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389章 钻床修复:用日军零件互换

西坡加工点遇袭的风波渐渐平息,增派的战士和布下的“铁西瓜阵”让各个卫星点如同披上了硬甲,安全感大增。但林烽心里,始终还惦念着西坡那台被炸坏的钻床。那玩意儿可是加工点的“顶梁柱”,没了它,很多带孔的零件就得拉回主厂区加工,费时费力还增加风险。

这天一早,林烽就叫上老张、王老铁,还特意拉上了正带着徒弟们研读技术手册的牛大力,一起赶往西坡加工点。他要亲自看看那台钻床的“伤势”,琢磨琢磨有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到了西坡山洞,那台老旧的立式钻床还保持着遇袭时的惨状,孤零零地立在角落,身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走近一看,触目惊心:铸铁外壳被弹片崩出了几个豁口,工作台边缘缺了一块,最要命的是那根粗壮的主轴,从靠近卡盘的位置齐刷刷地断了,断口参差不齐,像被什么巨力硬生生掰断的。

“唉……”老张围着钻床转了两圈,心疼地直咂嘴,“伤到根子上了。这主轴一断,整个钻床就算废了八成了。工作台还能想办法补补,这主轴……咱们可没本事自己锻一根这么精密的玩意儿。”

王老铁用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摸了摸断裂的主轴,又敲了敲床身,摇摇头:“床体基础还好,没变形。可这主轴……除非能找到一模一样的换上,不然,它就是一堆废铁了。咱们仓库里可没这型号的备件。”

牛大力在一旁抱着胳膊,瓮声瓮气地说:“要不……俺去鬼子据点抢一台回来?”这话一出,连他自己都觉得不靠谱,挠着头嘿嘿笑了。

林烽没笑,他盯着那断裂的主轴,眉头紧锁,脑子里飞快地搜索着记忆。忽然,他眼睛一亮,猛地一拍巴掌:“等等!我想起来了!去年秋天,咱们部队端掉鬼子在杨家洼的一个小型临时修械所,不是拉回来几台被他们自己破坏过的破烂机床吗?当时因为损坏严重,就堆在后勤仓库最里面吃灰了!我记得……里面好像就有一台同样是立式的、跟这个型号差不多的鬼子钻床!”

老张一听,也回忆起来:“对对对!是有这么回事!那台鬼子钻床好像是被炸药震坏的,外壳都裂了,但里面的核心零件……说不定有能用的!”

“走!回仓库!”林烽当机立断,带着一行人风风火火地赶回主厂区后勤仓库。

在堆积如山的废旧物资里翻找了小半天,众人终于在一个角落找到了那台落满灰尘、锈迹斑斑的日军立式钻床。它的情况比西坡那台还惨,床身都有裂纹,工作台也扭曲了,但幸运的是,它的主轴部分,看起来似乎完好无损!

“快!把它拆开看看!”林烽迫不及待地吩咐。

牛大力立刻带着几个壮小伙上前,抡起扳手榔头,叮叮当当一阵忙活,小心翼翼地将那根日军钻床的主轴连同轴承套件一起拆了下来。擦去油污和铁锈,仔细检查,这根主轴除了表面有些磨损和划痕,竟然真的没有明显裂纹或弯曲!

“哈哈!天无绝人之路!”王老铁高兴得直搓手,“小鬼子这是给咱们送配件来了!”

老张也仔细比对了两根主轴的尺寸和接口,兴奋地说:“厂长,有门儿!这鬼子主轴跟咱们坏的那台,型号规格几乎一模一样!稍微处理一下,肯定能装上!”

核心部件有了着落,但接下来的拆卸、安装和精密校准,却是个技术含量极高的细活。西坡加工点的技工水平处理日常加工还行,面对这种大修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事儿,得请高人出马。”林烽沉吟道,转头问苏婉,“苏婉,我记得咱们厂返聘的那位晋军退休老师傅,李师傅,他以前在太原兵工厂就是专门负责机床大修和调试的,对吧?”

“对!李德顺李师傅!”苏婉肯定地点头,“他老人家经验丰富,眼神毒辣,手上功夫更是了得!我这就去请!”

李师傅今年快六十了,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腰板挺直。被请到仓库,听完林烽的说明,又仔细查看了两台钻床的“伤势”和那根缴获的主轴,他扶了扶老花镜,脸上露出了见猎心喜的表情。

“嗯……主轴匹配度九成以上,鬼子这东西用料倒是扎实。床身基础没坏,就好比房子的地基没塌,就有救。”李师傅说话慢条斯理,却自带一股让人信服的沉稳,“林厂长,这事儿交给我老头子吧。不过,得把西坡那台‘伤员’拉回主厂区,这里工具全,地方也宽敞。”

“没问题!”林烽大喜,“大力,立刻带人,小心把西坡的钻床运回来!老张,你给李师傅打下手,需要什么工具、材料,全力保障!”

