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 > 第231章 无解之题与星火之望

靖难八年的深秋,夜已深沉。未央宫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将伏案批阅奏章的靖难帝刘据的身影拉得修长。

白日里与丞相田千秋关于豪强之害的激烈讨论,犹在耳边回响。那份沉重的人口普查黄册静静摊在案头,“七千万口”、“两千余万稚童”的字样在烛光下分外醒目。

然而,此刻萦绕在刘据心头的,却是一个更为宏大也更显无力的命题——土地。

他放下朱笔,揉了揉酸胀的眉心,目光投向侍立一旁、同样面带倦色的田千秋。

“田相,”刘据的声音带着一丝少有的疲惫与深思,“白日所言,豪强之害,根在土地兼并。朕思之再三,欲求长治久安,似唯有……土地国有,均分天下,使耕者有其田,方能断豪强兼并之根,解黎民失地之苦。然……”

刘据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仿佛穿透了历史的迷雾:“然此念一起,朕心中却倍感沉重。纵观青史,自先秦商君‘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已成定局。”

刘据心中哀叹,虽有王莽托古改制,行‘王田制’,强令土地收归国有,均分于民……然其结局如何?天下汹汹,豪强反噬,身死国灭,改制崩坏,徒留笑柄。此路,似乎……不通?

田千秋闻言,神色凝重,他深知皇帝此刻所思,触及了帝国最根本的症结。他微微躬身,声音低沉而带着历史的沧桑感:

“陛下圣虑深远,洞悉根本。土地,乃万民衣食之源,社稷安定之基。土地兼并,确为豪强坐大、流民丛生、祸乱之源。然……”

他抬起头,直视皇帝,目光坦诚而带着深深的无奈:“土地国有,均分天下……此策,立意至高,心怀万民,诚为圣王之志。然其施行之难,难于上青天!非陛下无此雄心,实乃……此路荆棘遍布,几无坦途。”

“其一,触动之广,撼动国本!” 田千秋的声音带着沉重的力量,“土地私有,经战国、秦汉,已历数百年!上至王公贵戚,下至中小地主、自耕农,皆视土地为私产,传之子孙,安身立命之本!若强行收归国有,无异于夺其根基,断其命脉!此非仅触怒豪强巨室,更将动摇天下所有有产者之心!其反抗之力,恐非朝廷所能承受!王莽之败,前车之鉴,殷鉴不远!”

“其二,施行之难,如理乱麻!” 田千秋眉头紧锁,“天下田亩,肥瘠不同,远近各异,水利有别。如何均分?按丁?按户?按劳力?无论何种标准,皆难公允!且丈量、登记、分配、调整……此等浩繁工程,需无数清廉干吏,耗费海量钱粮,耗时何止十年?其间稍有差池,必生怨怼,豪强乘机煽动,祸乱立起!此非治国,实乃引火**!”

“其三,人心之私,亘古难移!” 田千秋叹息一声,带着对人性的洞察,“陛下,人性趋利避害,安土重迁。即便初始均分,然人有勤惰,家有变故。勤者或因天灾**失地,惰者或因不善经营败家。豪强者,以其财势、手段,必能卷土重来,重新兼并!此乃水之就下,势不可挡!朝廷何以能时时干预,处处防范?此非一代之功,乃需万世之制!其难,难于登天!”

刘据默默听着,烛火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动。田千秋所言,句句如重锤,敲打着他心中那个看似美好的蓝图。

他缓缓起身,走到巨大的窗棂前,推开半扇。深秋的寒风裹挟着清冽的空气涌入,吹散了室内的暖意,也让他纷乱的思绪为之一清。

“田相所言,字字珠玑,皆乃实情。”刘据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穿透历史的清醒,“朕亦深知,此路艰险,几近绝路。然……”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田千秋,“朕心中尚存一念,非关土地国有,却关乎那‘长治久安’之根本!”

田千秋微微动容:“陛下请讲。”

刘据的目光投向案头那份黄册,落在“零至五岁:两千两百四十万三千二百余口”那行字上,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朕……曾于梦中,得窥一方奇异世界。彼时彼地,土地国有,耕者有其田,竟成现实!其国领袖,被尊为‘教员’,以一己之信仰,唤醒亿万民众,凝聚如山之志!其追随者,非为高官厚禄,乃为心中之‘主义’,为天下大同之理想!此等信仰之力,可移山填海,可改天换地!”

