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264章 应对“日军化学武器预警”:研发简易防毒面具

瓦窑堡兵工厂刚刚因为“81式-2”样枪测试大获成功而洋溢的欢庆气氛,还没持续几天,就被一份从师部紧急送达的绝密情报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

情报显示,日军在近期某些方向的作战中,有异常调动和配发特殊装备的迹象,结合其他渠道信息综合分析,存在使用化学武器的极大可能性! 情报后面附带着简单的防护建议和已知毒气种类描述,字里行间透出的紧迫感,让林烽拿着电报的手都不由得攥紧,指节发白。

“狗日的小鬼子!正面打不过,就想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数!”林烽猛地一拳捶在桌子上,胸膛因愤怒而起伏。他立刻召集了所有车间主任和技术骨干。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林烽将情报内容向大家做了简要通报,每个人的脸色都变得异常严肃。他们大多是经历过战火的老兵或者深知战争残酷的工人,清楚地知道化学武器意味着什么——那是不分青红皂白、会造成巨大痛苦和非战斗减员的恶魔!

“同志们,情况紧急!”林烽声音低沉而有力,“鬼子要是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用毒气,咱们前线的战士,还有根据地的乡亲,就危险了!咱们兵工厂,不能光造打人的家伙,也得想办法造点保命的家伙!上级要求我们,想办法尽快研制和生产一批简易防毒装备,重点是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机修车间牛大力瞪大了眼睛,“那玩意儿……咱们见都没见过几个真的,咋造?听说里头有啥过滤罐,复杂得很!”

技术科陈工眉头紧锁:“标准的军用防毒面具工艺复杂,需要橡胶、特定化学滤毒剂等我们缺乏的物资,短时间内根本无法仿制。”

弹药车间王主任也忧心忡忡:“是啊,厂长,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一时间,会议室里充满了悲观和为难的情绪。

林烽的目光扫过众人,他知道困难,但更知道不能坐以待毙。他的大脑飞速运转,结合情报中提到毒气多为刺激性气体(如氯气、光气等)以及依靠呼吸道和眼睛侵入的特点,一个基于现有材料的、极其简易的防护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同志们!”林烽站起身,目光炯炯,“标准的造不了,咱们就造土法的!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有个初步想法,大家听听看行不行!”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起来:“咱们的目标,是防护刺激性的毒气。这类毒气主要伤害眼睛和呼吸道。那么,咱们就针对这两个地方下手!”

“第一,防护眼睛!”他在黑板上面了两个圈,“咱们可以用比较透明的材料,比如……找老乡兑换或者去县城想办法搞一些破碎的玻璃窗,切割成合适大小,做成眼罩! 虽然视野可能受点影响,但能隔绝毒气直接刺激眼睛!”

“第二,防护口鼻! 这是关键!”他又画了一个口罩的形状,“咱们用厚实的棉布,做成口罩! 关键是在口罩夹层里,填充能吸附毒气的东西!什么东西能吸附?”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活性炭! 或者类似有吸附作用的东西!”

“活性炭?”陈工眼睛一亮,“就是木头闷烧出来的那种黑炭?这东西确实有吸附性!咱们可以试试!”

“对!”林烽肯定道,“咱们可以自己土法烧制活性炭,或者收集木炭碾碎备用。把活性炭粉铺在棉布口罩夹层里。同时,口罩的密封性也很重要,咱们可以在边缘缝上橡胶带或者有弹性的布条,尽量贴合脸部,减少缝隙。”

他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简易防毒面具的示意图:玻璃片眼罩用绳子固定,下面连接着一个鼓囊囊的、带有弹性固定带的棉布口罩。

“就这样?”牛大力看着那简单的草图,挠了挠头,“这……这能管用吗?听着跟娃娃过家家做的玩意儿差不多……”

“管不管用,试了才知道!”林烽斩钉截铁,“现在没有万全之策,有这个,总比用湿毛巾捂强!这就是咱们现在能拿出来的、最快、最能普及的‘保命符’!”

