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 > 第178章 劫后余生的议策

中军大帐内,炭火熊熊,驱散了辽东的刺骨寒意,却驱不散众人心头的惊悸。

刘进已被妥善安置在暖帐中,由医官和巫医金顺精心照料,呼吸虽弱,但已平稳,毒素被控制住,性命总算无虞。

赵充国与陈武、辽东太守、玄菟都尉等一众将领围坐火盆旁,人人面色凝重,眼神中残留着未褪尽的恐惧,如同经历了一场惨烈的大战。

辽东太守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心有余悸地抹了把额头的冷汗:“老天爷,真是开了眼!若是监军真有个三长两短……”他不敢再说下去,只是连连摇头。

“是啊!”玄菟都尉重重一拳砸在自己大腿上,声音带着后怕的颤抖,“陈将军!你真是胆大包天!竟让监军亲自探路?!那可是大皇子!未来的储君!万一……”他瞪着陈武,语气中带着责备。

陈武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猛地站起身,对着赵充国单膝跪地:“大总管!末将罪该万死!护主不力!致使监军身陷险境!末将甘愿领受军法!”他声音哽咽,额头重重磕在地上。

赵充国疲惫地摆摆手,示意陈武起身。他揉了揉紧锁的眉心,声音低沉沙哑:“此事责不在你一人。监军心系将士,执意亲为,其志可嘉。然……”他话锋一转,眼神陡然锐利,“此乃天大教训!”

他环视众将,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传本帅军令!”

“自即日起!监军刘进!在伤愈之前!不得踏出大营半步!”

“其一切行止!皆需亲卫营寸步不离!”

“尔等务必谨记!”赵充国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容丝毫辩驳!

“末将遵命!”众将齐声应诺,心中都松了口气。

解决了刘进的安全问题,另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摆在了众人面前——那些如同幽灵般游荡在辽东雪原上的高句丽残兵败将!

“大将军!”陈武站起身,眼中燃烧着怒火,“此次伏击!便是高句丽残兵所为!他们如同雪地里的饿狼!三五成群!熟悉地形!神出鬼没!专事偷袭粮道!袭扰哨卡!屠杀落单军民!”

“此次若非他们卑劣用毒!监军也不至于险遭不测!”

“此患不除!辽东永无宁日!”

辽东太守也忧心忡忡:“是啊!大将军!这些残兵,已成流寇!他们无粮无援!穷凶极恶!手段极其残忍!我军虽强!然辽东地域广阔!山林密布!积雪深厚!想要彻底清剿谈何容易!”

“若派兵围剿!兵力分散!易遭反噬!且耗费巨大!得不偿失!”

“若放任不管!则后患无穷!商旅断绝!民心惶惶!我等如何向朝廷交代?”玄菟都尉补充道,语气沉重。

帐内陷入沉默。众将都明白,用纯粹的军事手段去清剿这些化整为零、藏匿于茫茫雪原和山林中的残兵,如同大海捞针!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代价高昂!稍有不慎,就可能重蹈刘进的覆辙!

赵充国目光深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发出沉闷的声响。他思索良久,缓缓开口:

“强攻硬剿非上策。”

“此辈残兵之所以负隅顽抗,无非走投无路!心存侥幸!或仇恨难消!”

“然人皆有求生之念!”

“若给其一条生路,一条远胜于在这苦寒之地为寇的生路!”

“他们还会死战到底吗?”

众将闻言,眼睛一亮!

“大将军的意思是招降?”辽东太守试探着问。

“非简单招降!”赵充国眼中闪烁着精光,“要釜底抽薪!”

“传令!”

“通告辽东全境!”

“凡高句丽散兵游勇!”

“放下武器!主动投诚者!”

“其一!赦免其一切罪责!”

“其二!赐予其‘汉籍’!”

“其三!准其携家眷,迁往关中!”

“其四!由朝廷在关中划拨良田!分配屋舍!”

“使其成为编户齐民!”

“从此安居乐业!”

“此乃本帅奉天子许诺!”

“若有不信者!可先行安置部分投诚者于辽东郡城!待朝廷诏书下达!即刻西迁!”

