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190章 地方工匠招募:组建“建设攻坚队”

东征缴获的巨大物资如同给建设中的瓦窑堡兵工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工程量更大了,技术要求更高了,人手短缺的问题骤然凸显。

原本独立团的战士们和兵工厂原有的技术工人,几乎全部扑在了工地上,砍树、凿石、挖地基、平整场地,个个累得脱了一层皮。但面对那台需要特殊加固基础的干斤重蒸汽机,需要精密安装的十二台机床,以及需要专业砌筑的锻造炉、熔炼炉,周文海挠头了,他手下真正懂行的老师傅就那么几个,根本盯不过来。

“林厂长,照这个干法,年底都别想让机器转起来!”周文海找到林烽,指着蒸汽机基坑那略显粗糙的毛石地基,“这基础应付一般机床还行,对付那台蒸汽老爷,俺心里没底!还有锻造车间的炉子,那耐火砖怎么砌,火道怎么留,都是有讲究的,光靠俺带的那几个半路出家的徒弟,怕是要抓瞎!”

林烽看着工地上一片忙碌却略显混乱的景象,也深深皱起了眉头。光有热情和力气是不够的,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兵工厂(相对当时而言),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他沉吟片刻,问道:“周工,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傅,比如老铁匠、老窑工、老石匠,来指导关键部位的施工,是不是能又快又好?”

“那当然好了!”周文海眼睛一亮,“要是有几个老把式掌舵,俺这心里就踏实多了!可这荒山僻壤的,上哪找去?”

“瓦窑堡以前不是有小煤窑和砖窑吗?说明这附近肯定有懂行的老师傅。”林烽思路逐渐清晰,“咱们不能光靠自己埋头苦干,得发动群众,依靠地方的力量!”

他立刻去找李云龙和地方党组织的刘书记商量。

“招工匠?”李云龙一听,拍板道,“这主意好!老子就知道打仗要招兵,没想到建厂子还得‘招工匠’!刘书记,这事你得帮忙!你是地头蛇,人头熟!”

刘书记抽着旱烟,琢磨了一下:“有倒是有。瓦窑堡以前有不少能工巧匠,后来年头不好,煤窑砖窑也垮了,好多老师傅都回家种地或者出去打短工了。请他们出来……得给足好处,人家才愿意来。”

“好处肯定给!”林烽立刻接口,“咱们红军说话算话。我的想法是,由地方党组织出面,发布一个‘工匠招募令’,重点招募铁匠、木匠、石匠,特别是会砌工业炉灶、会做精细石工的老师傅。我们兵工厂管吃管住,每天还发津贴,绝不拖欠。而且承诺,等兵工厂建成后,表现优秀的,可以优先留下来当工人,就算是想回家的,我们也可以赠送一套他们用顺手的工具!”

“管吃住,发工钱,还送工具?”刘书记眼睛亮了,“这条件可太厚道了!那些老伙计家里的锄头镐头都快磨没了,一套好工具可是传家的宝贝!行!这事包在我身上!我这就让人去各个村子敲锣打鼓地宣传!”

招募令一出,果然在瓦窑堡周边几个乡镇引起了轰动。一开始,乡亲们还将信将疑,红军好是好,但真有这么阔气?管吃管住还发现大洋?甚至完工还送工具?

几个被生活磨砺得有些胆怯的老工匠,在家人和村干部的鼓励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瓦窑堡建设工地。

首先来的是一位姓葛的老石匠,佝偻着腰,手像老树皮一样粗糙,但眼神却很亮。他围着那巨大的蒸汽机基坑转了两圈,又摸了摸已经砌了一部分的毛石,摇了摇头:“这基础,对付碾子还行,对付这等大家伙,够呛。震久了非得松垮不可。”

周文海一听,赶紧虚心请教:“葛大爷,您老给指点指点?”

葛老石匠蹲下身,拿起一块石头比划着:“得用‘犬牙交错’法,大小石块得咬合死了,灰浆要饱满,最关键底下要垫三层夯实的灰土三合土,防潮又抗震。这活儿,急不得,得慢工出细活。”

周文海恍然大悟,连连称谢,立刻让工人按葛老石匠说的返工。

接着来的是一位姓鲁的老铁匠,据说祖上还给官府铸过炮。他看了规划中的锻造车间,指着图纸上的炉灶位置:“这炉子位置不对,风口得冲着这边,借力!烟道得这么走,不然满屋子烟,没法干活。还有这砧子,不能直接放地上,底下得垫整根的大木墩,不然劲都让地吃了,打铁没力!”