他立刻拍板,成立“简易防毒面具攻关小组”,自己亲自挂帅,陈工、赵永强负责技术设计和测试,牛大力负责材料准备和加工,老周(后勤)负责协调物资,各车间抽调心灵手巧的女工负责缝制。

兵工厂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但这次的目标不再是杀戮,而是拯救。

牛大力带着人,几乎把附近村镇的破窗户玻璃都搜集来了,小心翼翼地进行切割、打磨边缘,防止划伤。他还想办法搞来了一些汽车内胎,剪成橡皮筋作为固定带。

陈工和赵永强则带着几个人,在厂区角落支起了土窑,尝试用硬木(如枣木、梨木)闷烧制作活性炭,控制火候和时间,力求烧出的炭孔隙多、吸附力强。浓烟滚滚,呛得人直流眼泪,但大家都咬牙坚持。赵永强更是拿着烧好的炭末,用最土的办法——看它对有色水的脱色效果——来粗略评估吸附能力。

林烽则亲自设计口罩的样式和缝制方法,要求既要保证容纳足够炭粉,又要尽量贴合脸型。他还细心考虑到佩戴后的呼吸阻力问题,建议在鼻梁位置加入可弯曲的细铁丝(从废弃电线里剥出来的),以便塑形密封。

第一批样品很快做了出来。样子确实有些滑稽:两个不太规则的玻璃片用布带连着,下面挂着一个鼓鼓囊囊、带着橡皮筋的大口罩,看起来不伦不类。

“这……这戴上去,怕不是像个成了精的蛤蟆?”牛大力拿起一个样品,在自己脸上比划了一下,逗得旁边几个女工忍俊不禁。

林烽也笑了:“像啥不重要,能保命就是好东西!走,测试去!”

测试场地设在一个通风的山坳里。他们用石灰和少量硫磺混合燃烧,模拟产生刺激性烟雾(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参与测试的志愿者戴着各式各样的“原型”防毒面具,勇敢地走入烟雾中。

结果……第一批样品问题百出。有的口罩密封不严,烟雾从边缘渗入,呛得人直咳嗽;有的玻璃片起雾严重,很快看不清东西;有的活性炭粉装得太满太实,呼吸极其困难……

“不行!密封性是关键!”林烽一边被呛得流眼泪,一边总结,“口罩边缘必须改进,可以考虑加一层软布条或者海绵条!”

“玻璃片起雾问题,能不能在内侧涂点肥皂水?或者想办法留点透气缝隙?”赵永强提出想法。

“炭粉不能填太满,要蓬松,或者中间加一层支撑网,减少呼吸阻力!”陈工记录着问题。

大家没有气馁,立刻返回修改。林烽的主角光环再次显现,他总能抓住问题的核心。他提出将口罩设计成可更换滤芯的结构,外层棉布可清洗,内层炭粉包可替换。同时,严格规定了活性炭的颗粒大小和填充密度。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进、测试、再改进……当第五版样品做出来时,效果终于有了质的飞跃!

再次进入模拟烟雾区,佩戴着新样品的测试人员,明显感觉刺激性大大降低,能够正常呼吸一段时间,视线也基本清晰。虽然比不上专业防毒面具,但作为应急措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防护能力!

后续的粗略定量测试(使用一定浓度的刺激性气体)表明,这种简易防毒面具能够有效过滤大约80% 的类似氯气的刺激性气体!这在当时条件下,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成功了!咱们的土法防毒面具,成功了!”消息传开,参与研制的所有人都欢呼雀跃,一种拯救生命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林烽立刻下令:“立刻制定标准,组织批量生产!目标,500具! 优先配发给前线重点部队和活动频繁的游击队!”

兵工厂再次调整生产节奏,各车间协同配合。木工组制作眼罩框架和炭粉支撑网,女工们飞针走线缝制口罩主体和固定带,其他人负责烧制、研磨、填充活性炭,组装成品……

短短几天时间,五百具看起来依旧有些“土气”,但却凝聚着兵工厂智慧和心血的简易防毒面具,被打包整理好。林烽亲自检查了第一批即将送走的物资,他拿起一个面具,摩挲着粗糙的布面和平凡的玻璃片,郑重地对负责押运的同志说:“告诉前线的同志们,东西简陋,但关键时刻,也许能顶大用!一定要教会大家正确佩戴和使用!”

这些特殊的“装备”被迅速分发下去。不久后,前线传来反馈,战士们虽然一开始也觉得这装备样子好笑,但都明白这是兵工厂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为他们准备的“保命符”,训练和执勤时都认真佩戴和学习使用。一些游击队在遭遇日军小规模毒气弹袭击时,正是因为及时戴上了这种简易防毒面具,有效避免了严重伤亡,为反击赢得了时间!

站在兵工厂的高处,看着又一批防毒面具被打包装车运往前线,林烽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战争的形式是残酷的,但守护生命的意志和智慧,是任何毒气都无法侵蚀的。瓦窑堡兵工厂,不仅锻造着克敌的利刃,也在熔铸着护身的坚盾。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最朴素的材料和最坚定的信念,顽强地抵御着一切风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