“此令!即刻以汉文、高句丽文书写!制成榜文!张贴各城!并派精骑!深入山林雪原!四处散播!”

“同时!命各城守军!凡遇投诚者!不得刁难!即刻收容!登记!上报!”

“若有冥顽不灵!继续为寇者!”

“一经发现!格杀勿论!”

赵充国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赐予汉籍,意味着摆脱奴隶或贱民身份,成为堂堂正正的大汉子民!

迁往富庶的关中,分田分房,更是这些在苦寒辽东挣扎求生的高句丽人做梦都不敢想的天堂生活!

“妙计!”陈武拍案叫绝!“此乃攻心上策!”

“釜底抽薪!断绝其为寇之念!”

“大将军英明!”众将纷纷赞叹,脸上露出振奋之色!

决议已定,赵充国立刻下令执行。同时,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尤其是涉及赐予汉籍和迁民关中这样的国之重策,必须得到皇帝的明确旨意。

他走到案前,铺开一卷素帛,提起笔,神色凝重地开始书写奏章:

臣,征东大将军赵充国,顿首百拜,谨奏皇帝陛下御览:

一、监军遇险,天佑脱困:

靖难三年腊月,监军刘进奉旨押运粮秣,驰援纥升骨城。行至运水北岸,距大营半日路程处,突遭高句丽残兵百余伏击。

监军身先士卒,探路遇袭,为掩护袍泽,不幸身中毒箭,危在旦夕!臣惊闻噩耗,肝胆俱裂!

幸赖陛下洪福,天佑汉室!臣于高句丽俘获奴隶中寻得巫医一名,竭尽全力,终解奇毒!监军现已转危为安,静养于大营,性命无虞。

然此惊天之险,实令臣等魂飞魄散,后怕不已!臣已严令,监军伤愈前,不得擅离大营,务必确保万全!臣护主不力,罪该万死!伏乞陛下责罚!

二、残兵为患,剿抚两难:

辽东战事虽近尾声,然高句丽溃散残兵,三五成群,藏匿山林雪原,熟悉地形,凶悍狡诈。

彼等专事袭扰粮道,屠戮军民,手段残忍,尤以剧毒暗箭为甚,监军险遭不测,即为其例!

此患不除,辽东难安!然辽东地广人稀,山林密布,积雪深厚,若以大军清剿,犹如大海捞针,徒耗兵力,难收实效,且易遭反噬,伤亡难料。

三、釜底抽薪,利诱招安:

臣与众将反复筹谋,苦思良策。窃以为,此辈残兵,非必死之敌,实乃穷途末路,困兽犹斗。

若强攻,则玉石俱焚;若施恩,或可瓦解其志。故臣斗胆,代行天恩,暂拟招安之策:

凡高句丽散兵游勇,放下武器,主动投诚者:

1. 赦免其一切罪责;

2. 赐予汉籍,视同编户齐民;

3. 准其携家眷,迁往关中;

4. 由朝廷于关中划拨良田、分配屋舍,使其安居乐业。此策已先行于辽东各城及山林散播,已有零星残兵来投,观其意动。然赐籍、迁民、分田诸事,皆系国之大政,非臣所敢擅专!

四、伏乞圣裁:

臣深知此议干系重大,故冒死上奏,伏乞陛下圣裁!若陛下恩准,请速颁明诏,晓谕天下,以安投诚者之心,亦绝顽抗者之念!则辽东残寇之患,或可不战而平!若陛下另有圣谕,臣必凛遵!

监军伤情及辽东军务详情,另附密折呈报。

臣赵充国,诚惶诚恐,顿首再拜!

靖难三年腊月 日 谨奏

赵充国放下笔,吹干墨迹,将奏章郑重封好,盖上大总管印。他长叹一声,望向帐外依旧飘雪的辽东天空。

这道奏章,不仅关乎辽东的安定,更关乎刘进遇险的交代和一项可能影响深远的人口政策的实施。

他只能寄希望于长安的皇帝陛下,能够理解他的苦心,并给予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