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367章 土高炉改造:加风箱提冶炼效率

1940年春寒还没散,炼钢车间的两座土高炉就跟犯了困似的,烟囱里的烟飘得慢悠悠,半天不见旺起来。老吴蹲在高炉旁,手里攥着根铁钎,时不时伸进炉口搅两下,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炉口的火星子溅出来,落在他沾满煤灰的棉袄上,烫出小窟窿也顾不上拍。

“这破炉子,真是要急死人!”老吴猛地把铁钎往地上一戳,火星子蹦起来,“以前原料不够愁,现在红石崖的矿石堆成山,它倒好,一炉钢要炼8个小时,日产才一千斤出头,再多矿石也白搭!”

旁边的技工小李也跟着叹气:“可不是嘛,昨天矿场又送了三千斤矿石,堆在院子里都快没地方放了,再炼不完,下雨淋了就废了。”

正说着,牛大力扛着一捆木柴走过来,他刚从矿场那边回来,脸上还沾着点红矿粉,一看老吴这模样,就知道又在愁高炉效率:“老吴师傅,咋了?又嫌炉子慢啊?我跟你说,矿场那边老周师傅还催呢,说露天矿好采,每天能送三千斤,让咱们赶紧炼,别耽误制管车间用钢。”

“你以为我不想快啊?”老吴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这高炉就跟老太太走路似的,慢得要命!我试过加焦炭,试过调风口,都不管用,你有本事让它快起来?”

“我……”牛大力刚想接话,就见林烽和苏婉走了过来,赶紧把话咽回去,凑到旁边当听众。

林烽走到高炉边,没急着说话,先蹲下来看了看炉底的风口——那是两个拳头大的窟窿,风从外面往里灌,却没多少力道,炉子里的焦炭烧得通红,却不够旺,泛着点暗红色。他又拿起旁边的装料记录,上面写着“铁矿10斤、焦炭2斤、石灰石1斤”,眉头轻轻皱了下。

“老吴,你这装料比例不对,风口的风也不够。”林烽指着记录说,“焦炭少了,石灰石也多了,而且风太小,氧气跟不上,焦炭烧不旺,冶炼自然慢。”

老吴愣了愣,有点不服气:“林厂长,这比例是我按老经验来的,以前在山西炼钢厂,都这么配,咋就不对了?风口就这么大,风还能咋大?总不能把嘴凑上去吹吧?”

“当然不用嘴吹。”林烽笑了,转身对牛大力说,“大力,你去找老张,让他用木板和牛皮做两个‘电吹风箱’,要大的,能把风聚起来往炉子里送——风大了,氧气足,焦炭烧得旺,冶炼速度肯定能提上来。”

“电吹风箱?”牛大力眼睛一亮,拍着胸脯,“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跟老张学过做木工,保证做得又大又结实,风大得能吹跑小鬼子!”

“你先别吹牛。”苏婉扶了扶眼镜,补充道,“风箱的风道得做圆的,这样风阻小,送进去的风才匀。我等下画个图纸给你,按图纸做,别自己瞎琢磨。”

牛大力嘿嘿笑:“放心苏姐,我肯定按图纸来,保证不弄错!”

林烽又转向老吴,拿出纸笔,一边算一边说:“装料比例得改,我算过了,铁矿:焦炭:石灰石=10:3:1最合适。焦炭多加点,能让温度升得快;石灰石少点,太多了反而会降低炉温,还浪费原料。等下你先按这个比例试一炉,看看效果。”

老吴半信半疑地接过纸条:“真能行?我以前加过焦炭,加太多反而结渣,掏渣都掏半天。”

“结渣是因为石灰石没碎透,而且风口风小,温度不均匀。”林烽解释,“等风箱装好了,风大了,温度上去,渣会更稀,好掏。苏婉,你等下跟家泉次郎说下,让他帮忙把石灰石磨得细点,别留大块。”

苏婉点点头:“好,我这就去找他。”

说干就干,牛大力拿着苏婉画的图纸,找老张要了几块厚木板和一张牛皮——那是上次打鬼子缴获的,原本想做马鞍,现在先用来做风箱。老张帮着量尺寸,牛大力拿着锯子“嘎吱嘎吱”锯木板,没一会儿就满头大汗。

“大力,你慢着点,锯歪了!”老张看着他锯的木板,无奈地摇头,“这风箱的侧板得直,不然装起来漏风,白费劲。你把尺子卡紧,慢慢锯,别跟抢饭似的。”

牛大力脸一红,赶紧调整姿势,嘴里嘟囔:“我这不是着急嘛,想早点做好风箱,让高炉快点炼钢。”

旁边的小豆子也来帮忙,负责递钉子和锤子,结果递锤子的时候没拿稳,锤头掉在地上,差点砸到牛大力的脚。“哎哟!小豆子你小心点!”牛大力跳起来,“你这要是砸着我,我看谁帮你搬矿石!”

小豆子赶紧捡锤子,红着脸道歉:“对不起大力哥,我下次一定拿稳!”

老张在旁边笑:“你俩啊,一个毛躁,一个手笨,能把风箱做好就不错了。”

折腾了大半天,两个半人高的电吹风箱终于做好了——木板拼成箱体,里面装着牛皮做的风囊,外面安着木柄,一拉一推就能鼓风,风道接在高炉的风口上,用泥巴封严缝隙。牛大力擦了擦汗,得意地拍了拍风箱:“老吴师傅,你看!这风箱,保证风大得能把炉子里的焦炭吹得跳起来!”

