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176章 精益求精:弹头里的大学问

击退敌军袭扰的胜利喜悦尚未散去,石疙瘩兵工厂又恢复了往日紧张而有序的生产节奏。机器轰鸣,铁锤叮当,一支支崭新的步枪和一堆堆黄澄澄的复装子弹不断下线,装备着部队。然而,一向注重细节、追求极致的林烽,却从一线部队反馈的一些细微信息中,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这几天,他连续听到几个枪法好的老兵抱怨: “林专员,俺咋觉得新复装的这批次子弹,打着有点飘呢?三百米外,弹着点散布好像比之前大了点。” “是啊,俺也有这感觉,明明瞄得挺准,可子弹出去总感觉有点‘跳’,不像以前那么稳。”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抱怨,立刻引起了林烽的高度警惕。弹道稳定性,对于射击精度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远距离狙杀或者压制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他立刻找到周文海和负责复装子弹的老师傅,调阅了最近一批次复装子弹的生产记录,并亲自拿了几个不同批次的样本,来到厂区外的测试靶场。

“柱子,用这支校验过的枪,分别打这几批子弹,一百米、二百米、三百米,各打一组,看看弹着点分布。”林烽对王承柱说道。

王承柱是炮排排长,也是全团有名的神射手,手感极佳。他认真地进行测试,结果印证了老兵的反馈:最新批次的复装子弹,在不同距离上的弹着点散布圆,确实比前几批明显增大了一些。

“林专员,是有点散,尤其是三百米,差出快一个胸靶了。”王承柱肯定地说。

问题确实存在!林烽的眉头皱了起来。复装流程没变,设备没变,操作人员也没变,为什么稳定性会下降?

他回到车间,拿起一颗出问题的复装子弹,仔细观察,又拿来一颗以前稳定性好的子弹进行对比。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区别。他用卡尺仔细测量弹头直径、长度、重量,差异都在允许范围内。

“怪了……”林烽沉思着,“难道是发射药批次差异?”他让人取来发射药样品检测,也没有发现明显问题。

晚上,他对着油灯,反复摆弄着两颗子弹,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突然,他注意到灯光下,两颗子弹的弹头顶部弧线似乎有那么一丝极其细微的差异!新的弹头,尖部似乎更“钝”一点点,而老的弹头弧线更流畅圆滑。

这个发现让他精神一振!他立刻找来老陈——这位石匠老师傅现在对模具打磨越发精湛。 “陈师傅,您来看看,这两个弹头模具压出来的弹头,头部弧线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老陈拿出放大镜(缴获的战利品),仔细对比观察,又用手轻轻触摸感受,最终点了点头:“林同志,你眼真毒!是有点不一样!新用的这套模具,可能磨损多了点,或者当初打磨时就差了那么一丝丝,头部圆弧没那么顺畅了,有点扁乎。”

原因找到了!问题就出在弹头形状这细微的差异上!子弹在枪管内高速旋转飞出,其空气动力学特性对弹头形状极其敏感。一个不够流线、不够对称的弹头,飞行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就不均匀,很容易发生偏航和翻滚,导致弹道不稳定。

不仅如此,林烽进一步思考,为了弥补可能存在的威力不足,复装时普遍倾向于将发射药装到极限(1.5克左右),但过高的初速有时反而会放大弹头本身缺陷带来的扰动。

“必须改进!”林烽下定决心。他不仅要把弹头形状改回去,还要做得更好!

他找来纸笔,根据自己了解的有限空气动力学知识,画了一个更加流线型、类似后世卵形弹头的草图,头部弧线更加圆滑,过渡更加自然。 “陈师傅,您看,咱们能不能按照这个形状,重新制作一批弹头模具?把原来的圆锥形,改成这种更流线的弧形?”

老陈拿着草图,仔细端详,虽然不懂什么空气动力学,但他能看出这个形状更“顺溜”、“好看”。 “能!这形状好看,打磨起来更得劲!保证做得比图上还圆润!”老陈拍着胸脯保证。

“另外,”林烽补充道,“我估计之前为了求威力,装药有点顶满了。这次我们稍微增加一点装药量,比如加到1.8克,但更重要的是保证装药量的高度一致!用新做的定量勺,每一发都严格称量,减少波动。用更稳定的初速,配合更好的弹头形状,效果应该会更好。”

说干就干!老陈立刻带着徒弟,挑选了最好的石料,连夜精心打磨新的弧形弹头模具。他这次格外用心,反复修正,确保弧线光滑完美,合缝严密。 与此同时,林烽指导复装组改进了发射药装填工序,制作了更精确的定量工具,强调装药一致性的重要性。

几天后,第一批采用新模具压铸的弧形弹头、并严格控制装药量(1.8克)的复装子弹下线了。

林烽再次召集王承柱和几位老兵,进行对比测试。 为了更科学地评估,林烽甚至简单设计了一个测试方法:在同一距离(300米),用同一支枪,由同一射手(王承柱),分别射击老式子弹(圆锥弹头,装药1.5克左右)和新式子弹(弧形弹头,装药1.8克),记录弹着点分布,并测量散布圆直径。

测试结果令人振奋! 使用老式子弹,王承柱虽然枪法如神,但弹着点依然相对分散,散布圆直径较大。 而使用新式子弹后,弹着点明显更加密集!测量结果显示,散布圆直径缩小了接近一半!弹道稳定性提升了惊人的百分之四十五!

“神了!林专员!”王承柱打完最后一枪,看着远处靶子上几乎挤在一起的弹孔,难以置信地喊道,“这新子弹太稳了!指哪打哪的感觉又回来了!不,是比以前更好了!”

几位参与测试的老兵也纷纷点头,感受极其明显:“是啊!这子弹出去又稳又狠!感觉都不一样!”

消息很快传开,战士们争先恐后地想领取新批次的复装子弹。尤其是狙击手和精确射手,更是将其视为宝贝。

李云龙听说后,跑来拿起两颗新旧子弹对比,咧着嘴:“嘿!就这么一点小改动,效果差这么多?林烽,你这脑子真是……真是比筛子眼还细啊!老子以后是不是得把你供起来?”

林烽哭笑不得:“团长,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这只是小改进,说明咱们的生产还有很多可以精益求精的地方。”

老陈看着自己打磨的新模具受到如此好评,脸上也乐开了花,倍感自豪。

这次成功的改进,不仅解决了弹道稳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兵工厂内部树立了一种“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大家意识到,军工生产不仅仅是把东西造出来,更要不断研究、优化,追求更好的性能。

小小的弹头里,蕴含的是科学的态度和不懈的追求。石疙瘩兵工厂的产品质量,由此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红军的子弹,不仅数量越来越多,也变得更加精准致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