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370章 军工夜校六期:开“土高炉炼钢课”

1940年2月春初的傍晚,瓦窑堡军工部的夜校院子里,老槐树的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三十张木桌摆得整整齐齐,桌上放着粗瓷碗、煤油灯,还有从鬼子手里缴获的旧课本——这些都是夜校的“教具”。最近土高炉改造后效率翻了倍,可炼钢和采矿的人手却跟不上了,林烽琢磨着在夜校六期加开“土高炉炼钢课”,专门培养懂行的技工,主讲人自然是经验最足的老周。

“都坐好!上课了!”王老铁拿着个铜锣敲了两下,学员们赶紧坐直身子——有刚从各车间调来的年轻技工,有采矿队的后生,还有两个想跟着学技术的老乡子弟,小豆子也挤在后面,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准备记笔记。

林烽和苏婉走了进来,身后跟着老周。老周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技工服,手里拎着个木盒子,里面装着他的“宝贝”——几块不同纯度的钢锭、一根铁钉,还有个巴掌大的小铁勺,都是讲课要用的。他把盒子往讲桌上一放,板着脸说:“今天这课,不是让你们来混日子的!炼钢是个精细活,差一点就出废品,前线战士等着用钢造武器,你们学不好,就是耽误打鬼子!”

底下的学员们都不敢吭声,只有牛大力在后面小声嘀咕:“不就是烧炉子吗?有啥难的……”

这话被老周听见了,他眼睛一瞪,指着牛大力:“最后排那个穿蓝布衫的,你站起来!我问你,土高炉的火为啥有时候红有时候白?红焰和白焰的温度差多少?”

牛大力猛地站起来,脸一下子红了,挠着头半天说不出话:“我……我瞅着都差不多啊,不就是颜色不一样吗?温度还能差多少?”

学员们都笑了,老周也被气笑了:“差多少?差好几百摄氏度!红焰顶多800c,刚够化生铁;橘焰能到1000c,能去杂质;白焰才到1200c,才能炼出合格的钢!连温度都分不清,还说不难?坐下!好好听!”

牛大力赶紧坐下,再也不敢瞎嘀咕,手里的笔在本子上画着圈圈,假装记笔记。苏婉忍不住笑了,凑到林烽耳边小声说:“老周这脾气,跟我在燕大的化学老师似的,严厉归严厉,教得肯定扎实。”

林烽点点头,轻声回道:“老周在山西炼了二十年钢,啥门道都懂,让他教,我放心。咱们缺的就是这样懂技术的人,这课开对了。”

老周打开木盒子,拿出一块钢锭和一根铁钉,放在煤油灯旁:“今天先教你们两招:一是看火焰辨温度,二是用铁钉测纯度。先说看火——”他指着院子里刚点燃的土高炉模型(老张用泥巴做的小炉子),“我现在往里面加焦炭,你们盯着火苗看。”

学员们都凑到模型旁,老周往炉子里加了勺焦炭,火苗慢慢从红色变成橘色,最后窜出点点白焰。“看到没?”老周指着火苗,“红焰的时候加生铁,橘焰的时候加石灰石去渣,白焰的时候才能出钢,顺序错了,钢就炼废了!”

小豆子举着小手,声音脆生生的:“周师傅!要是天太黑,看不清火苗颜色咋办?”

老周笑着摸了摸小豆子的头:“问得好!天黑就听声音,温度高的时候,火苗‘呼呼’响,像刮风;温度低的时候,‘噼啪’响,像炸豆子。多听多练,闭着眼都能辨温度!”

接下来教测纯度,老周拿出铁钉,往模型炉子里的“钢水”(其实是融化的蜡油,模拟钢水)里一插,等了几秒拔出来,蜡油很快凝固在铁钉上。“真钢水也是这样,纯度高的钢,凝固快,铁钉拔出来上面的钢渣少;纯度低的,凝固慢,钢渣能挂半指厚!”他把铁钉递给学员们传看,“你们以后炼完钢,就用这法子测,比磁铁还准!”

家泉次郎也来旁听,他看着铁钉,突然开口用中文说:“周师傅说得对。我以前在日军修械所,也用类似方法,不过他们用的是铁丝,效果一样。还可以看钢水的流动速度,纯度高的钢水,流得顺,没有结块。”

老周点点头:“没错!这小鬼子……哦不,家泉同志说得对,多观察总能找到窍门。炼钢没有捷径,就是多看、多练、多琢磨。”

接下来的半个月,夜校的课从傍晚讲到深夜,白天学员们还得去炼钢车间实操。老周带着他们守在土高炉旁,手把手教装料——“生铁10斤、焦炭3斤、石灰石1斤,按这比例装,少一块焦炭都不行!”教清渣——“渣要趁钢水没凝固的时候清,用铁勺慢慢撇,别把钢水也撇出去!”

