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 > 第217章 铁壁初成与山城獠牙

靖难六年,四月中旬。辽东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汉江两岸的冻土在春日下开始松动,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隐隐的血腥味。

赵充国站在玉滩渡南岸刚刚稳固的滩头阵地上,脚下是泥泞不堪的土地,混杂着暗红色的血渍和折断的箭矢。

汉军虽已成功强渡汉江,击溃了三韩联军的主力野战部队,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眉头紧锁。

展现在他面前的,并非一马平川的征服之路,而是被密林覆盖的连绵丘陵、陡峭的山崖,以及依山而建、星罗棋布的城寨和山城。

卫蒙和他的核心力量并未被歼灭,他们如同受伤的野兽,带着残存的辰韩、弁韩精锐以及部分死硬的马韩酋长,迅速退入了半岛南部腹地的崇山峻岭之中。

那些耸立在险峻山巅或深藏于幽谷的堡垒——白岩城、黑齿寨、鬼哭岩……此刻正如同蛰伏的猛兽,向登陆的汉军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登陆后的汉军,首先面临的不是敌人的冲锋,而是恶劣的环境和无处不在的袭扰。

春季的融雪和雨水,让汉江南岸的土地变得异常泥泞。沉重的战车、辎重车辆陷入泥潭,寸步难行。

士兵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水中跋涉,靴子被粘稠的泥浆包裹,行动迟缓。搭建营帐、挖掘壕沟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汉军立足未稳,三韩的抵抗便如影随形。密林中、山崖上,不时射出冷箭,目标直指军官、旗手和落单的士兵。

小股熟悉地形的三韩战士,利用沟壑、树林的掩护,发起短促的突袭,射杀哨兵、焚烧粮草辎重,得手后迅速遁入山林,如同鬼魅。

公孙遗部在向西拓展时,一支百人队就在一处名为“断肠谷”的狭窄地带遭遇伏击,损失惨重,连队率也中箭身亡。

赵充国对此早有预料。他严令各部:

登陆部队首要任务不是追击,而是巩固滩头阵地!命令工兵营不惜代价,在泥泞中铺设木排、碎石,构筑临时栈道,改善交通。

以玉滩渡为核心,向外辐射,选择地势稍高、易守难攻之处,开始构筑第一道防线。士兵们轮班作业,冒着冷箭,在泥水中挖掘壕沟。

壕沟尽可能深挖,引附近溪水灌入,形成护城河。挖出的泥土混合砍伐的原木、石块,迅速垒起一道丈余高的土墙。墙外布设鹿砦、铁蒺藜。

营寨内部,规划清晰。粮仓、武库、马厩、医帐、指挥所分区设立,挖掘排水沟渠防止内涝。营门坚固,设吊桥、箭楼,昼夜有精锐士兵值守。

赵充国严禁任何部队脱离营垒保护范围进行大规模追击。所有行动,都以新建的营寨为圆心,辐射状向外探索、清剿、筑垒。

每占领一处关键隘口或制高点,立刻就地构筑小型堡垒,形成支撑点,再以道路相连。汉军如同一个缓慢但坚定的石碾,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营垒的建立和防御网的延伸。

面对汉军稳扎稳打的“铁壁”战术,三韩人展现了山地作战的精髓和顽强的生存意志。

卫蒙退守的辰韩核心,位于太白山脉深处的白岩城。此城建于孤峰之上,三面绝壁,仅一条蜿蜒陡峭的“猿猱道”可通山顶。

城中凿有山泉,囤积了去秋抢收的大量粮草、滚木擂石。类似的险峻据点还有弁韩的黑齿寨、马韩残部盘踞的鬼哭岩。这些山城,成为了抵抗者坚不可摧的堡垒。

除了固守山城,三韩人更擅长利用复杂地形进行无休止的游击袭扰。

四月的山林,新叶初发,提供了绝佳的掩护。三韩弓箭手隐匿其中,以冷箭狙杀汉军斥候、巡逻队和落单的工程兵。他们射术精准,行动迅捷,一击即退,让汉军防不胜防。

月黑风高之夜,是山民最活跃的时候。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避开汉军明哨暗卡,悄然接近新建的汉军营垒外围。

