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167章 蓝图初绘:临时兵工厂的诞生

首批五十支自产步枪的巨大成功,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警卫团乃至更高层引起了持续而热烈的反响。它不仅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那团“自力更生、壮大军工”的熊熊火焰。那台经过魔改的膛线车床虽然高效,但挤在简陋的工棚里,与其他维修作业挤在一起,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更宏大的愿景。

李云龙看着装备科那一片忙碌却略显杂乱的景象,摸着下巴对林烽说:“林烽啊,咱们现在摊子越铺越大,机器也越来越好,再窝在这个小棚子里不是个事儿了!得像模像样地搞起来!老子看直罗镇这地方不错,刚打完仗,相对安全,你看能不能找个地方,咱们搞个正经点的临时兵工厂?”

这话正中林烽下怀。他早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一个集中、规范、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场地,对于提升效率、保证质量、保密安全都至关重要。

“团长,我和您想到一块去了!”林烽立刻回应,“我这两天已经在附近勘察过了。直罗镇外往东五里地,有个废弃的小村落,叫‘石疙瘩村’。以前的老百姓因为战乱和饥荒都搬走了,房子大多塌了,但地基还在,地方够大,而且背靠山坳,相对隐蔽,还有条小溪流过,取水方便。我看那里就很合适!”

“石疙瘩村?”李云龙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个地方。行!你看好了就行!需要多少人手,全团随你调动!老子给你这个权!尽快给老子搞起来!”

有了团长的尚方宝剑,林烽立刻带领一支小分队,再次详细勘察了石疙瘩村。这里果然如他所说,荒废已久,断壁残垣,但空间开阔,地形利于防空和保密。他拿着纸笔,一边走一边画,一个临时兵工厂的规划蓝图逐渐在他脑中清晰起来。

回到团部,他连夜赶制了一份详细的规划方案,第二天一早便向李云龙、孔捷、丁伟汇报。

他将手绘的规划图铺在桌上,上面清晰地划分了几个区域: “团长,几位首长,请看。我计划将临时兵工厂分为几个核心功能区。” 他指着图纸中心偏左的一块区域:“这里是‘锻造区’。主要负责枪管毛坯的初步锻打、撞针、弹簧等小零件的热加工。这里需要砌几个坚固的锻炉和铁砧平台,烟尘比较大,所以放在下风口。负责人,我建议由张铁匠(老王师傅的得意徒弟,力气大,悟性高)负责。”

接着,他指向紧邻锻造区、靠近溪流的一块平整地:“这里是‘制管区’,核心中的核心!专门安置我们的膛线车床、铣床、磨床等精密设备。这里需要搭建坚固防雨的工棚,地面最好夯实甚至简单硬化,保证设备稳定。电力线路也从发电机房优先拉到这里。这个区,必须由周文海周师傅亲自坐镇负责!”

然后,他的手指移到图纸右侧:“这里是‘组装区’。所有加工好的零件,包括枪管、枪机、护木、枪托,都在这里进行最后的组装、调试和初步验枪。这里需要宽敞、明亮、干净的工作台。负责人,我建议让那个机灵的小张(之前表现突出的年轻战士)来牵头,他心细,手也巧。”

“最后,”林烽在图纸边缘划出一块相对独立安静的区域,“这里是‘质检区’。所有组装完成的枪支,必须在这里进行严格的最终检验,包括尺寸复核、动作测试、甚至抽样实弹射击。确保每一支出厂的枪都是合格的!这个活要求极其认真负责,甚至要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头。我觉得,可以让赵小花(卫生队那个心细如发、曾经用绣花针给战士缝合伤口的女同志)来负责,她肯定行!”

除了生产区,林烽还规划了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工具房、甚至一个小型的技工休息和学习讨论区。

“整个厂区外围,需要设置警戒哨,严格保密。预计动员全团力量,加上现有技工和学徒,争取在一个月内,完成主要工棚的搭建、设备迁移安装和调试,实现初步投产!”林烽最后总结道,语气充满了信心。

李云龙、孔捷、丁伟听着林烽条理清晰、考虑周全的规划,眼中都充满了赞赏和兴奋。

“好!太好了!”李云龙一巴掌拍在图纸上,“就这么干!规划得明明白白!老子一看就懂!张铁匠、老周、小张、赵小花……嗯,人选也合适!就这么定了!老子这就下令,各营连轮流派出劳力,给你打下手!要木头砍木头,要石头挖石头,要泥巴和泥巴!老子要在一个月后,看到咱们的‘石疙瘩兵工厂’冒出烟来!”

孔捷笑道:“林烽同志考虑得非常周到。分区合理,责任到人,甚至还考虑了女同志的优势,人尽其才啊。”

丁伟点头:“标准化、流程化,这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雏形。这件事意义重大,我建议立刻上报师部备案,并请求师部能否支援一些我们急需的工具材料,比如水泥、标准件等。”

说干就干!命令一下,整个警卫团如同上次打造攻坚装备一样,再次全员动员起来,但这次是为了建设。

石疙瘩村顿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战士们喊着号子,清理废墟,平整土地,砍伐树木,搭建工棚骨架。 “一连的!这边需要粗木桩!再来几个人!” “三营的!把这些碎石头清走,这边要砌炉子!” “工兵连的!过来看看,林专员说这个地基要再挖深一尺!”

张铁匠带着几个人,已经开始叮叮当当地垒砌锻造区的锻炉,浑身是汗,却干劲十足。 周文海则带着他的技术小组,仔细规划着制管区每台机器的位置和电力线路的走向,拿着尺子反复测量。 小张则带着一群心灵手巧的战士,打磨着组装区需要的长条工作台。 赵小花虽然还没正式上岗,但也跑来跑去,帮着测量规划质检区的靶道和安全设施。

林烽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在整个工地上穿梭指挥,解决各种突发问题。 “这个地方排水要弄好,不然下雨就淹了!” “这个工棚的顶要铺厚实点,要防雨还要隔热!” “工具房的门要做结实,加把好锁!”

李云龙也三天两头跑来“视察”,美其名曰监督进度,实则是来看热闹和鼓劲,每次来都大呼小叫: “好!干得漂亮!这棚子搭得结实!” “老周!你这电线走得整齐!像个样子!” “张铁匠!你这炉子砌得比老子坑头还暖和!”

战士们一边干活,一边互相打趣: “咱们这是不打仗,改当工兵了?” “你懂啥?这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兵工厂建起来,咱们就能用上自己造的好枪了!” “听说以后还能造手榴弹、迫击炮弹呢!” “跟着林专员,真是天天都有新事业!”

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也吸引了周边村落一些胆大的百姓远远围观,他们好奇地看着这支不一样的“军队”,不仅不打人不抢东西,还自己盖房子搞建设,纷纷议论称奇。

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荒废的石疙瘩村,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个月后,这里将不再是一片废墟,而将成为红军在陕北地区第一个具备相对现代生产流程的“临时兵工厂”,成为支撑部队作战的重要基石。而林烽的名字,也将与这个开创性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