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472章 榴弹炮月产达标:模块化组装创15门纪录

一九四二年五月,太行山的春天已经深了。瓦窑堡兵工厂的榴弹炮生产线上,却弥漫着一股焦灼的气氛。

厂长,这样下去不行啊!老周拿着生产报表,愁眉苦脸地找到正在车间里巡视的林烽,这个月过去二十天了,才完成了六门榴弹炮。照这个速度,月底能完成十门就谢天谢地了!

林烽接过报表,眉头也皱了起来。车间的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组装着150mm榴弹炮,但进度确实不尽如人意。

问题出在哪里?林烽问道。

主要是总装工序太复杂。老周指着正在组装的榴弹炮,一门炮有二百多个零件,光是炮管和炮架的对接就要折腾半天。更别说后面的校准测试了。

这时唐忠祥也闻讯赶来,手里拿着他的宝贝笔记本:数据显示,目前每门榴弹炮的总装时间需要七天。按照这个速度,月产十五门确实很困难。

王老铁刚从炼钢车间过来,闻言插嘴道:钢材管够!要多少有多少!问题是你们装配太慢!

站着说话不腰疼!老周没好气地回敬,你试试把两米多长的炮管准确无误地装到炮架上?比绣花还精细!

林烽没有参与争论,而是若有所思地走到一台正在组装的榴弹炮前,仔细观察着装配过程。突然,他眼睛一亮:同志们,我们是不是太死板了?

死板?众人都愣住了。

林烽拿起粉笔,在地上画起来,为什么非要按照传统的一道道工序来?我们可以把榴弹炮分成几个大模块,同时进行装配!

唐忠祥立即明白了:厂长的意思是模块化生产?

没错!林烽越说越兴奋,把榴弹炮分解成炮管、炮架、炮盾、瞄准四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设立专门的装配班组,最后再进行总装校准!

老周摸着下巴思考:这个想法倒是新鲜...可是各模块之间的配合精度怎么保证?

标准化!林烽斩钉截铁地说,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就像搭积木一样!

王老铁还是有些怀疑:这能行吗?造炮可不是小孩玩积木啊!

不试试怎么知道?林烽信心满满,老周,你立即把总装车间分成四个模块化班组。老唐,你负责制定模块接口标准。老铁,你们要确保每个模块的钢材供应!

说干就干!兵工厂立即开始了生产模式的大变革。

总装车间被重新规划,划分出四个独立的模块装配区。最让人头疼的是,很多老师傅对新的生产方式很不适应。

胡闹!简直是胡闹!老技工赵师傅气得直跺脚,我造了二十年炮,从来没听说过炮管和炮架分开造的!这要是出了偏差,整门炮就废了!

年轻技工小陈倒是很支持新模式:赵师傅,试试也无妨嘛!万一真能提高效率呢?

试试?这是造炮!不是过家家!赵师傅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林烽听说后,亲自来到车间做工作:赵师傅,我理解您的顾虑。但是您想想,前线等着要用炮啊!咱们早一天造出炮,就能少牺牲多少战士?

这句话打动了赵师傅。他沉默半晌,终于松口:好!就听厂长的!不过要是出了问题,可别怪我没事先提醒!

模块化生产正式开始。炮管模块组由赵师傅负责,这位老技工虽然对新方法有意见,但干起活来一丝不苟。

都给我听好了!赵师傅严肃地对组员们说,炮管是火炮的心脏,半点马虎不得!接口的加工精度必须控制在零点一毫米以内!

在另一个区域,炮架模块组也在紧张工作。这个组由年轻的小陈负责,他们创新地使用了翻转式装配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有趣的是炮盾模块组。组长秀兰是厂里少有的女技工,她带着全组女工,把炮盾装配做得像绣花一样精细。

姐妹们加把劲!秀兰一边检查焊接质量一边鼓励大家,让那些老爷们看看,咱们女工也不差!

