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才怪!
龙椅上的帝珩刚处理完几件日常政务,正准备宣布退朝,眯会回笼觉。
一位御史台的官员就一脸忧国忧民的出列了。
“陛下!臣有本奏!”
王御史开口,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帝珩抬了抬眼皮,有点不耐烦:“讲。”
“启奏陛下!近日京城出现了一个名为清风阁的组织,此组织行事诡秘,影响极为恶劣!”
这话一出,不少官员竖起了耳朵。
清风阁?没听说过啊!
帝珩也来了点兴趣:“哦?清风阁?做什么的?细细说来。”
王御史一脸痛心疾首,“回陛下!此组织号称替天行道,专接一些上不得台面的私活!诸如帮人寻仇,教训恶霸,甚至还有绑架勒索之嫌!”
听到这里,下面开始有细微的议论声。
王御史继续说道:“更可气的是,此组织极为狡猾!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据闻他们接头需对暗号,行事来去如风,据点隐秘!”
“京城已有不少富户官员深受其扰,却苦于抓不到任何把柄!长此以往,律法威严何在?朝廷体面何存啊陛下!”
他话音刚落,另一个官员立刻出列反驳:“王大人此言差矣!”
李侍郎对着帝珩拱手道,“陛下!臣也听闻过这清风阁。据臣所知,他们所行之事,虽不合律法,但目标多为欺压良善,为富不仁之辈!”
“他们颇有古之侠士之风!民间对此多有赞誉,称之为暗夜青天!王大人怎能一概而论,称之为影响恶劣?”
王御史气得胡子翘起,“李侍郎!你这是混淆视听!侠士?我看就是一群目无王法的匪徒!若人人皆可私下寻仇,动用私刑,还要朝廷法度何用?此风绝不可长!”
李侍郎不服了,“法度?有些蠹虫钻营法度漏洞,逍遥法外!清风阁此举,正是弥补法度之不足!乃是民心所向!”
“荒谬!你这是纵容犯罪!”
“你这是迂腐不堪!不识时务!”
两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直接在金銮殿上吵了起来。
很快,又有其他官员加入团战。
“臣以为王御史所言极是!此等组织,必须铲除!”
“臣附议李侍郎!清风阁所做之事,大快人心!”
“铲除!必须铲除!否则国将不国!”
“快什么人心?那是扰乱秩序!”
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文官们引经据典,互相攻讦。
武将们在一旁看热闹,时不时还点评两句,“这清风阁身手看来不错!绑票?有想法!”
朝堂搞得更加混乱。唾沫横飞,笏板乱指,眼看就要从辩论升级成全武行。
帝珩看着下面的景象,脑瓜子疼。
他用力一拍龙案!
“砰!”
“都给朕闭嘴!”
帝珩一声怒吼,总算暂时镇住了场面。
他揉着太阳穴,没好气的开口:“吵吵吵!就知道吵!那你们说,此事该如何办?”
下面瞬间安静了,然后七嘴八舌的开始出主意。
“陛下!应责令京兆府,全力缉拿清风阁一众匪徒!”
帝珩翻了一个白眼,“匪徒?人在哪儿呢?据点呢?证据呢?”
“可增派巡城兵士,加强盘查,定能发现蛛丝马迹!”
帝珩:“然后呢?打草惊蛇?让他们藏得更深?还是你想让京城百姓天天被盘查,怨声载道?”
“或可…或可招安?许以官职,让其为我所用…”
王御史立刻跳出来反对,“不可!此等目无纲纪之辈,岂能入朝为官?成何体统!”
众人提了一圈方案,发现根本行不通。
这清风阁就像一团雾,你知道它存在,却抓不住,摸不着。
所有人都头疼了,这怎么整?难道就任由他们在京城这么替天行道下去?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帝决,眉头紧锁,似乎思考了很久,最终出列了。
“父皇,儿臣有话说。”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七皇子身上。
帝珩也看向他:“哦?你有何见解?”
“父皇,诸位大人。据儿臣所知,这清风阁行事,有以下几个特点。”
他伸出手指,一条条数来。
“第一,目标明确,只针对确有劣迹之人。第二,手段直接有效,往往出其不意。第三,组织严密,情报灵通,善于隐匿。第四…”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古怪的表情,“行事风格,颇为跳脱,不按常理出牌,甚至有点混不吝。”
他这番总结,倒是说到了点子上,不少官员暗暗点头。
帝决继续说道:“对付这样的组织,常规的缉拿,盘查,甚至招安,恐怕都难以奏效,反而可能激起其反弹,隐藏更深。”
帝珩:“那依你之见,该如何?”
帝决抬起头,目光扫过众臣。
“儿臣认为,对付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就该用同样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这话一出,众臣面面相觑,纷纷议论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