“得令!”牛大力和老张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三天,主厂区的一个临时维修工棚成了全厂的焦点。李师傅俨然一位主刀大夫,老张是他的第一助手,王老铁也时不时过来搭把手,递个工具,提个建议。林烽更是几乎一有空就泡在工棚里。

拆卸损坏的主轴是个技术活,锈死的螺栓、变形的卡盘,都得用巧劲儿,不能硬来。李师傅不慌不忙,又是浇热油,又是用铜锤轻轻敲震,嘴里还念念有词:“这老家伙跟人一样,病了就得慢慢来,不能下猛药……”

牛大力在一旁看得着急,忍不住说:“李师傅,要不俺来?俺劲大,保证三下五除二给它拧下来!”

李师傅眼皮都没抬:“你那一把子力气,还是留着扛炮管吧。这儿用不上,你劲儿使大了,螺纹滑了牙,更麻烦。”

牛大力讪讪地退到一边,嘟囔道:“得,俺这身力气还遭嫌弃了……”

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工棚里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损坏的主轴终于被完整取下。接下来是安装新主轴。李师傅指挥着老张和几个细心技工,用柴油将轴承座和新的主轴清洗得干干净净,涂抹上珍贵的黄油,然后一点点、一丝丝地对准位置,用专用工具缓缓压入。整个过程,李师傅要求绝对平稳,不能有任何磕碰。

“慢点,再慢点……好,感觉到位了……”李师傅眯着眼,用手感受着传递来的细微力道,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主轴安装到位,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校准。这是决定钻床修复后精度能否达标的核心。李师傅拿出了他的宝贝——一个老旧的千分表和几块标准校验棒。他让老张缓慢转动新的主轴,自己则盯着千分表上那细微的指针跳动。

“这里,往左偏了半丝(0.005毫米)……”李师傅指着千分表读数,示意老张调整主轴承座侧面的顶丝。

“现在,前面有点翘,松后面那个螺栓,紧前面……”李师傅继续指挥,声音平稳。

老张按照指示,像绣花一样,一点点地拧动螺栓。王老铁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感慨:“老李头这手绝活,比俺看火候还准!这哪是修机器,这是给机器正骨呢!”

林烽也看得心潮澎湃,他知道,这种精度的校准,全靠老师傅多年积累的手感和经验,是任何手册都难以完全记载的“隐性知识”。

反复调整了将近一天,直到千分表在各个方向的跳动都控制在了极小的范围内,李师傅才满意地点点头:“行了,主轴跳动控制在两丝以内,勉强够用了。”

接着,他又指挥众人修复被炸坏的工作台。王老铁亲自出手,用铸铁焊条一点点将缺口补上,然后由钳工用锉刀和油石精心修平打磨。

三天后,这台历经劫难、又经妙手回春的钻床,终于焕然一新地站立在众人面前。虽然外壳上的补丁和弹痕诉说着它的经历,但那根崭新的(相对而言)主轴和修复平整的工作台,却散发着再生的活力。

“通电!试机!”林烽深吸一口气,下达指令。

闸刀合上,电机发出平稳的轰鸣。新的主轴缓缓旋转,平稳而有力。

李师傅亲自上手,夹上一根钻头,在一块废钢板上打了一个孔。然后,他取下工件,拿出卡尺和塞规,仔细测量孔的直径和深度,又检查孔壁的光洁度。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李师傅的手上和脸上。

片刻之后,李师傅放下工具,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看向林烽,朗声报告:“厂长,测试完成!加工零件孔径误差,不超过零点一毫米!完全符合使用要求!这台钻床,救活了!”

“好!”

“太好了!”

工棚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老张和王老铁激动地抱在一起,牛大力更是兴奋地一把抱起身边一个小技工转起了圈。

林烽紧紧握住李师傅的手,用力摇晃着:“李师傅!太感谢您了!您这可是救了咱们一个加工点的急啊!”

李师傅谦虚地摆摆手:“都是大家的功劳。再说了,能用鬼子的零件,修好咱们自己的机器,去打鬼子,这心里头,痛快!”

修复成功的钻床被小心翼翼地运回西坡加工点。重新接上电源,伴随着熟悉的轰鸣声,钻头再次旋转起来,精准地在零件上打出一个个孔洞。技工们围着它,如同迎接一位伤愈归队的老兵,眼神里充满了亲切和喜悦。

消息传开,瓦窑堡兵工厂上下士气再次为之一振。这不仅是一台钻床的修复,更是一种精神的彰显: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我们也有办法克服困难,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损坏的装备重新焕发生机!

晚上总结会上,林烽感慨道:“同志们,李师傅这次给我们上了一课。咱们不仅要会造新的,还要学会修旧的,更要善于‘变废为宝’!鬼子给咱们‘送’来的零件,正好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以后,各车间、各加工点都要建立更完善的设备维护和修复机制,要把老师傅的经验尽快传承下来!”

他看着窗外璀璨的星空,心中充满力量。设备可以损坏,但智慧和毅力永远不会被摧毁。这台用日军零件拼补修复的钻床,将继续在它的岗位上旋转,为抗战事业,贡献着它独特而坚韧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