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殿地下的阴煞密室终年不见天日,唯有中央聚煞阵中流转的幽紫光芒,将整座石室映照得诡谲莫测。
岩壁上嵌满千年寒玉,吸附着黑木崖积攒万年的阴煞之气,凝结成丝丝缕缕的黑雾,在室内缓缓沉浮。
凌策随墨渊踏入密室,瞬间感受到一股磅礴的阴寒之力扑面而来,比阴煞洞最深处还要浓郁数倍,若非《魔体》已具雏形,恐怕刚入殿便会被煞气侵入经脉。
“《天魔策》乃本教镇教之宝,传自上古蚩尤,共分十卷,历代教主仅能参透七卷。”墨渊走到密室中央的石台前,指尖抚过台上静静安放的黑色玉册,玉册表面刻满狰狞魔纹,隐隐有煞气流转。
“你所修《魔体》虽具新意,却根基浅薄,唯有融合《天魔策》的阴煞运转之理,方能真正大成。”
“今日我传你第七卷‘阴煞轮回’,此卷专司煞气凝练与循环,是《天魔策》的核心枢纽。”
话音未落,墨渊指尖凝起一缕纯黑色的煞气,如同活物般钻入玉册。
刹那间,玉册光芒大盛,无数血色符文从册中飘出,在空中组成繁复的功法图谱,伴随着低沉的魔音,仿佛远古魔神在低语。
凌策凝神细看,只觉图谱中的内力运行路线霸道绝伦,每一条经脉流转都带着吞噬万物的气势,将阴煞之力的运用推向极致,远超《噬血诀》的粗浅法门。
“看好了。”墨渊身形一动,黑袍猎猎作响,周身煞气瞬间暴涨,与密室中的阴煞之气共鸣。
他抬手挥袖,按图谱所示运转内力,黑色煞气在他掌心凝聚成轮状,旋转间发出尖锐的破空声,所过之处,连空气都被腐蚀出细微的裂痕。
“此乃‘阴煞轮回印’,练至大成,可将敌人内力与煞气一同吞噬,转化为己用。”
凌策目不转睛地记忆着运转路线,心神却在飞速运转。
随着墨渊的演示,他逐渐发现了不对劲,图谱中第三处经脉流转节点,阴煞之力过于集中,形成了明显的滞涩点。
而“阴煞轮回印”收尾时,内力回流路线过于刚猛,与人体经脉的自然走向相悖。
这两处缺陷,短期修炼或许看不出问题,但长期积累下来,必然导致煞气淤积,轻则经脉受损,重则被煞气反噬心智,正如搜索到的魔功常见弊端,与《紫血**》《噬血魔功》的反噬机理如出一辙。
“记下了便自行修炼,有不懂之处可随时问我。”墨渊收功,周身煞气瞬间收敛,恢复了古井无波的模样。
“密室中的聚煞阵可助你加速吸收煞气,但切记,《天魔策》霸道,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极易走火入魔。”
说罢,他转身走向密室深处的静修台,留下凌策独自钻研。
凌策盘膝坐在聚煞阵中央,玉册悬浮于身前,血色图谱在他眼前反复流转。
他没有立刻修炼,而是闭上眼,将《天魔策》的运转路线与自身《魔体》、现代体术知识逐一比对。
第三处滞涩点位于三焦经与督脉交汇处,按原图路线,煞气在此处呈直线冲击,如同水流撞上礁石,必然造成淤积。
而收尾时的内力回流,忽视了人体经脉“柔则通”的特性,强行逆行,恰如气功修炼中“强行领气上冲”的禁忌,久而久之必会引发经脉崩裂。
“功法本无绝对完美,《天魔策》传承千年,或许是前人受限于时代认知,未能发现这些缺陷。”凌策心中暗道,指尖不自觉地按照《魔体》的运转逻辑,在虚空勾勒修改后的路线。
他以现代运动力学为基础,将滞涩点的直线冲击改为螺旋流转,如同漩涡般引导煞气自然融合。
又借鉴《魔体》中“刚柔相济”的原理,在回流路线中加入三个缓冲节点,让逆行的内力如同溪流绕石,既保留威力,又避免损伤经脉。
调整完毕,凌策深吸一口气,运转《魔体》打底,开始尝试按照修改后的路线修炼。
聚煞阵中的阴煞之气如同潮水般涌入体内,顺着新的路线流转,原本滞涩的地方变得畅通无阻,煞气在经脉中循环往复,不仅没有产生不适感,反而与体内的阴寒封印产生了更强的共鸣。
他能清晰感受到,煞气被《魔体》的肉身之力中和,变得愈发凝练温顺,不再是之前那般狂暴难控。
“果然可行。”凌策心中一喜,继续加深修炼。
随着“阴煞轮回印”在掌心凝聚,他发现修改后的功法威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因煞气运转更顺畅,威力提升了近三成,且印法运转时,周身气息平稳,完全没有原图修炼时的煞气反噬之感。
这与搜索到的“功法纠偏”原理不谋而合,通过调整运行路线和发力方式,化解了魔功的固有缺陷。
不知过了多久,密室中突然传来墨渊的声音:“你修炼时气息异于图谱所示,为何?”
凌策心头一凛,迅速收功,转身躬身道:“回教主,属下修炼时发现,图谱中部分路线与属下《魔体》的运转逻辑略有冲突,便斗胆稍作调整,没想到竟更契合自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