老吴走过来,伸手试了试风囊的弹性,又看了看风道的接口,还是有点不放心:“别光说不练,咱们试一炉就知道了。”

试炉前,苏婉和家泉次郎也来了,带来了磨细的石灰石,苏婉还拿着小秤,按10:3:1的比例称了铁矿、焦炭和石灰石,装在小筐里:“老吴师傅,先按这个小份试装,看看炉温变化,没问题了再大份装。”

老吴点点头,接过小筐,爬上高炉旁边的梯子,把料一点点倒进炉口。牛大力和两个技工站在风箱旁,一人负责一个,深吸一口气,开始拉风箱——“呼哧呼哧”的声音响起,风囊一鼓一缩,风顺着风道灌进高炉里。

没一会儿,高炉的烟囱里就冒出了黑烟,比之前浓了不少,炉口的火星子也变得更亮,“噼啪”响得更欢。老吴拿着铁钎伸进炉口,抽出来一看,铁钎头都烧红了:“温度上来了!比之前快多了!”

众人都兴奋起来,牛大力拉得更卖力,脸憋得通红,嘴里还喊着号子:“一二拉!一二推!风往炉里灌!钢水快点出!”

可没拉多久,牛大力突然喊了一声:“哎?咋拉不动了?”

众人一看,原来风囊的牛皮破了个小口,风漏了,风囊鼓不起来。老吴叹了口气:“我就说吧,毛手毛脚的,这牛皮本来就薄,你拉得太猛,能不破吗?”

牛大力脸一红,赶紧找老张要了块补丁,用针线缝上,还特意用泥巴把缝口封严:“这次肯定没问题!我轻点拉!”

重新试炉,风箱果然不漏风了,风稳稳地灌进高炉里。苏婉拿着怀表计时,老吴每隔半小时就用铁钎测一次炉温,记录下来。之前要等2小时才到的临界温度,这次1小时就到了,炉子里的焦炭烧得通红,连炉壁都透着热。

“成了!”苏婉看着怀表,突然喊了一声,“从装料到现在,才5个小时!比之前快了3个小时!”

老吴赶紧让人准备出钢——打开高炉底部的出钢口,通红的钢水“哗啦”流出来,顺着凹槽流进模具里,在雪地里冒着热气,很快就凝固成粗钢锭。老吴拿起一块钢锭,用锤子敲了敲,声音清脆:“这钢质量也好!比之前的更结实!”

“太好了!”牛大力扔掉风箱柄,跳起来欢呼,“我就说这风箱管用吧!老吴师傅,你现在信了吧?”

老吴也笑了,拍了拍牛大力的肩膀:“信了!信了!还是林厂长有办法,你这风箱也做得不错,就是下次别那么猛了,小心再把牛皮拉破。”

林烽看着刚出炉的钢锭,心里也满是欣慰:“现在只是小试,接下来咱们按这个方法大份装料,把两座高炉都改造了,保证日产粗钢能到2300斤,够制管车间用了。”

接下来的两天,众人又把第二座高炉也加装了风箱,调整了装料比例,两座高炉一起开工,每天能炼出2300斤粗钢,比之前翻了一倍还多。制管车间的老张再也不用愁没钢用,每天都能加工出十几根枪管和炮管,牛大力每天都扛着新炼的钢锭往制管车间跑,嘴里还哼着歌:“风箱转,高炉旺,钢水红,枪管长,打鬼子,保家乡!”

这天,李云龙派来的二营长又来拉钢,看到堆得齐腰高的粗钢锭,眼睛都亮了:“林厂长,你这高炉咋突然这么能炼了?上次来还没这么多钢呢!”

林烽笑着把改造风箱和调整装料比例的事说了,二营长听完,拍着大腿:“还是你们有办法!这风箱加得好!等我回去跟李师长说,让咱们团的铁匠也学学,给咱们的小高炉也加个风箱,以后修枪也有钢用!”

苏婉也笑着说:“要是你们需要图纸,我可以画一份给你们,装料比例也告诉你们,保证管用。”

二营长高兴得不行,拉着林烽的手:“那可太谢谢你们了!我这就拉钢回去,等下次来,再跟你讨教讨教!”

送走二营长,林烽站在炼钢车间门口,看着两座高炉忙碌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开始的原料短缺,到找到新矿点,再到改造高炉提升效率,每一步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现在粗钢产能上去了,兵工厂的生产再也不用愁原料,前线的战士们也能更快拿到新武器。

王老铁走过来,递给林烽一袋炒瓜子:“厂长,别站着了,刚炒的瓜子,尝尝。现在钢够了,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该琢磨着提高武器的质量了?比如那狙击步枪,能不能再把射程提一提?”

林烽接过瓜子,笑着点头:“当然要琢磨!下一步,就让家泉次郎和苏婉一起,研究怎么改进狙击步枪的枪管,再把无烟火药的纯度提一提,争取让射程再远100米。”

夕阳西下,炼钢车间的高炉还在“咕嘟”冒热气,钢水的红光映在众人脸上,暖融融的。林烽知道,土高炉的改造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技术难关要攻克,还有更多的武器要研发。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为前线战士造出更多更好的武器,早日把小鬼子赶出中国,迎来真正的和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