亮,“‘太行-1型’不再仅仅是样车,它即将成为我们战士手中克敌制胜的钢铁拳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个拳头,不断地锻造出来,变得更多、更硬!”

他随即抛出了具体的量产规划:“根据我们现有的材料供应、设备产能和技术人员储备,我制定了一个初步目标——实现月产5辆‘太行-1型’坦克! 首批生产的坦克,将优先用于组建我军第一个坦克装甲排,暂时下辖5辆坦克。这个装甲排,将作为尖刀力量,配属给主力团使用,专门用于攻坚最难啃的敌军据点、堡垒,以及执行关键的反坦克作战任务!”

“月产五辆!组建装甲排!”这几个字让在场所有人都心潮澎湃。这意味着,八路军即将拥有成建制的装甲力量!这不再是零敲碎打的游击战思维,而是向着正规化、机械化迈出的坚实一步!

然而,兴奋过后,现实的问题接踵而至。荣克首先发言,带着技术人员的严谨:“林厂长,月产五辆,压力不小。薛家沟发动机中心刚理顺,月产五台发动机是上限。其他部件,比如底盘大梁的焊接、炮塔的铸造、复合装甲的铆接,都需要时间,目前组装一台坦克,从部件齐备到下线,至少需要十五天。”

老周也补充道:“是啊,厂长。很多大型部件,比如车体焊接,还是靠老师傅带着干,没有形成固定的流水作业,效率确实上不去。”

杨勇看着大家既兴奋又凝重的表情,主动站了起来:“林厂长,各位,量产的关键在于优化流程,把我们在研发阶段摸索出来的方法固化、优化、提速!我建议,成立一个生产流程优化小组,由我牵头,和各车间负责具体生产的老师傅一起,把坦克总装的每一个环节拆解开来,看看哪里能省时间,哪里能改工具,哪里能定标准!”

“好!老杨,这个任务就交给你!”林烽立刻拍板,“我们的目标,是把单辆坦克的总装时间,从现在的十五天,缩短到十天!为月产五辆腾出空间!”

杨勇领命后,立刻带着一群精干的技术员和老师傅,一头扎进了总装车间。他们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盯着单一的技术难题,而是像效率专家一样,拿着本子和秒表(简陋的沙漏和心算),开始“盯梢”整个坦克的组装过程。

流程优化的“庖丁解牛”

优化小组很快发现了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 底盘与行走机构预组装: 原来是在总装工位上,一个个安装负重轮、悬挂、履带,耗时很长。杨勇提出,设立一个底盘预装区,提前将完整的行走机构(包括悬挂、负重轮、诱导轮、主动轮)安装并调试到侧车辙上,形成一个“底盘半总成”。总装时,直接用天车将这个半总成吊装到车体基座上,大大缩短了底盘部分的装配时间。

· 线束与管路模块化: 坦克内部电线、油管、水管错综复杂,原来是在车体内现场敷设、连接,容易出错且效率低。电工班和管道班在优化小组的建议下,开始尝试模块化预制。他们按照区域(如驾驶舱、战斗舱、动力舱)制作“线束总成”和“管路总成”,在车外的工作台上就先连接好大部分接口,并做好标记。总装时,直接将预制的模块放入车体相应位置,进行最终对接,效率和质量都显着提升。

· 工具与工装革新: 老师傅们发挥了巨大的智慧。例如,安装沉重的炮塔时,需要多人用撬杠反复调整对中,既费力又危险。老周带着人设计制作了一个带有多向微调螺丝的炮塔安装辅助支架,利用螺纹的精确性,可以轻松、精准地调整炮塔位置,省时省力又安全。又比如,拧紧特定规格的螺栓,原来需要换好几把扳手,现在制作了专用套筒组,一盒搞定,减少了工具寻找和更换的时间。

· 标准化作业与并行工程: 杨勇推动制定了详细的总装作业指导书,虽然只是简单的图文并茂的卡片,但明确了每个工位的操作步骤、使用工具、质量标准和耗时参考。同时,尽可能推行并行作业,例如,在车体内部安装设备的同时,炮塔的最终调试可以在另一个区域同步进行,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必须串行。

· 质量控制前移: 将质量检查分散到各个部件生产环节和预组装环节,确保送到总装线的都是合格品,减少了总装过程中的返工和等待时间。

“拧干毛巾里的每一滴水”

优化过程中也充满了各种小插曲和智慧火花。有位老师傅发现,给坦克加注各种油液(机油、齿轮油、液压油)时,用传统的油壶又慢又容易洒。他琢磨了两天,用几个旧油桶、一些钢管和阀门,鼓捣出了一个多头压力加注器,可以同时给几个不同的注油口快速加油,效率翻了几倍。杨勇看到后,立刻在全厂推广,并开玩笑说:“咱们这是把鬼子油桶的最后一点价值都榨干了!”

还有负责焊接的老师傅,通过优化焊条角度和运条手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某些长焊缝的焊接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他的手法被拍成“教学示范”,在其他焊工中推广。

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优化和磨合,新的生产流程逐渐显现出威力。当第五辆“太行-1型”坦克在总装车间里,从第一个底盘部件上线,到完成最后一道喷漆工序,仅仅过去了十天时间时,整个车间爆发出了一阵由衷的欢呼!

杨勇拿着对比数据,激动地向林烽汇报:“厂长,我们做到了!总装周期成功缩短到十天! 这意味着,只要我们各个部件供应跟得上,月产五辆坦克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甚至……还有潜力可挖!”

林烽看着车间里那五辆并排停放、威风凛凛的“太行-1型”坦克,看着工人们脸上洋溢着的自信和熟练,心中充满了感慨和豪情。从无到有,从慢到快,瓦窑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这五辆坦克,即将披挂整齐,交付给精心选拔、已经开始接受紧急培训的我军第一支坦克装甲排。它们将不再是测试场上的明星,而是即将奔赴战场的钢铁战士!八路军的装甲战史,将由此翻开崭新的第一页!而瓦窑堡兵工厂,作为这钢铁洪流的源头,将继续轰鸣,为前线锻造更多、更强大的胜利之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