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 > 第143章 王老实一家的移民路

靖难三年·仲秋·中原·河内郡·温县·小王庄

秋风卷起金黄的粟浪,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成熟的醇香。王老实蹲在自家那不足十亩的薄田边,粗糙的手指捻着几粒饱满的粟米,脸上却没有多少丰收的喜悦。

身后,是他那用黄土和茅草垒成的低矮小屋,妻子赵氏正带着三个孩子(大郎十二岁、二郎八岁、三丫五岁)在屋前晾晒刚收回的豆荚。

“他爹,今年收成还行吧?”赵氏走过来,声音带着疲惫。家里添了三丫后,日子越发紧巴。

十亩地,交了田租赋税,剩下的勉强糊口,大郎眼看就要成年,娶媳妇的钱还不知在哪儿。

王老实闷闷地“嗯”了一声,眉头拧成疙瘩:“粟是收了,可是粮价贱啊。交了租赋,换了盐铁,剩不下几个钱。大郎……”他叹了口气,没再说下去。

就在这时,村口响起了急促的铜锣声和里正王老五那洪亮的嗓门:“乡亲们!都到打谷场集合!朝廷有新政!天大的好事——!”

抉择·新政的召唤

打谷场上,挤满了小王庄的男女老少。里正王老五站在石碾上,手里挥舞着一张盖着红印的官府告示,唾沫横飞:

“都听着!陛下仁德!颁了《劝生令》!鼓励咱们多生娃!生娃有赏!免税!免役!”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欢喜有人愁。生娃?养得起吗?

“还有更厉害的!”王老五提高嗓门,“朝廷要移民实边!去漠南!河西!那地方,沃野千里!去了就给分地!一百亩!上好肥田!”

“嗡——!”人群炸开了锅!一百亩?那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字!

“听好了!”王老五继续喊,“去了就免十年田租!免十年徭役!官府借给你耕牛!借给你种子!借给你农具!头三年不收利息!三年后慢慢还!”

“家里小子多的!去了那边,长大了能直接当边军‘良家子’!吃皇粮!光宗耀祖!”

“咱温县!分到一百户名额!谁家想去?赶紧报名!过了这村没这店——!!”

王老实的心,猛地一跳!一百亩地!免租十年!免役十年!耕牛种子,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吗?他看向妻子赵氏,赵氏眼中也燃起了希望的火苗,但随即被担忧取代:“漠南听说冷得很,还有匈奴……”

“怕啥!”王老五耳朵尖,听到了,“匈奴早被陛下打跑了!现在漠南是咱大汉的地盘!有大军驻守!路也修通了,叫啥驰道!平坦得很!去了就分现成的房子!官府管送!”

王老实看着三个面黄肌瘦的孩子,看着妻子操劳的身影,又想起家中那永远不够分的十亩薄田,他一咬牙,猛地挤出人群:“里正!我!王老实!报名!带全家去漠南——!!”

“好!王老实!有种!”王老五大喜,“登记!算你一户!准备准备!十天后出发——!!”

赵氏看着丈夫,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最终化作一声叹息和一丝决然。为了孩子,为了那一百亩地,拼了!

准备·踏上征途

接下来的日子,小王庄像炸了锅。王老实一家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登记造册: 县里派来的小吏详细登记了王老实全家五口的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发放了盖着温县大印的“移民告身”(一块硬木牌,刻有姓名、籍贯、目的地云中郡)。

领取安家粮: 凭“告身”,王老实领到了官府预支的安家粮——五石黄澄澄的粟米!沉甸甸的粮食背回家,赵氏摸着米袋,眼泪终于落了下来。有了这些粮,路上就不怕了!

变卖家当: 破屋不值钱,几件旧家具、一口铁锅、几只下蛋的母鸡,能卖的都卖了,换了几串铜钱,准备路上应急。

告别乡邻: 亲戚邻里或惋惜或羡慕。王老实给祖坟磕了头,带着妻儿,背着简单的包袱(几件厚衣服、破被褥、一点盐巴),在乡邻复杂的目光中,走向县城集合点。

驰道·迁徙的长龙

温县北门外,官道旁(此时京洛纵道尚未完全贯通至此,但主干道已拓宽平整)。十几户像王老实家一样的移民户已经聚集。县尉带着几名差役和十几个退役老兵模样的汉子负责押送(实为护送)。

“都听好了!”县尉骑在马上,声音洪亮,“跟着队伍走!别掉队!凭‘告身’,沿途驿站管一顿稀粥!到了云中,自有官府安置!出发——!!”

长长的队伍开始移动。王老实推着一辆买来的独轮车,车上放着粟米袋和最小的三丫。赵氏牵着二郎,大郎懂事地跟在父亲身边。他们汇入了更大的移民洪流——来自河内郡各县的数百户人家,在差役和老兵的带领下,沿着宽阔平坦的驰道,浩浩荡荡向北进发!

眼前的景象让王老实一家震撼不已!

平坦大道: 脚下的驰道,宽得能并排跑十几匹马!路面坚硬平整,车轮碾过,只发出低沉的隆隆声,几乎没有颠簸!这与记忆中泥泞坑洼的乡间小路天壤之别!

