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453章 年下半年产能盘点:重火力成压制核心

瓦窑堡兵工厂的庆功会开得热火朝天。车间中央临时搭起的木桌上,摆着几坛老乡送来的地瓜烧,王老铁正举着粗瓷碗,嗓门震天响:同志们!为咱们的122加农炮首战告捷,干!

工人们齐声应和,碗碰得叮当响。

林烽被众人围在中间,脸上映着油灯的光。他刚抿了一口酒,牛大力就挤过来,咧着嘴道:厂长,您可真是神了!前线传来消息,说咱们那加农炮一响,小鬼子还以为是天兵天将呢!

什么天兵天将,唐忠祥推推眼镜,一本正经地纠正,那是科学计算与工艺精度的完美结合。根据弹道学原理...

得得得!王老铁一把搂住唐忠祥的脖子,唐大秀才,庆功会上就别念叨你那套公式了!要我说,就是厂长领着咱们,用铁锤砸出了个惊天雷!

众人哄笑声中,沈泉急匆匆从外面进来,摘下帽子拍打着身上的尘土:好消息!太岳军区又送来二十门加农炮的订单!各根据地听说咱们的炮能打十七公里,订单都快把收发室淹了!

林烽接过订单清单,眼睛一亮:正好,趁着大家都在,咱们把下半年的生产情况盘一盘。

他走到车间角落的一块大黑板前,拿起粉笔:来,都说说,这半年咱们干得怎么样?

我先来!王老铁一抹嘴,挺着胸膛站起来,105榴弹炮,月均10门,下半年总共60门!要不是材料供应及时,还能更多!

唐忠祥立即补充:而且质量稳步提升。根据前线反馈,咱们的榴弹炮在射程和精度上已经完全压制日军同类型火炮。

82毫米改良迫击炮,185门!牛大力抢着报数,现在每个连都抢着要,说比鬼子的掷弹筒强多了!

沈泉插话道:可不是嘛!上次386旅用一个排的迫击炮,愣是把鬼子一个中队压得抬不起头!

炮弹生产情况如何?林烽转向负责弹药车间的老师傅。

老师傅掏出个小本本,眯着眼念道:各类炮弹总计2.1万发。特别是为加农炮特制的流线型炮弹,现在月产已经能达到500发了。

林烽在黑板上飞快地写下数字,转身时眼中闪着光:同志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他敲着黑板上的数据:重火力武器——就是榴弹炮和加农炮,已经能完全压制日军现役火炮!咱们从前是被动挨打,现在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和鬼子硬碰硬了!

车间里顿时沸腾起来。一个年轻工人激动地问:厂长,咱们真的比鬼子的炮还厉害?

那还有假?王老铁抢过话头,就说那122加农炮,小鬼子最远的炮也只能打十二公里,咱们能打十七公里!这就好比打架,咱们的拳头比他们长一截,能打着他们,他们够不着咱们!

生动比喻引来一片笑声。

唐忠祥又忍不住科普:其实原理很简单,我们采用了加长身管,提高初速,配合流线型炮弹减少空气阻力...

说白了就是打得远又打得准!牛大力赶紧打断,生怕唐忠祥又开始长篇大论。

林烽笑着接过话头:更重要的是,在如此大的产量下,我们的原料自给率仍然保持100%!这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说到这个,负责炼钢的老张站起来,多亏了咱们改进的炼钢炉,现在月产优质钢已经达到50吨。还有回收队,从战场上捡回来的炮弹壳,经过重熔,质量比新的也不差!

可不是嘛!一个满脸烟灰的小伙子插嘴,我带着回收队,上次在战场上光炮弹壳就拉回来两马车!鬼子要是知道他们的炮弹壳被咱们做成炮弹打回去,非得气吐血不可!

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沈泉趁机汇报:运输队现在也壮大了,有三十多辆卡车。不过厂长,现在订单这么多,得考虑扩大生产啊!

林烽点点头,目光扫过全场:同志们,现在的成绩确实令人振奋。但是...

他故意顿了顿,等大家都安静下来才继续说:小鬼子不会坐以待毙。据情报,日军已经在研制新型火炮。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怕什么!王老铁拍着胸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有新炮,咱们就造更好的!

说得好!林烽赞许地点头,不过光有勇气还不够。我考虑下一步要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提高生产效率,二是研发新式武器,三是培养更多技术工人。

他转向唐忠祥:老唐,改进生产线的事交给你。能不能把月产量再提高三成?

