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491章 坦克底盘研发:田方的“山地适应性改良”

就在重炮车间的机床轰鸣着开始对轴钢进行初加工的同时,坦克的另一大核心系统——底盘部分的研发工作,也在田方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与追求极致功率和精密度的发动机不同,底盘关乎着这未来钢铁巨兽的机动性、通过性和生存能力,尤其是在太行山这沟壑纵横、路况复杂的地域。

田方,这位平日里略显腼腆的底盘专家,一投入到技术世界里,就仿佛变了个人,眼神里充满了执着与锐利。他带着几个助手,几乎天天泡在那几辆被拆解得只剩下骨架的九七式坦克底盘旁,测量、绘图、计算,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若有所悟。

经过反复研究和实地考察(他甚至跟着运输队跑了几趟山路,感受骡马大车在不同路况下的颠簸),田方拿出了他的《坦克底盘山地适应性改良方案》。在研发组的例行讨论会上,他指着自己绘制的草图,条理清晰地阐述着他的构想:

“同志们,鬼子的九七式底盘,设计理念是基于东北平原和华北部分地区的相对平坦地形。直接照搬,在咱们这太行山里,肯定水土不服!我认为,必须进行两大核心改良!”

他拿起一根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平行的线,代表履带。

“第一,加宽履带!”田方用力在两条线外侧各画了一笔,让“履带”明显变宽,“九七式的履带宽度是30厘米。我建议,我们的坦克履带,至少要增加到40厘米!”

底下响起一阵轻微的议论声。加宽履带意味着更多的钢材消耗和更大的重量。

田方不慌不忙地解释:“大家别光看消耗。履带加宽,接地面积就大大增加,接地压强会显着降低!这有什么好处?好比人穿雪鞋走雪地不容易下陷!咱们的坦克在松软的泥地、沙地、特别是积雪融化后的春夏季山路上,通过性会强得多!不容易陷车,这就是最大的战斗力!而且,更宽的履带在爬坡和转向时,稳定性也更好。”

林烽听得频频点头:“有道理!咱们造坦克是为了能在咱们的地盘上跑得起来,打得出去,陷在泥坑里的坦克就是活靶子!这点钢,该用!”

田方受到鼓励,接着说:“第二,强化悬挂系统!”他转向悬挂部分的草图,“九七式用的是‘平衡式螺旋弹簧悬挂’,结构相对简单,但太硬了!减震效果差。在平地还好,到了咱们这碎石路、炮弹坑遍地的战场,里面的人颠簸不说,车体结构和设备也容易受损。”

他画出了自己的设计:“我提议,采用 ‘钢板弹簧为主,辅以液压减震器’ 的复合悬挂方案!”

他详细解释道:“钢板弹簧,咱们根据地的卡车、大车上都在用,技术成熟,承载能力强,而且本身就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我们可以根据每个负重轮的位置和承重,设计不同弧度、不同片数的板簧组。更重要的是——”他加重了语气,“我们可以借鉴马车的经验,将前后几组板簧通过平衡梁进行一定程度的联动!这样,当一个轮子压过障碍时,冲击力能部分分散到相邻的轮组,大大提升平稳性!”

“那液压减震器呢?”彭家蒙问道,他对这个更感兴趣。

“液压减震器是进一步改善舒适性和操控性的关键。”田方答道,“它可以快速吸收板簧回弹时释放的能量,抑制车体不必要的晃动。这东西原理不复杂,就是一个带活塞的油缸,利用油液通过小孔时的阻尼来耗能。结构我们可以参考缴获的卡车上的避震器,进行放大和加强设计!有了它,咱们的坦克跑起来,肯定比鬼子的‘颠簸罐头’舒服得多,火炮行进间射击的精度也能有所保障!”

这个方案兼顾了现实条件与技术先进性,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荣克赞道:“小田这个思路好!立足现有技术,瞄准实际需求,我看行!”

林烽当场拍板:“好!就按田工的方案来!老周,锻造车间那边,立刻按照田工提供的图纸,赶制加宽的履带板、负重轮和诱导轮毛坯!老王,钢板弹簧的锻造和热处理是关键,你亲自盯着!唐工,悬挂系统需要的各种连接销轴、平衡梁,强度必须保证,用料你严格把关!”

他看向田方,补充道:“田工,你估算一下,这个改良后的底盘,承重能力要达到多少?”

田方早已计算过,立刻回答:“考虑到我们未来的坦克全重可能控制在十五吨左右,底盘承重能力至少要预留余量,我建议,按承载十吨以上的标准来设计和制造关键结构件!”

