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300章 日军"歪把子"轻机枪拆解:规避设计缺陷

八月的一个晌午,瓦窑堡兵工厂里来了位特殊的客人。独立团杨团长亲自带着两个战士,抬着个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条箱子,神神秘秘地找到了林烽。

老林,给你带了个好玩意儿!杨团长咧着嘴,示意战士打开箱子。

油布掀开,露出一挺造型奇特的轻机枪。枪身修长,最显眼的是左侧那个硕大的漏斗式供弹具,枪托向右弯曲,整支枪透着股说不出的别扭劲儿。

这是...小鬼子的歪把子林烽眼睛一亮。

可不是嘛!杨团长得意地拍拍机枪,前天伏击鬼子运输队缴获的。想着你们搞研发能用上,特意给你送来了。

这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因为那个歪向一侧的枪托,被八路军战士们戏称为歪把子。此刻它安静地躺在箱子里,黝黑的枪身上还带着战场的痕迹。

太好了!林烽如获至宝,我们正在研发自己的轻机枪,正好可以借鉴借鉴鬼子的设计!

他立即叫来研发组的所有人。牛大力第一个冲进来,看到歪把子后直撇嘴:这啥玩意儿啊?长得歪瓜裂枣的!

你懂什么!老张毕竟是搞步枪的,对枪械设计更在行,这是日军制式轻机枪,肯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林烽笑道:老张说得对。不过咱们不仅要学它的优点,更要找出它的缺点,在咱们的设计中规避掉。

拆解工作立即开始。研发组全员到场,把机修车间最大的工作台围得水泄不通。

先拆供弹具。林烽亲自操刀,小心翼翼地卸下那个标志性的漏斗。

供弹具一打开,问题就暴露了。复杂的供弹机构里布满细小的弹簧和卡榫,漏斗开口很大,里面还残留着些许沙土。

好家伙!牛大力捏起一撮沙土,这要是在战场上,随便进点灰尘就得卡壳!

老张仔细研究着供弹机构,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个设计太复杂了。你们看,弹夹要从上面装填,靠这一堆小零件把子弹一颗颗拨到枪膛里。任何一个零件出问题,整挺机枪就哑火了。

林烽点头:这就是我们要避免的。我们的轻机枪一定要用最可靠的供弹方式。

接下来拆解枪身。当枪管露出来时,众人都愣住了。

这枪管...也太单薄了吧?年轻的技工小豆子忍不住说。

确实,歪把子的枪管壁很薄,外面只有几道浅浅的散热槽。牛大力用手比划了一下:就这厚度,连续打上两百发还不得红得跟烙铁似的?

怪不得听说鬼子打一会就得换枪管。老张若有所思。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握把设计。因为那个向右弯曲的枪托,握把位置十分别扭,射手必须歪着身子才能瞄准。

这设计的人是脑子进水了吧?牛大力试着摆出射击姿势,整个人扭成了麻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林烽却认真地说:这不是笑话。战场上,一个别扭的射击姿势可能就意味着生死之差。

全面拆解完成后,研发组召开了分析会。林烽在黑板上列出歪把子的三大缺陷:

第一,漏斗供弹过于复杂,易卡壳,对沙尘敏感。

第二,枪管散热差,持续射击能力弱。

第三,人机工效差,射击姿势别扭。

同志们,林烽敲着黑板,这些都是用鲜血换来的教训。现在,说说我们自己的轻机枪该怎么设计。

老张首先发言:供弹方式必须改。我建议用弹链供弹,虽然重量大一点,但是可靠。

我同意!牛大力难得地赞同老张,咱们的气冷重机枪就是弹链供弹,从来没掉过链子!

小豆子怯生生地举手:厂长,那个...枪管能不能用重机枪的散热片设计?虽然重一些,但是散热效果好。

好主意!林烽赞许地点头,轻机枪也要考虑持续射击能力。

关于人机工效,大家争论最激烈。有人建议直枪托,有人说弯枪托更舒适。最后还是林烽拍板:这样,我们做几个木制模型,让战士们实际感受一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研发组兵分两路。一路继续研究歪把子的每个细节,另一路开始新轻机枪的设计。

有趣的是,那挺歪把子成了厂里的反面教材。每当有新想法时,大家就会说:可别像歪把子那样...

一天,杨团长又来兵工厂,看见研发组对歪把子评头论足,忍不住笑道:好家伙,你们这是把鬼子的宝贝批得一文不值啊!

