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445章 迈向新高度:1941下半年的铁血蓝图

一九四一年的七月,华北大地热浪翻滚,暑气蒸人,而瓦窑堡兵工厂内奔涌的热潮,远比这酷暑更为炽烈。在成功实现月产八门“41式”榴弹炮的产能飞跃后,全厂上下士气如虹,但林烽的思绪,却已穿越了眼前的成就,投向了更远的未来和更广阔的战场。他深知,满足于现状即是落伍,尤其是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残酷战争中。

在一个闷热却气氛严肃的傍晚,瓦窑堡及王家湾兵工厂的所有核心骨干再次齐聚那间兼具总装与会议功能的主车间。巨大的风扇在角落嗡嗡作响,却吹不散空气中弥漫的凝重与期待。墙上,那幅标志着月产八门奇迹的图表尚未撤下,而在其旁边,已经挂上了一幅更大的、尚待填充的空白蓝图,标题赫然写着——《瓦窑堡兵工厂一九四一年下半年发展规划》。

林烽站在蓝图前,身姿挺拔如松,目光锐利如鹰。他没有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而是开门见山,直接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引向未来。

“同志们!”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穿透风扇的噪音,“上半年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们实现了重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量的巨大跨越!这是我们全体瓦窑堡人的骄傲!”

台下响起了自豪的掌声。

“但是!”林烽话锋陡然一转,声音提高了八度,带着一种强烈的紧迫感,“鬼子的刺刀还抵在我们的胸口,广?的国土尚未光复!前线将士需要我们提供更多、更猛的火力!战场形势也在不断变化,我们不能只会打一种仗,造一种炮!我们必须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跑得更快!”

他猛地转身,用红色的粉笔在空白蓝图的上半部分重重地画了一个圈,写下两个大字:“扩产”!

“下半年,我们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任务,就是继续深挖潜力,将‘41式’105毫米榴弹炮的月产量,从八门,提升到十五门!”

“十五门?!”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刚刚为月产八门欢欣鼓舞的众人,被这个更为激进的目标惊住了。王老铁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厂……厂长,八门已经是拼了老命了,这十五门……是不是……”

“是不是觉得不可能?”林烽接过话头,眼神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还记得我们当初定下月产八门时,大家也觉得不可能吗?事在人为!我们具备了更好的基础——更稳定的零件供应链、更成熟的总装流水线、更庞大的技工队伍!只要我们进一步优化管理,提升效率,十五门,绝非遥不可及!”

他详细阐述道:“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三点:第一,新增三条标准化总装流水线,在王家湾新厂区规划专门区域,实现多线并行生产;第二,对七个现有卫星加工点进行产能扩容和技术升级,确保零部件供应不仅能跟上,还要有富余;第三,推行‘生产突击手’和‘质量红旗班组’竞赛,进一步激发工友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张,苏婉,这套方案由你们牵头细化落实!”

老张和苏婉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也为林烽的魄力和清晰的路径所折服,郑重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林烽用蓝色的粉笔在蓝图的下半部分,画了一个更大的圈,写下了更具冲击力的四个字:“新炮研发”!

“光有量的增长还不够!我们必须要有质的飞跃,要有能适应更复杂战场环境、具备更强大战略威慑力的新式武器!”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开创未来的激动,“因此,我决定,下半年正式启动新型‘122毫米加农炮’的研发项目!”

“122毫米?加农炮?”李德顺扶了扶眼镜,捕捉到了关键信息,“厂长,这口径比105毫米更大,而且是加农炮……这意味着?”

“这意味着更远的射程,更平直的弹道,更强大的终端毁伤效果!”林烽目光灼灼,“我设定的研发目标是——最大射程达到一万七千米!专门为了未来我们在华北平原、江淮平原等开阔地带,进行大规模运动战和反攻作战准备!我们要有一种炮,能在鬼子绝大多数火炮的射程之外,就对他们进行精准而致命的打击!”

这个宏伟的目标让所有人都心潮澎湃。一万七千米的射程!这意味着在平原战场上,我军炮兵将拥有绝对的“我能打你,你打不着我”的射程优势!

王老铁既兴奋又担忧:“厂长,这口径大了,炮管更长更重,对钢材、加工工艺要求更高啊!咱们能行吗?”

“能行!”林烽回答得斩钉截铁,“我们有了王家湾炼钢厂,有了成熟的钨合金钢技术,有了大型镗床和加工经验,这就是我们的底气!当然,困难肯定有,但这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为了支撑这个宏大的研发计划,林烽提出了一个关键布局:“为了不影响‘41式’的扩产,同时为122毫米加农炮储备产能,我决定,在现有七个卫星加工点的基础上,再新增三个加工点! 这三个新点,从选址开始,就专门定位为未来122毫米加农炮的特定零件生产基地,实现专业化、前瞻性布局!”

这时,牛大力忍不住插嘴问道:“厂长,这新炮听着是带劲,可啥时候能造出来啊?俺都等不及想看看了!”

林烽笑了笑,预估道:“研发周期可能会比较长,预计到明年年中拿出样炮。但是,基础工作现在就必须起步!新增加工点的建设、技术人才的储备、关键工艺的预研,都要立刻动起来!”

会议的最后,林烽用粉笔将“扩产”与“新炮研发”两个圆圈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闭环。

“同志们,扩产是立足当下,保障胜利;研发是投资未来,赢得明天!两者缺一不可!”他的声音回荡在车间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念和力量,“下半年的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这将是一场比上半年更加艰苦、也更加辉煌的攻坚战!我们需要拿出百倍的勇气、千倍的努力!”

他环视全场,每一位骨干的脸上都写满了坚毅与决心。

“我坚信,在我们瓦窑堡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再次创造奇迹!不仅能让‘41式’的产量再翻一番,更能让属于我们自己的、射程更远的‘122毫米加农炮’,早日横空出世,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又一柄利剑!”

“有没有信心?”

“有!!!”震耳欲聋的吼声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冲出了车间,在瓦窑堡的山谷间激荡,仿佛已经提前宣告着下半年更加辉煌的战绩!

这次规划会议,如同一次强有力的战前动员,为瓦窑堡兵工厂下半年的发展指明了清晰而激昂的方向。一条是不断提速、保障当前作战的“量产高速路”,一条是瞄准未来、技术引领的“研发创新路”,双轨并行,彰显出林烽卓越的战略眼光和瓦窑堡兵工厂愈发雄厚的实力底蕴。当“月产十五门”的重炮和“射程一万七”的新炮蓝图从纸上走向现实之时,八路军的力量将跃升到一个全新的层级,为最终的战略反攻,储备下足以撕裂任何防线的重装铁拳!一个属于中国兵工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正由瓦窑堡亲手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