车马如流: 驰道上热闹非凡!除了他们这支庞大的移民队伍,还有络绎不绝的商队(满载货物)、疾驰而过的传车、甚至偶尔能看到巡逻的汉军骑兵!路旁新栽的松柏笔直挺立。

每走几十里,便遇到一座驿站。凭“告身”,移民们能在驿站旁的棚子里喝到一碗热腾腾的粟米粥,给牲口喂些草料。驿站里进出的信使、官员行色匆匆,显示出这条大道的繁忙与重要。

越往北走,秋意越浓。中原的沃野良田渐渐被起伏的丘陵、茂密的森林取代,空气也变得清冷干燥。

大郎和二郎起初兴奋地东张西望,后来也渐渐沉默,只是紧紧跟着父母。赵氏把三丫搂得更紧,默默祈祷。

抵达·云中的寒风

经过近一个月的跋涉(速度因队伍庞大而较慢),队伍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云中郡治所云中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附近)。

时值深秋,漠南草原已是一片枯黄,寒风凛冽,刮在脸上生疼。云中城并不大,土黄色的城墙显得有些粗犷,城外是大片新开垦的田地和新搭建的简易房舍(半地穴式或土坯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牲口和木料的味道。

安置·新家园的起点

云中郡的官吏早已在城门口等候。移民们被带到城西一片划定的安置区。

登记分户: 王老实一家再次被详细登记,验看“告身”。一名小吏在厚厚的册子上记下:“河内郡温县移民王老实,户主,年三十八;妻赵氏,年三十五;长子王大郎,年十二;次子王二郎,年八;女王三丫,年五。授田一百亩(编号:西三区丙字七号地)。”

领取物资: 凭登记文书,王老实领到了:

地契: 一张盖着云中郡守大印的羊皮纸,上面画着地块位置,距离城约五里,靠近一条小河,标注面积一百亩。

临时住所钥匙: 安置区一排新建土坯房中的一间。房子不大,但墙壁厚实,有土炕、灶台,比他们在中原的茅屋强多了!

贷粮贷种: 粟种两石!越冬口粮三石!需在三年后开始偿还。

农具: 一把崭新的铁锄头!一把铁犁头!犁架需自备或共用。

耕牛凭证: 一张写着“凭此证至郡府牛苑领健牛一头”的木牌!牛是官府的,只是借给他们使用,需妥善喂养,产仔按约定分成。

安家落户: 王老实一家搬进了新家。土炕烧热后,屋里暖烘烘的。赵氏忙着归置简陋的家当,看着墙壁上透进来的寒风缝隙,她找来些茅草和泥巴仔细糊上。大郎、二郎好奇地跑出屋,看着周围同样忙碌的新邻居,远处是无边无际的荒原。三丫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怯生生地看着这个陌生的新世界。

寒冬·艰难的拓荒

漠南的冬天来得又早又猛。寒风呼啸,大雪封门。

开荒准备: 大雪稍停,王老实就闲不住了。他拿着新领的锄头,跟着邻居们,在郡府派来的老农(也是早期移民)指导下,去认自家的地。茫茫雪原,只能根据官府埋下的界石(刻有编号)大致确定范围。看着这片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处女地,王老实既兴奋又发愁——这得开垦到什么时候?

互助与学习: 移民们自发组织起来,互相帮工。王老实和几户邻居结成“互助组”,共用那架借来的耕牛(轮流喂养)。

老农教他们如何在冻土上烧荒(控制火势)、如何用简陋工具刨开冻土、如何堆肥(收集人畜粪便和草灰)。日子艰苦,手上磨出血泡,但想到这一百亩地将是自己的,王老实浑身是劲。

官府的保障: 云中郡守没有食言。每隔一段时间,会有小吏巡视安置区,询问困难。郡府的“慈幼仓”也开仓放粮,确保像三丫这样的幼童能喝上稠粥。

偶尔还有医工来巡诊,发放预防冻疮的药膏。虽然生活清苦,但基本温饱有保障,没有中原那种催租逼税的压迫感。

远处地平线上,时常能看到汉军骑兵巡逻的身影,旌旗猎猎,甲胄鲜明。这给了移民们极大的安全感。

王老实常对大郎说:“看!那就是咱大汉的兵!有他们在,匈奴不敢来!好好干,将来你也去当兵,当良家子!”

春望·希望的田野

靖难四年,初春。

漠南的寒风依旧料峭,但向阳坡地上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露出黑油油的泥土,散发着肥沃的气息。

王老实家的土坯房烟囱冒着炊烟。赵氏在屋里缝补冬衣,三丫在炕上玩耍。屋外,王老实和大郎正奋力挥舞着锄头,在已经化冻的土地上刨挖着草根石块。

那头借来的黄牛,在二郎的牵引下,拉着沉重的铁犁,在父子俩清理出的土地上,犁开第一道深沟!黝黑的泥土翻滚着,散发出清新的土腥味。

虽然只开垦出不到十亩地,但王老实看着那翻开的沃土,眼中充满了希望。他直起腰,抹了把汗,望向远方。驰道上,又有新的移民队伍抵达,人声鼎沸。更远处,新开垦的田地里,许多移民邻居也在辛勤劳作,炊烟袅袅升起。

“他娘!”王老实朝屋里喊,“把粟种拿出来晒晒!过两天,等这地再松软些,咱就下种——!!”

“哎!知道了!”赵氏应着,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这里风沙大,冬天冷,但这里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百亩地!有免租免役的十年喘息之机!有官府借给的耕牛种子!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春风拂过漠南草原,虽然还带着寒意,却已能感受到蓬勃的生机。王老实一家,如同无数响应《劝生令》迁徙而来的移民一样,在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上,用汗水浇灌着希望,扎下了新生的根。

他们,是帝国实边政策的基石,也是大汉未来强盛血脉中,最新鲜、最坚韧的血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