他又去看了那堆缴获的机床,尤其是那几台需要精密安装的,眯着眼说:“这铁疙瘩娇贵,地基不光要平,底下最好也垫上木板或者油毡,隔开潮气。”

老师傅们一开口,就知有没有。句句都说在点子上,解决了大问题。

林烽和李云龙闻讯赶来,看到老师傅们几句话就指出了关键,喜出望外。李云龙当场拍板:“老师傅们!留下来吧!俺老李说话算话,一天三顿管饱,有肉!一天一个大子的津贴,当天结算!干好了,以后这兵工厂就是你们的家!就算想回家,老子送你一套最好的铁匠家伙事或者石匠凿子!”

实打实的待遇,加上红军干部的真诚尊重,让老师傅们放下了顾虑。葛老石匠和鲁老铁匠率先答应留下。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工匠从四面八方赶来。

有擅长木工,能做精密模具的老木匠;

有擅长砌筑窑炉,掌握火候的老窑工;

甚至还有一位据说会鞣制高级皮革的老皮匠,也被招募过来,准备以后负责枪带、炮鞍等皮具制作。

短短一个月时间,竟然成功招募到了三十五名各有绝活的老师傅!

林烽和周文海根据各位老师傅的特长,将他们和工程队里手脚麻利、学习能力强的战士、青年工人混合编组,成立了一支特殊的“兵工厂建设攻坚队”!

攻坚队下设几个小组:

石工基础组,由葛老石匠等五名老石匠带队,专门负责所有机床、蒸汽机等重型设备的基础浇筑和砌筑,要求横平竖直,坚固抗震。

炉灶砌筑组,由鲁老铁匠等三名老铁匠、两名老窑工带队,负责锻造炉、加热炉、退火炉等所有热工设备的砌筑,确保炉温均匀,节能高效。

木工模具组,由两名老木匠带队,负责制作安装门窗、屋架,以及未来生产需要的木质模具、模型。

综合辅助组,由其他工匠和大量青工、战士组成,负责材料准备、搬运和协助施工。

攻坚队的成立,让工地建设立刻走上了快车道,而且质量显着提高。

葛老石匠带着人,严格按照标准处理蒸汽机基础,每砌一层都要用水平尺校验,用小锤敲击听声,检查灰浆是否饱满。

鲁老铁匠指挥人重建锻造炉,对耐火砖的缝隙要求极其严格,嘴里常念叨:“缝大了跑火,缝小了胀裂,这都得讲究!”

老木匠做的屋架榫卯严丝合缝,不用一根铁钉也稳如泰山。

老师傅们不仅自己干,更重要的是一边干一边教,把他们的经验和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年轻战士和工人。

“小子,看好了,这石头得这么摆,吃上劲!”

“夯土要一层一层夯,不能偷懒,偷懒地基软,机器晃!”

“拉锯要顺茬,别用蛮力!”

工地变成了一个大课堂,年轻人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有时候老师傅脾气急,骂人骂得凶,但战士们都知道是为他们好,没人计较,反而学得更认真。

林烽看着这热火朝天又井然有序的场面,心里无比欣慰。他特意嘱咐后勤,给老师傅们的伙食一定要最好,津贴每日足额发放,晚上还安排人给他们烧洗脚水,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李云龙更是隔三差五就来工地转悠,一口一个“老师傅”叫着,时不时从兜里掏出缴获的烟丝给会抽烟的老师傅撒上一圈,把老师们傅哄得眉开眼笑,干得更卖力了。

一个月后,当蒸汽机那庞大坚固的基础终于通过验收,当第一座锻造炉点燃,冒出灼热而稳定的火焰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葛老石匠摸着光滑平整的基础表面,咧开没几颗牙的嘴笑了。鲁老铁匠看着炉膛里熊熊的火焰,满意地点点头。

林烽站在他们身边,由衷地说:“葛大爷,鲁师傅,还有各位老师傅,谢谢你们!没有你们,咱们这厂子,不可能建得这么快,这么好!”

葛老石匠摆摆手:“谢啥,红军是为咱穷人打天下的,咱出把力气,应该的!”

鲁老铁匠则更实在:“林厂长,你说话算话,俺们干活就踏实!等厂子建好了,俺还真想留下来,看看这铁疙瘩大家伙是怎么造出枪炮的!”

攻坚队的成功,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加快了工程进度,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探索出了一条依靠群众、军民结合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瓦窑堡兵工厂的根基,因为这群普通而伟大的工匠的加入,变得更加坚实无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