刘据的声音带着一丝向往,但随即转为更深的凝重:

“然!朕深知,此等伟业,非凭空而来!其根基,在于‘信仰’!在于亿万黎庶心中,那被唤醒的、共同的认知与追求!唯有当百姓知晓为何而战,为何而耕,为何而活,方能爆发出那改天换地的伟力!方能心甘情愿,抛却私利,共建大同!”

他踱步回到案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黄册之上:

“然!欲使百姓有此等‘认知’,有此等‘信仰’……其前提,乃是‘教化’!是读书!是明理!是开民智!唯有读书明理,方能辨是非,知兴替,晓大义!方能理解那‘天下为公’之深意!”

刘据的语气陡然变得沉重而无奈:

“然!田相!此又陷入一‘无解之难题’!”

“欲教化万民,需使其读书!”

“欲使其安心读书,需使其无饥寒之忧,有闲暇之资!”

“欲使其无饥寒之忧,需使其有恒产——土地,衣食无忧!”

“然!土地兼并之下,多少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终日挣扎于温饱线上,焉有余力、余财、余暇去读书明理?”

“无读书明理之民,则‘信仰’无从谈起,‘认知’难以提升!则那改天换地之伟力,便如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刘据的声音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望向窗外沉沉的夜空:

“此乃……死结!一环扣一环,互为因果,互为阻碍!朕欲解此结,却不知从何下手!土地国有之路,看似捷径,实则绝壁深渊;而教化万民之路,根基在于温饱,温饱又受制于土地……此局,当真无解乎?”

御书房内陷入一片沉寂。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君臣二人凝重的面庞。

田千秋看着年轻的皇帝,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敬佩其忧国忧民之心,有感慨其洞察之深,更有对其所遇困境的深深同情与无奈。

良久,田千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慰藉:

“陛下……此局,确如乱麻,千头万绪,难寻其端。然……老臣以为,世间之事,非必求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之解。陛下登基以来,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奖励生育,普查人口,抑制豪强……此皆固本培元,改善民生之举!虽不能立解‘无解之题’,然确使更多百姓,得以喘息,生计稍安。”

“至于教化……”田千秋目光微亮,“陛下可徐徐图之。广设乡学蒙馆,虽不能遍及所有寒门,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假以时日,识字明理者渐多,民智渐开,星星之火,未必不能燎原!陛下所梦之‘信仰’与‘伟力’,或可由此点滴积累,终见曙光!”

刘据听着,紧锁的眉头并未完全舒展,但眼中的沉重与迷茫,却似乎被田千秋话语中那“星星之火”点亮了一丝微光。他再次望向案头那份黄册,目光落在两千多万幼童的数字上。

“星星之火……燎原……”他低声重复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紫檀桌面。

“或许……这便是朕唯一能做的?固本培元,改善民生,使更多人得以喘息;广设乡学,开启民智,播撒星火;抑制豪强,延缓兼并,为那星火争取时间……”

他抬起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尽管那坚定中仍带着沉重的底色:

“田相,此路漫长,荆棘遍布,或许朕终其一生,也难见燎原之势。然……为这七千万子民,为那两千余万未来,朕……责无旁贷!纵是杯水车薪,亦当倾力为之!”

“传旨!自明年始,各郡县,凡有百户之乡,皆需设蒙馆一所!遴选通文墨、晓礼仪者为师!所需钱粮,由少府与郡县共担!凡贫寒子弟,免束修入学!此乃国策!务必推行!”

“老臣……遵旨!”田千秋深深一揖,声音带着敬意与决心。

烛火摇曳,御书房内,君臣的身影在墙上拉得很长。窗外,夜色深沉,寒风依旧。但案头那份承载着帝国未来的黄册,在烛光下,仿佛闪烁着微弱却不容忽视的光芒。

那“无解之题”依旧横亘在前,但播撒“星火”的种子,已在今夜悄然埋下。帝国的未来,或许就在那两千多万稚童懵懂的眼神中,在那即将遍布乡野的蒙馆书声里,艰难而执着地孕育着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