或用火箭射击粮仓、马厩;或在营外摇旗呐喊,敲锣打鼓,制造混乱,疲惫汉军;甚至胆大者会尝试破坏鹿砦,袭杀落单哨兵。

虽然难以造成重大损失,却让汉军士兵神经紧绷,夜不能寐。

对于无法固守的村寨,三韩人采取了残酷的坚壁清野。他们焚烧房屋,填埋水井,带走或销毁一切可能资敌的物资,将老弱妇孺迁入深山或山城,留给汉军的只有一片片焦土和瘟疫的威胁。

韩说部在试图向弁韩山地推进时,前锋就遭遇了水源被投毒,导致数十名士兵中毒身亡。

汉军漫长的补给线成为了三韩人的主要目标。小股精锐战士,熟悉每一条山间小径,常在汉军运粮队必经的峡谷、密林设伏。

他们不追求全歼,往往以冷箭、滚石突袭,杀伤押运士兵,焚烧部分粮草后便迅速遁入山林。

公孙遗部在清剿马韩西部山区时,一支三百人的运粮队就在一处名为“一线天”的峡谷遭遇伏击,损失过半粮草,押运校尉阵亡。

汉军“凡持械者杀”、“焚毁顽抗村寨”的严酷政策,虽然震慑了一部分人,但也激起了更深的仇恨。

许多原本动摇的部落,在目睹家园被毁、亲人被杀后,反而坚定了抵抗的决心。他们利用血缘和地缘关系,传递消息,为山城和游击队提供隐蔽、食物和情报,使得汉军的清剿如同拳头打在棉花上。

四月的辽东,春雨绵绵。冰冷的雨水让泥泞的道路更加难行,也给双方带来了新的挑战。

雨水浸泡使得挖掘壕沟、夯筑土墙的工作变得极其困难,工程进度大大延缓。新筑的土墙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坍塌。

泥泞的道路严重阻碍了从玄菟郡经汉江转运粮草辎重。车辆深陷泥潭,驮马疲惫不堪,补给线变得脆弱而漫长。

潮湿阴冷的天气,加上士兵在泥水中长时间作业,导致湿疮、腹泻、风寒等疾病开始在军营中蔓延。药材供应紧张,非战斗减员开始出现。

进展缓慢、环境恶劣、敌人袭扰不断,让刚刚登陆、士气高昂的汉军士兵开始感到疲惫和沮丧。思乡之情在春雨绵绵的夜晚悄然滋生。

被围困的山城同样饱受春雨之苦。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储备的粮食霉变,衣物、武器生锈。城内空间狭小,卫生条件恶化,疾病也开始威胁守军。

持续的雨水和泥泞同样限制了游击队的活动范围。虽然草木提供了掩护,但湿滑的地面和难以生火也给他们的生存和行动带来不便。

春季本是青黄不接之时,山城储备的粮食在消耗,而新的补给难以获得。饥饿的阴影开始笼罩部分山城。

面对初现的僵局和不利的天候,赵充国展现出了名将的定力。

他严令各部,无论多么困难,必须按计划完成营垒体系的构筑!工程兵轮班倒,泥泞中也要挖沟垒墙!他深知,只有建立起稳固的“硬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亲自过问后勤,增派兵力护卫粮道,征调更多民夫、驮畜,甚至不惜代价使用小船沿汉江支流进行短途运输,确保前线粮秣、箭矢、药品的供应。

他命令各部,在稳固营垒的同时,以营寨为中心,逐步向外清剿,扫荡周边十里范围内的三韩残兵和据点,肃清眼皮底下的威胁,扩大安全区。

他派出最精锐的斥候和绣衣使者,不惜代价,深入山林,绘制详细地图,摸清三韩主要山城的位置、防御、粮储情况,以及各部落间的联系和矛盾,为后续的围困和分化做准备。

他在军议上明确告知诸将:“此非速胜之役!乃持久之鏖战——!!”

“三韩地险!民悍!非旦夕可平——!!”

“诸君当有卧薪尝胆之志——!!”

“结硬寨!打呆仗!耗其粮秣!疲其民心!待其自溃——!!”

他要求将领们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安抚士兵,严明军纪,防止因急躁冒进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靖难六年四月的辽东半岛,春雨淅沥,泥泞遍地。汉军的铁壁在艰难中一寸寸延伸,三韩的山城在雨雾中若隐若现,露出森冷的獠牙。

战争的硝烟并未因登陆成功而消散,反而在潮湿的山林间弥漫开来,预示着这将是一场漫长、艰苦、充满泥泞与鲜血的征服之战。

赵充国站在新筑的望楼上,望着远方云雾缭绕的群山,眼神坚定而深邃。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