唐忠祥扶了扶眼镜,认真地说:如果对现有生产线进行优化,重组工序,理论上可以提高35%的效率。不过需要改造部分设备...

需要什么尽管说!王老铁拍着胸脯,我们机加工车间全力配合!

炮弹生产也要跟上。林烽对弹药车间老师傅说,特别是穿甲弹,前线反映效果很好,要加大产量。

厂长放心!老师傅信心满满,现在工人们手艺都熟练了,月底前保证把产量提上来!

讨论正热烈,通讯员小跑着进来:厂长,总部来电,要求我们报送下半年生产总结。

林烽接过电报看了看,笑道:正好,咱们这就把总结写出来。不过在那之前...

他变戏法似的从桌下搬出又一个酒坛:我偷偷藏了一坛好酒,今天破例,让大家喝个尽兴!

厂长万岁!工人们欢呼起来。

牛大力一边倒酒一边好奇地问:厂长,您当初怎么就想起来要造这么大的炮呢?

林烽抿了口酒,目光深远:还记得咱们刚来瓦窑堡的时候吗?就几间破窑洞,工具都不全。那时候造个迫击炮都费劲,看着前线战士用血肉之躯对抗鬼子的炮火,我心里就憋着一股劲。

他环视着如今灯火通明、机器轰鸣的车间,语气坚定: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有了自己的钢铁厂,有了熟练的工人,有了完整的生产体系。从前想都不敢想的重炮,在咱们手中变成了现实!

王老铁举碗起身:来!为厂长的高瞻远瞩,为咱们兵工厂的辉煌成就,干杯!

干杯!

欢笑声中,林烽把大家叫到黑板前:来,都搭把手,把这半年成绩整理出来,给总部一个漂亮的汇报!

工人们七嘴八舌地补充着细节,不时爆发出热烈的争论和爽朗的笑声。这个说某次技术攻关的艰辛,那个讲前线传来的捷报,还有人回忆起为了搞到特种钢材,化妆成商人冒险穿越封锁线的经历。

...最险的那回,老沈带着运输队差点和鬼子巡逻队撞个正着,一个老师傅绘声绘色地讲着,结果你们猜怎么着?他们直接把车开进了芦苇荡,在齐腰深的水里泡了大半夜!

沈泉不好意思地挠头:那批材料是造炮管的关键,说什么也不能丢啊!

唐忠祥突然想起什么:说到材料,我要特别表扬小刘他们组。改进的热处理工艺,让炮管寿命提高了两倍!

被点到名的年轻工人小刘顿时红了脸:都、都是唐工指导得好...

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林烽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就是这些朴实无华的工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撑起了八路军重火力的半边天。

夜深了,庆功会渐渐散去。林烽独自留在车间里,就着油灯整理生产报告。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在他眼中化作前线战场上轰鸣的炮火,化作战士们冲锋的身影,化作日军惊惶失措的面孔。

1941年下半年,瓦窑堡兵工厂共生产105mm榴弹炮60门,122mm加农炮15门,82mm改良迫击炮185门,各类炮弹2.1万发...

写到这里,他停下笔,陷入沉思。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多少个不眠之夜,是多少次技术攻关,是多少人冒着生命危险运输物资...

厂长,还不休息?守夜的老工人提着马灯走过来。

林烽抬起头,微微一笑:马上就睡。老马,你说咱们这算不算是创造历史了?

老工人憨厚地笑了:俺不懂什么大道理。俺就知道,从前咱们被鬼子炮火压着打,现在调过来了,该咱们压着鬼子打了!这就够啦!

朴实的话语让林烽豁然开朗。是啊,历史的车轮正是在这些普通人手中缓缓转动。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造出更好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家园,改变着战争的走向。

第二天清晨,当生产报告通过电波发往总部时,整个瓦窑堡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车床轰鸣,铁锤叮当,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着汗水。

林烽站在厂区最高处,望着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朝阳下的兵工厂,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巨人,每一根烟囱都是它挺直的脊梁,每一台机器都是它有力的臂膀。

厂长,总部回电了!通讯员兴冲冲地跑来,首长高度赞扬我们的成绩,说我们打造的重火力已经成为前线反攻的核心装备!

林烽接过电报,仔细阅读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日军绝不会甘心失去火力优势,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

通知各车间主任,下午开会。林烽对通讯员说,是时候讨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了。

他最后望了一眼沐浴在晨光中的兵工厂,转身大步走向车间。在那里,新的传奇正在等待书写...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