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258章 枪管镀铬工艺攻关:土法实现“防锈升级”

自打把那支三八式步枪里里外外研究了个透,林烽的脑子里就反复琢磨着那个词——“镀铬枪管”。这东西就像个勾人的小妖精,挠得他心里直痒痒。鬼子枪管里头那层亮晶晶、硬邦邦、还不爱生锈的薄膜,简直就是给枪管穿了件“金刚不坏”的内甲!这要是能给咱们的“81式”也穿上,那枪管寿命得延长多少?维护保养得省多少事?在潮湿环境下作战,可靠性得提高多少?

这念头一起,就再也压不下去了。可问题是,镀铬?听起来就高端!瓦窑堡兵工厂一穷二白,要设备没设备,要经验没经验,上哪儿去搞这“洋玩意儿”?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林烽在研发小组的碰头会上,斩钉截铁地拍了桌子,“鬼子能搞,咱们为啥不能搞?他们用的是洋办法,咱们就琢磨个土办法!不就是给铁管子内壁穿件衣服嘛!”

与会众人面面相觑。技术科的陈工推了推眼镜,一脸为难:“厂长,道理是这个道理。可这镀铬工艺,我只在书上看到过只言片语,需要专用的电镀液、稳定的直流电源、精确的电流控制……咱们这儿,要啥没啥啊。”

机修车间的牛大力倒是干劲十足,但明显没听懂:“镀铬?是把那亮晶晶的铬刷上去还是涂上去?俺老牛力气大,刷墙还行,刷枪管里头……这绣花针的活儿可干不了!”

这话引得大家一阵哄笑,连林烽都忍俊不禁。他摆摆手:“大力,不是刷,是‘电镀’!利用电,让铬自己乖乖地‘长’到枪管内壁上去。”

“电?”牛大力更迷糊了,“咱们这儿电灯都没有,哪来的电?”

“发电机啊!”林烽早就想好了,“咱们不是有一台缴获的鬼子小型汽油发电机吗?修修还能用!至于电镀液……”他沉吟了一下,“我记得以前听搞化学的同志提过,好像主要成分是铬酐和硫酸……这东西,得想办法搞一点来试试。”

赵永强听得眼睛发亮,跃跃欲试:“厂长,你说怎么干,我们就跟着干!再难,还能比造炮难?”

林烽就喜欢年轻人这股子冲劲。他立刻分工:“陈工,你负责查资料,搞清楚电镀液的大致配比和原理,越详细越好!永强,你带几个人,去后勤、去卫生队,甚至去老乡家打听,看能不能找到铬酐或者类似的东西,硫酸咱们自己应该能少量制备。大力,你的任务最重要,带人搭建一个简易的电镀槽,要绝缘、耐酸,还要能固定枪管,保证枪管能完全浸泡在液体里,而且内外壁都能接触到!发电机那边,我亲自带人去捣鼓!”

命令一下,整个研发小组,甚至带动了全厂相关车间,都围绕着这个“给枪管穿内衣”的新奇任务运转起来。

陈工翻遍了厂里所有能找到的破旧书籍和资料,终于在一本纸张发黄的旧化工手册上找到了关于镀铬的简要介绍,确定了铬酐和硫酸是主要成分,还需要控制温度、电流密度等参数。

赵永强那边则上演了一场“寻宝记”。他带着几个小伙子,几乎把根据地翻了个底朝天。后勤仓库里只有些普通的五金和化学品;卫生队的医生一听“铬酐”,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只给了点高锰酸钾(颜色倒是有点像);最后还是一位曾经在城里化工厂当过学徒的老乡提供了关键线索——某种用于皮革鞣制的材料里可能含有铬盐。几经周折,他们终于用粮食换回来一小罐颜色暗红、像碎冰糖一样的东西,据说是“红矾钠”(重铬酸钠),老乡说这玩意儿和铬酐“算是亲戚”。

“厂长,只找到这个,行不行啊?”赵永强捧着那罐“宝贝”,心里没底。

林烽看着那暗红色的晶体,想了想:“红矾钠……应该也能产生铬离子!咱们现在是土法上马,没法太讲究,就用它试试!总比没有强!”他又让人想办法弄来了一些浓硫酸,这东西兵工厂自己少量制备用于清洗金属,倒是有些存货。

牛大力那边的“土木工程”更是充满了草根智慧。他们找来一个大号的陶土缸,里外刷上好几层防水的生漆,又用融化的石蜡把缝隙填得严严实实,做成了“电镀槽”。固定枪管是个难题,既要保证导电,又不能把枪管口堵死。最后还是牛大力灵机一动,用木头做了个带凹槽的支架,凹槽里嵌上铜片,枪管放上去,尾部用一根粗铜丝紧紧缠住连接到电源负极,正极则用一块铅板悬在电镀液中央。

最让人头疼的是发电机。那台老旧的汽油发电机吭哧了半天才发动起来,输出的电压不稳,时高时低。林烽带着懂点电工的战士,拆了装,装了拆,又找来几个大灯泡串联起来当负载,好歹算是把电压稳定在了一个相对较低的、看起来比较“安全”的范围内。

一切准备就绪,就在火炮研发车间旁边的空地上,瓦窑堡兵工厂历史上第一次“土法镀铬”试验,即将开始!现场围了不少看热闹的工人,大家既好奇又担心。

林烽亲自操作。他按照陈工推算的大致比例,小心翼翼地将红矾钠溶解在蒸馏水里,然后缓慢地加入浓硫酸。液体立刻发生了反应,温度升高,冒出略带刺鼻气味的淡红色烟雾(主要是铬酸雾,有一定毒性)。

“大家退后点!这气体吸了不好!”林烽一边用木棍搅拌,一边提醒众人。他脸上戴着简易的口罩,眼神专注。

配好的电镀液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带着荧光的暗红色。林烽将一根经过彻底除油除锈的、报废的“81式”枪管,小心翼翼地固定在牛大力做的支架上,缓缓浸入液体中。枪管作为阴极,铅板作为阳极,分别连接到发电机的输出端。

“准备好了吗?”林烽深吸一口气,看向负责发电机的战士。

“准备好了,厂长!”

