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193章 机床地基浇筑:确保设备“稳如磐石”

锻造车间的炉火问题刚解决,建设的重心立刻转移到了同样关键甚至要求更为苛刻的环节——机床设备的基础浇筑。这些精密的“金疙瘩”可不是摆在地上就能用的,它们的高速运转对基础的稳固性和平整度有着近乎变态的要求。

设备组的苏沐辰和陈思远拿着厚厚的设备安装说明书和基础图纸,找到了林烽和周文海,表情一个比一个严肃。

“林厂长,周工,这事儿可马虎不得。”苏沐辰指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尺寸和公差要求,“你看这台意大利膛线机,要求基础深度八十厘米以上,采用高标号混凝土整体浇筑,并且预留地脚螺栓孔的位置误差不能超过一毫米!基础顶面的水平度误差更不能超过两毫米!否则,机床一开动,稍微有点震动或倾斜,加工出来的枪管线就是歪的,根本没法用!”

陈思远补充道:“还有那台一千五百千瓦的蒸汽发电机组,那家伙一旦转起来,力道惊人,基础不牢,别说自己会晃,整个车间都得跟着抖!更别提那些精密的铣床、钻床了。”

周文海听得直嘬牙花子:“俺的个娘诶!两毫米的误差?俺以前盖房子,墙砌歪一指宽都不算啥事!这要求也太高了!而且这混凝土是啥?俺就知道三合土……”

林烽神色凝重地接过图纸,仔细看着。他知道,这才是真正考验兵工厂建设水平的时候。兵工厂的产品精度,首先就取决于这些机床的安装精度,而安装精度的基础,就在于脚下这块地基。

“要求高是必须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林烽沉声道,“特别是对于制造枪炮来说,一点误差都可能要了战士的命。周工,混凝土我知道,是一种用水泥、沙子、石子加水混合凝固后,比三合土坚固无数倍的材料,特别适合做重型设备基础。”

“水泥?”周文海一愣,“俺好像听说过,洋灰?金贵得很呐!咱们有吗?”

“东征缴获的物资里有一批,数量不多,但应该够用于关键设备的基础。”林烽回忆了一下清单,“关键是,光有水泥还不够,为了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开裂,最好能在里面加入钢筋!”

“钢筋?”这下连苏沐辰都皱起了眉头,“这可就难办了。咱们上哪去找那么多现成的钢筋?就算有,切割、弯曲都是大问题。”

工地再次面临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没有合格的钢筋混凝土地基,那些昂贵的机床就无法安装,或者安装上去也无法达到生产精度。

李云龙听说又卡壳了,风风火火地跑过来:“又咋了?缺啥?缺钢筋?老子带人去扒铁轨!阎老西的铁路线上有的是!”

林烽吓了一跳,赶紧拦住这位煞神:“团长!使不得!扒铁轨动静太大,而且铁轨钢材质太硬,不好加工,长度也不合适。咱们得想别的办法。”

他背着手,在临时指挥部里踱步,目光扫过窗外繁忙的工地,突然,他的视线停留在远处堆放的、从东征缴获来的那些破旧杂项金属上,其中似乎有一些……废弃的窄轨小铁路的铁轨? 那是从阎锡山某个矿山仓库里顺手牵羊来的,原本打算回炉炼钢的!

“有了!”林烽猛地一拍手,“团长,咱们缴获的那几截小铁轨呢?那种窄轨的,不太长的?”

“在那边堆着呢,咋了?那玩意儿又短又轻,没啥大用啊。”李云龙疑惑道。

“短就对了!正合适!”林烽眼睛发亮,“铁轨本身就是极好的型钢!咱们不需要标准规格的钢筋,可以把这些废弃的铁轨拆解了,加热后锻打成粗钢筋,或者直接切割成合适的长度,编成钢筋骨架!虽然费点事,但完全能用!”

“哎?!这主意好!”周文海第一个反应过来,“俺怎么没想到!铁轨钢质量好,打成钢筋做地基,结实得很呐!”

苏沐辰和陈思远对视一眼,也露出了笑容:“虽然比不上标准钢筋,但绝对远胜于无!足够满足抗拉需求了!”