有次学员小李装料时,把焦炭多放了半斤,老周一看火苗瞬间窜成白焰,赶紧喊停:“快把多余的焦炭扒出来!焦炭多了温度太高,钢水会粘在炉壁上,掏都掏不出来!”

小李手忙脚乱地扒焦炭,额头上全是汗。牛大力在旁边帮忙,还不忘调侃:“让你上课不听,现在知道错了吧?下次再装错,老周师傅可要让你刷炉子了!”

老周瞪了牛大力一眼:“你还好意思说别人?上次让你测纯度,你把铁钉掉进钢水里,捞了半天没捞着,最后还得我来!”

学员们都笑了,小李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手里的动作却更认真了。苏婉每天都会来车间,给学员们送水送干粮,还帮着记录数据:“今天这炉钢纯度92%,能算二级钢,用来做机枪支架正好!”

林烽也常来旁听,看到学员们进步快,心里很是欣慰。有天晚上,他跟老周坐在高炉旁聊天,老周抽着烟袋锅说:“这些娃子都机灵,就是缺经验,再教半个月,肯定能顶用。以前咱们炼钢全靠老经验,现在教他们这些土办法,以后就算我不在,他们也能自己炼出好钢!”

“是啊。”林烽望着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咱们兵工厂要长远发展,就得靠这些年轻人。等他们学会了,采矿队和炼钢组的人手就够了,再也不用怕没人懂技术。”

半个月后,夜校六期的“土高炉炼钢课”迎来结业。三十名学员站在夜校院子里,手里拿着老周发的“结业证”——其实就是张写着名字的红纸,上面盖着军工部的小印章。老周站在讲台上,声音比平时温和:“你们都合格了!以后到了采矿队,就好好找矿、挖矿;到了炼钢组,就好好烧炉子、炼好钢。记住,你们炼的不是钢,是打鬼子的武器,是咱们中国人的底气!”

林烽走上前,给每个学员递了一把新做的小铁锤——这是工具房特意打的,上面刻着“军工技工”四个字。“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军工部的技术骨干了!好好干,前线的战士等着你们炼的钢造武器,咱们早日把小鬼子赶出中国!”

学员们都激动地握紧铁锤,大声喊:“保证完成任务!”

结业后,十五名学员被分到了采矿队,跟着老周一起去红石崖矿点,教大家怎么分辨高品位矿石,怎么提高采矿效率;另外十五名分到了炼钢组,跟着老吴一起守土高炉,负责装料、测纯度、清渣,炼钢车间的日产粗钢很快从2300斤提到了2800斤,还减少了废品率。

有天牛大力去炼钢组送钢材,看到以前的学员小王正在测钢水纯度,铁钉拔出来,钢渣少得很,忍不住夸:“小王,你这手艺可以啊!比我刚学的时候强多了!”

小王笑着说:“都是周师傅教得好!现在我闭着眼都能辨炉温,装料也不会错了!”

老周走过来,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别骄傲!以后还得学,比如怎么在下雨天保持炉温,怎么用更少的焦炭炼更多的钢,这些都是学问!”

夕阳下,炼钢车间的烟囱冒着黑烟,学员们忙碌的身影在炉火光中穿梭。林烽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感慨。夜校开对了,这门炼钢课也开对了——不仅培养了人才,更让军工部的原料生产环节越来越扎实。以后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有这些懂技术、肯吃苦的技工在,兵工厂就能一直运转下去,为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直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苏婉走过来,递给林烽一杯水:“你看他们多有干劲,以后咱们还可以在夜校开更多课,比如机枪维修课、炮弹填充课,培养更多人才。”

林烽接过水,笑着点头:“好主意!以后夜校要越办越好,让每个技工都能学到真本事,咱们的军工事业才能越来越强。”

远处的山坳里,传来采矿队的号子声,和炼钢车间的锤击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充满希望的歌。林烽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课要开,更多的人才要培养,更多的武器要造。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一步一个脚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胜利一定属于他们,属于这片饱经沧桑却依然充满力量的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