不是一文不值,林烽认真地说,它的很多设计思想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重量控制得很好,分解结合也很方便。

那你们准备怎么改进?

林烽拿出设计图纸:你看,我们保留它重量轻、便于携带的优点。但是供弹改用三十发弹链,枪管加厚并配上散热片,握把位置重新设计,让射手能够自然瞄准。

杨团长仔细看着图纸,突然说:让我试试那个歪把子行不?我还没打过这玩意儿呢。

实弹测试安排在下午。杨团长亲自操枪,对着百米外的靶子射击。

哒哒...哒哒...

点射时还好,一旦连续射击,问题就来了。打到第五十个发时,枪管已经烫得不能碰。更糟糕的是,在更换弹夹时,机枪卡壳了。

见鬼!杨团长折腾了半天,还是没能排除故障。

林烽上前检查,发现是供弹机构里的一个小卡榫变形了。

这就是复杂设计的弊端。林烽一边修理一边说,战场上,战士哪有时间这么仔细修理?

修好之后,杨团长又试射了几轮。每次连续射击超过三十发,精度就会明显下降。

这玩意儿真不行!杨团长抹了把汗,要是靠它打阻击,非得被鬼子包饺子不可!

这次实弹测试让研发组更加坚定了改进的决心。他们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

新轻机枪的样枪制作开始了。铸造车间精心浇铸枪管毛坯,机加工车间严格按照图纸加工每个零件,组装车间更是精益求精。

一个月后,第一挺样枪终于完成。通体黝黑,线条流畅,既保留了轻机枪的灵巧,又透着几分重机枪的稳重。

漂亮!牛大力抚摸着新枪,爱不释手,这才是咱们中国人自己造的轻机枪!

实弹测试那天,全厂工人都来围观。杨团长也特意赶来,要亲自试试新枪。

老杨,还是你来?林烽笑着问。

当然!杨团长迫不及待地接过新枪,我得好好比较比较!

首先测试持续射击能力。新枪配备了一百发弹链,杨团长扣住扳机不放。

哒哒哒哒...

枪声震耳欲聋,枪口喷出长长的火舌。连续射击五十发后,林烽喊停。

测量枪管温度!

技术员上前测量:歪把子同样条件下的温度低四十度!

现场一片欢呼。

接下来测试供弹可靠性。特意在弹链上撒了些细沙,模拟战场环境。

哒哒...哒哒...

点射、连射,更换弹链...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一次卡壳。

最后测试人机工效。杨团长以各种姿势射击:卧姿、跪姿、立姿。新枪的握把位置恰到好处,瞄准十分舒适。

太棒了!杨团长打完所有弹药,激动地说,歪把子强太多了!什么时候能装备部队?

林烽笑道:还要经过更严格的测试。不过,我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研发组根据这次测试结果,又做了些微调:稍微加大扳机护圈,方便戴手套操作;在枪管下方增加一个小握把,便于控制连续射击时的上跳。

第二批样枪出来后,林烽让赵小花详细记录了与歪把子的对比数据:

持续射击能力:新枪可连续射击200发不用更换枪管,歪把子最多80发。

供弹可靠性:新枪卡壳率0.1%,歪把子达到3%。

射击精度:新枪在连续射击时精度下降幅度远小于歪把子。

人机工效:新枪得分远超歪把子。

看着这些数据,老张感慨道:要不是拆解了歪把子,我们可能也会走弯路啊。

是啊,林烽点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道理在军工研发上同样适用。

很快,新轻机枪的设计方案报送师部。师首长看后大加赞赏,立即批准试生产。

第一批二十挺新轻机枪装备了独立团。一个月后,捷报传来:在一次反扫荡作战中,新轻机枪发挥出色,特别是在阻击战中,凭借可靠的持续射击能力,成功压制日军一个中队。

杨团长特意派人送来感谢信:...新轻机枪表现完美,战士们都爱不释手。有一挺在战斗中连续射击一百五十发,没有任何故障...

消息传来,整个兵工厂欢欣鼓舞。牛大力更是得意洋洋:看吧!我就说咱们的设计比小鬼子的强!

林烽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把研发组再次召集起来,指着那挺已经重新组装好的歪把子说:

同志们,我们成功了,但不能自满。敌人的装备也在进步。我们要继续研究、继续改进,永远走在敌人前面!

窗外,夕阳西下。兵工厂里,机器声依旧轰鸣。那挺歪把子静静地立在车间角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一段中**工人从模仿到创新,从追赶到超越的历史。

而新的传奇,正在这片黄土地上继续书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