“哈哈!老子就说嘛,没有咱林厂长想不出的辙!”李云龙又得意起来,“拆!赶紧拆!需要铁匠是吧?鲁铁匠!鲁铁匠呢?给你个好活儿!”

方案既定,立刻执行。鲁铁匠带着他的徒弟和几个壮实战士,支起烘炉,将那些废弃的短铁轨烧红,然后用大锤反复锻打,将其延展成一根根粗细不一的钢条,冷却后就是现成的“土法钢筋”。对于一些不需要太长的部位,甚至直接用钢锯切割后使用。

另一边,林烽亲自指导周文海和基建组的骨干,学习混凝土的配比和搅拌、浇筑工艺。

“水泥、沙子、碎石子的比例大致是1:2:3,水要适量,不能多也不能少,搅拌要均匀……”林烽一边说一边示范。

战士们像和泥一样,用铁锹在木槽里费力地搅拌着这粘稠的混合物,个个累得满头大汗。

“林厂长,这‘洋灰’和了水咋这么黏乎?比俺婆娘和的烙饼面还费劲!”一个战士开着玩笑,引来一片哄笑。

钢筋骨架准备好了,混凝土也拌好了,最关键的基础浇筑正式开始。每个设备基础都成了重点工程。

葛老石匠带着他的徒弟,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挖出深达八十厘米以上,尺寸精确的基坑,底部用夯锤一层层夯实。

然后放入用“土法钢筋”绑扎成的网格状骨架。

接着,开始浇筑混凝土。战士们用木桶、铁桶甚至脸盆,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基坑,再由老师傅用木棍或铁钎仔细捣实,排除气泡,确保每一个角落都填充密实。

最后,也是最考验技术的环节——找平。老师傅们拿着超长的水平尺和刮杠,像雕刻艺术品一样,小心翼翼地刮平混凝土表面,追求那苛刻的两毫米平整度误差。林烽、苏沐辰等人拿着图纸和水平尺,不停地校验着。

整个工地,尤其是规划中的机加工车间区域,呈现出一派紧张而有序的景象。号子声、搅拌声、捣实声、技术人员的指令声交织在一起。

这个过程耗时耗力,极其考验耐心。为了确保质量,林烽要求关键基础必须连续浇筑完成,不能留有施工缝。战士们分成几班,日夜不停地干。

李云龙也没闲着,时不时就来工地转悠,看到谁动作毛糙了就吼两嗓子,看到大家累了就让后勤组送吃送喝,偶尔还亲自上手搅两下混凝土,结果弄得一身泥点,被大家善意地取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设备组和基建组紧密配合,历时十五天的艰苦奋战,所有关键设备的基础全部浇筑完成并进入了养护期。

看着眼前一个个表面光滑、棱角分明、横平竖直的混凝土基础,苏沐辰拿着精密水平仪一个个检测过去,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

“报告林厂长!两台子弹头冲压机、两台铣床、三台膛线车床、五台钻床、两台子弹壳拉伸机、三台刨床、四台砂轮机、两台自研抛光机,以及那三台最核心的精密机床和蒸汽发电机组的基础,全部验收合格!平整度、水平度、尺寸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好!太好了!”林烽用力地挥了一下拳头,心中激动万分。这一步的完美完成,意味着兵工厂建设度过了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难关之一。

周文海摸着那坚实平整的基础表面,感慨道:“俺老周盖了半辈子房子,从来没做过这么精细的活儿!这地基,稳当!机器放上去,保准纹丝不动!”

李云龙更是围着那几个最大的基础转了好几圈,用脚跺了跺(被林烽赶紧拉住):“嘿!真他娘的结实!跟磐石一样!老子现在就盼着那些铁疙瘩赶紧搬上来安家了!”

养基期间,设备组也没闲着,开始彻底清理、检查、保养那些即将“安家”的机床设备,为接下来的精密安装做最后的准备。

瓦窑堡的山谷中,这些深埋于地下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如同沉默而坚实的臂膀,已经做好了拥抱那些工业心脏的准备。它们承载的,不仅是机器的重量,更是未来战场上的胜利与希望。兵工厂的宏伟蓝图,正在一砖一瓦、一基一石中,稳步变为现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