“没问题!”唐忠祥接口道,“咱们现在有自己的好钢,高强度钢板也能轧制,保证底盘骨架和悬挂连接点的强度达到要求!”

军令一下,整个瓦窑堡兵工厂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锻造车间里,炉火日夜不息。 王老铁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汗水淋漓,他指挥着徒弟们,将烧得通红的钢锭夹到巨大的空气锤下。

“叮当!叮当!”

沉重的锤头带着千钧之力,反复锻打着钢料,火星四溅。一块块粗糙的钢坯,在富有韵律的敲击声中,逐渐变成了一块块带有链接孔和齿爪雏形的履带板毛坯。加宽的履带板需要更多的材料和更复杂的锻造工艺,但对经验丰富的王老铁团队来说,这并非难事,只是需要更多的汗水。

“淬火要快!回火温度要准!”王老铁盯着热处理池,像看着自己即将成才的孩子,“这履带是要啃石头嚼烂泥的,硬度韧性缺一不可!”

机械加工车间,改造后的重型车床和铣床全力开动。 锻造好的履带板毛坯、负重轮胚料被固定在卡盘上,高速旋转的硬质合金车刀(部分是利用缴获的钨钢钻头改制的)切削下纷飞的钢屑,发出刺耳的尖鸣。工人们严格按照图纸,加工出精确的尺寸和光洁的配合面。那加宽的履带板最终成型,看起来比日军的原品更加厚重敦实。

悬挂系统的制造更是充满了巧思。 钢板弹簧的制造需要将一片片淬火处理好的弹簧钢板,按照计算好的弧度和顺序,用中心螺栓和弹簧夹紧紧固定在一起。每一片钢板的弧度、厚度都经过严格检验。

“这片不行,弧度差了一点点,装上去受力不均容易断!”田方拿着样板,一丝不苟地检查着。

而液压减震器的试制则交给了彭家蒙。他带着几个技工,用无缝钢管做缸体,精心车制活塞杆,选择合适的液压油,反复试验阻尼孔的大小和数量。最初的几个样品要么太软像棉花,要么太硬像铁棍,经过无数次调试,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当第一个成功的减震器样品被压缩后,能平稳而缓慢地回弹到位时,彭家蒙兴奋地一拍大腿:“成了!就这个感觉!”

唐忠祥负责的底盘主结构——那两根粗壮的侧车辙(承载整个车体和悬挂的基础框架)的制造,更是动用了全厂最好的资源。 采用新冶炼的高强度合金钢,在加温状态下用大型液压机(也是自制的,利用多个千斤顶并联)进行压制成型,确保其既坚固又轻量。所有的焊接缝都由最好的焊工操作,采用杨勇改进的分段退焊法,并进行了严格的探伤检查(依旧是用锤击听音和染色渗透的土办法,但极其有效)。

半个月后,第一个改良后的坦克底盘样件,在专门的装配区完成了总装。加宽的履带(暂时只装了单侧用于展示)紧密地啮合在主动轮、诱导轮和负重轮上,显得异常稳固。崭新的钢板弹簧组和粗壮的液压减震器安装在负重轮和车辙之间,结构清晰,透着一种力量感。

林烽、荣克等人都围了过来。田方激动地介绍着每一个部分。林烽用力踩了踩那宽大的履带板,又用手压了压安装了板簧和减震器的负重轮,感受着那富有韧性的回弹。

“好!看着就扎实!”林烽满意地点点头,“光看着不行,得试试!老周,找几根结实的木头,搭个台子,模拟崎岖路面,咱们把这半边底盘架上去,看看悬挂实际效果!”

工人们立刻动手,用方木和圆木搭建了一个有着不同高度和坡度的简易测试台。当这半边安装着完整行走机构的底盘被推上测试台,负重轮随着木头的起伏而上下运动时,那钢板弹簧优雅的形变和液压减震器有效的阻尼,使得整个底盘动作平稳,没有丝毫生硬的冲击感。与旁边那台日军九七式底盘僵硬的动作形成了鲜明对比。

“漂亮!”荣克忍不住赞叹,“这平稳性,远超原品!小田,你这‘山地适应性改良’,成功了!”

田方看着自己的心血之作,腼腆地笑了,推了推眼镜,眼中充满了自豪。

底盘难关的突破,意味着坦克的“双腿”已经锻造完成。现在,只剩下最核心的“心脏”——发动机,还在等待那根关键曲轴的最终加工。瓦窑堡的坦克梦想,正一步步从图纸走向坚实的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