“合闸!”

战士猛地推上电闸。发电机嗡嗡作响,电流接通的那一刻,电镀液里立刻冒起了细密的气泡,枪管和铅板附近尤其明显。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那个陶土缸。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缸里除了冒气泡,似乎没什么变化。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牛大力忍不住小声嘀咕:“咋没动静呢?铬呢?没看见长出来啊?”

林烽心里也有些打鼓,但他沉住气:“别急,电镀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哪有那么快!”

又过了二十多分钟,林烽觉得差不多了,下令:“断电!捞出来看看!”

枪管被小心翼翼地提了出来,用水冲洗干净。大家迫不及待地围上去看。只见枪管内壁似乎……是亮了一点点?但绝对没有鬼子枪管那种明显的银白色光泽,更像是被轻微抛光了一下。

“这……算成功了吗?”赵永强疑惑地问。

陈工拿着放大镜仔细看,又用手指摸了摸,摇摇头:“铬层太薄了,或者说根本没形成有效的镀层。可能是电流密度不对,或者时间不够,也可能是……咱们用的红矾钠效果不如真正的铬酐。”

第一次试验,宣告失败。现场的气氛有些沉闷。

林烽却没有气馁,他反而笑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嘛!至少证明咱们这套土设备能通电,没漏电,没炸缸,这就是胜利的第一步!现在,咱们知道问题在哪儿了,下一步就是调整参数,继续试!”

接下来的几天,火炮研发车间旁边简直成了化学实验室。林烽带着陈工、赵永强等人,开始了枯燥而繁琐的参数调试。他们调整红矾钠和硫酸的浓度比例,尝试不同的电流大小,改变电镀时间……

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期间闹出的笑话也不少。有一次电流调得太大,枪管表面居然被“烧”出了一层黑色的氧化膜,气得牛大力直骂娘。还有一次,固定枪管的铜丝没接好,通电后接触不良,火花四溅,把旁边看着的老耿吓了一跳,差点把胡子点着了。

但林烽的主角光环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此刻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他总能从一次次失败中找到关键线索,结合陈工的理论知识和老师傅们的实践经验,一步步逼近正确的方向。他甚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咱们是不是可以给电镀液加加温?书上说温度对电镀效果影响很大!”

于是,他们又搞来个破铁桶,把陶土缸坐上去,下面烧柴火给电镀液加热,还用温度计(从卫生队借来的)勉强控制温度。

也不知道是第多少次试验了。这一次,他们优化了配方,控制了温度和电流密度,电镀时间也延长到了一个半小时。当再次断电,取出枪管,冲洗干净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陈工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内壁,又用指甲轻轻划了一下,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喜:“成了!厂长!你看!这银白色的光泽!这层膜!虽然比不上鬼子原装的那么均匀完美,但绝对是有效的铬层!我们成功了!”

“真的?!”林烽一把抢过枪管,对着光仔细看,内壁果然覆盖着一层略显粗糙但连续、带有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镀层!他用力挥了一下拳头,“太好了!同志们,我们成功了!”

现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牛大力激动地一把抱起身边的赵永强转了个圈,差点把瘦小的赵永强给甩出去。老耿也捻着胡子,咧开嘴直笑。

后续的测试更是让人振奋。他们将镀铬后的枪管和未镀铬的枪管同时进行盐雾腐蚀试验(土办法:放在盐水盆上方熏蒸)。几天后,未镀铬的枪管内壁已经布满了红锈,而镀铬的枪管内壁只有零星几个锈点,防锈能力提升了何止60%!

接着又进行了寿命测试(用火药燃气模拟射击环境),经过镀铬处理的枪管,在发射了超过3000发模拟弹后,膛线磨损才达到报废标准,而普通枪管往往不到2000发就不行了!

消息传开,全厂轰动!谁也没想到,林厂长带着大家鼓捣的这些坛坛罐罐、酸酸水水,竟然真的搞成了连想都不敢想的“镀铬”工艺!

在庆功总结会上,林烽看着眼前那根闪烁着土法智慧光芒的镀铬枪管,豪情万丈地说:“同志们!事实证明,洋人能搞的,我们土八路也能搞!而且能用更土的办法搞出来!这套土法镀铬工艺,虽然粗糙,但解决了有无问题!接下来,我们要把它规范化,稳定化,逐步应用到我们的‘81式’步枪,甚至未来的火炮身管上!让咱们的枪,咱们的炮,更耐造,更持久,更能打!”

瓦窑堡兵工厂的武器升级之路,又迈出了坚实而闪亮的一步。这层薄薄的铬,不仅提升了枪管的性能,更镀亮了所有兵工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信心和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