瞄准模块组则是由唐忠祥亲自指导。这个组的精度要求最高,工人们需要在显微镜下装配精密的瞄准装置。

注意!这个齿轮的间隙不能超过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唐忠祥推着眼镜,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

各模块同时开工,车间的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第五天,在进行第一次模块对接时,炮管和炮架的接口出现了偏差。

看看!我说什么来着!赵师傅急得直跳脚,偏差了零点五毫米!整根炮管都要返工!

小陈委屈地说:我们明明是按照图纸加工的...

唐忠祥赶紧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出在温度变化上:车间早晚温差导致钢材热胀冷缩,影响了加工精度。

林烽得知后,立即想出了解决办法:在各模块接口处增加补偿垫片,同时严格控制车间温度!

这个办法立竿见影。第二次模块对接时,严丝合缝,完美无缺!

成功了!小陈激动地大喊。

赵师傅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看来我这老脑筋也该改改了...

随着工人们逐渐熟练,模块化生产的优势开始显现。原本需要七天的总装时间,现在缩短到了四天!而且由于各模块可以并行生产,整体产能大幅提升。

五月最后一天,总装车间里气氛紧张。今天要进行本月最后三门榴弹炮的总装,这将决定能否完成月产十五门的目标。

最后冲刺!大家加把劲!林烽亲自在车间督战。

赵师傅的炮管模块组已经提前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小陈的炮架组也不甘示弱。秀兰的炮盾组更是创造了新纪录——比计划提前半天完成任务。

下午三点,最后三门榴弹炮开始总装。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模块对接,螺栓紧固,线路连接...

炮管模块对接完成!

炮架模块固定完毕!

炮盾安装到位!

瞄准系统校准结束!

随着一道道工序完成,三门威武的榴弹炮整齐地排列在出厂区。

厂长,完成了!全部完成了!老周激动地跑来报告,本月共生产榴弹炮十五门,其中标准版十门,轻量化版五门!

整个车间沸腾了!工人们相互拥抱,很多人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王老铁抚摸着新下线的榴弹炮,感慨地说:真不敢相信!一个月造十五门重炮,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唐忠祥拿着统计报表,声音都在发抖:模块化生产使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一百一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更让人惊喜的是,轻量化版本的五门榴弹炮采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重量减轻了百分之十五,但威力丝毫不减。

这都是模块化的功劳啊!老周由衷地感叹,不同的模块可以采用不同的工艺,太灵活了!

就在这时,总部兵工部的验收组也到了。带队的是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首长,他看到整齐排列的十五门榴弹炮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好!好!好!老首长连说三个好字,你们创造了奇迹!这些炮马上就能上前线发挥作用了!

验收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所有榴弹炮都通过了严格测试,性能完全达标。

在简短的交付仪式上,林烽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同志们,这十五门榴弹炮将全部分配到华北和晋察冀前线。其中十门标准版配属主力部队,五门轻量化版配属游击队使用!

这个消息让工人们更加激动。自己亲手造的火炮即将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是最大的荣耀。

夜幕降临,兵工厂举行了简单的庆功会。王老铁端着水杯,感慨地说:想想一个月前,咱们还在为月产十门发愁。现在倒好,直接干到十五门!

老周接口道:这都是厂长的模块化思路好!要不然现在咱们还在那磨洋工呢!

赵师傅不好意思地说:开始时我还反对呢,现在看来是我老糊涂了!

林烽笑道:赵师傅,您的严谨态度保证了炮管模块的质量!模块化生产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唐忠祥拿出新的计划书:根据这个月的经验,我建议下一步把模块化生产推广到其他武器生产线。

这个建议好!林烽立即赞同,不过现在,让我们先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成功!

欢呼声中,人们相互祝酒。虽然杯子里只是普通的水,但喝在嘴里却比美酒还要甘甜。

然而,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林烽的思绪已经飞向了更远的未来。月产十五门榴弹炮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但此刻,就让大家尽情享受这胜利的喜悦吧。毕竟,这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值得好好庆祝。

在星光点点的夜空下,瓦窑堡兵工厂的灯火依然通明。新的生产任务明天就要开始,而工人们已经准备好了迎接新的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