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 > 第41章 立制垂统 根基永固

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 第41章 立制垂统 根基永固

作者:96裸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20:52:36

初平二年的夏秋之交,颍川的空气中弥漫着禾黍的清香与变革的气息。郭嘉的正式效忠,如同一道分水岭,标志着陆炎集团从凭借个人勇武与机遇的“流寇式”扩张,转向了构建稳固政权根基的“立制”阶段。

阳翟,原本的郡守府正堂,如今挂上了“镇东将军府”的匾额。 虽然名号仍是向长安朝廷(李傕把控)讨要来的虚衔,但府内运行的,已是一套雏形初具、权责分明的崭新体系。

大堂内,一场关乎未来的核心会议正在举行。陆炎端坐主位,左侧以郭嘉为首,文官序列依次是徐逸、荀谌、枣祗;右侧以赵云为首,武官序列则是陈午及几位主力营校尉。

“今日之议,非为一时之战守,乃为万世之基业。”陆炎开门见山,声音沉稳,“奉孝已拟定方略,诸位各抒己见,务求周详。”

郭嘉依旧是那副慵懒姿态,但眼神锐利如刀。他并未直接抛出方案,而是先抛出一个问题:“诸位可知,强秦何以扫**?光武何以兴汉室?”

不待众人回答,他便自问自答:“非仅凭兵甲之利,更赖制度之固,法度之明,号令之一统!我军如今据颍川,望汝南,拥兵数万,带甲之士不可谓不精,然若无制度约束,终是群雄并起时之一粟,难成参天大树。”

这番话,让在座众人,尤其是赵云等武将,神色都严肃起来。

“故而,嘉以为,当务之急,乃立制、聚才、安民三事。”郭嘉缓缓展开一卷帛书,上面是他精心绘制的架构图。

“其一,立制——设府分司,定章明法。”

他指向图表核心的“镇东将军府”,其下分出数条支线。

“军谋曹,由嘉暂领,参赞军机,制定方略,不直接统兵。”

“军政曹,由子龙总领,负责征兵、训练、作战、赏罚,下设各营校尉。”

“民曹,由元直(徐逸)总领,掌户籍、赋税、刑名、教化。”

“匠作曹,设将作令,统管所有工坊、器械营造,王匠头可任此职。”

“典农曹,由子泰(枣祗)专司,负责屯田、水利、粮储,独立于民曹,专精农事。”

“察情曹,由文渊(陈午)执掌,刺探军情,监察内部,直接对主公负责。”

每一曹皆定员、定品、定责,权责清晰,互不统属,只对陆炎负责。这套体系,明显借鉴了汉朝三公九卿制的分权思想,又结合现状做了简化,旨在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职责不清。

赵云首先表态:“末将无异议。军政分离,谋战分明,正合兵法要义。”他深知,若谋士直接干预指挥,必将造成混乱。

徐逸与荀谌对视一眼,也纷纷赞同。这套制度给了文官明确的施展空间和晋升通道。

“其二,聚才——兴学育才,唯才是举。”

郭嘉的目光落在荀谌身上:“颍川士林,清议成风,然多空谈之辈。当立‘明经院’与‘格物院’。”

“明经院,由友若(荀谌)主持,研习经史典章,培养治民理政之才,然需加考律令、算术。”

“格物院,”郭嘉看向枣祗和陈午,“请子泰讲授农桑水利,文渊选派教官讲授地理测绘、军械辨识,甚至可请王匠头传授工匠之术。凡有志学子,不论门第,皆可应试入院,学成经考,量才授官。”

此议一出,荀谌眼中精光一闪。这既尊重了传统经学,又引入了实用之学,更是打破了世家大族对知识的垄断,为寒门大开方便之门。他微微颔首:“谌,愿尽力为之。”

“其三,安民——均平赋役,抑制豪强。”

郭嘉语气转重:“此前我等抄没李、张等豪强,虽得钱粮,然民间土地兼并、赋役不均之弊未除。当颁《田亩令》:清丈所有田亩,登记造册,划定官田、民田。民田按土质肥瘠分三等纳赋,严禁摊派转嫁。新垦荒地,三年免赋,五年半赋。同时,设‘平准署’,于各县城调控粮价,丰年收购,歉年平粜,以防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枣祗激动得几乎要站起来:“若此令能行,百姓必感念将军恩德!农事之本,在于安农心!”

然而,徐逸却面露忧色:“将军,军师,清丈田亩,抑制豪强,固然能收民心,然……颍川各地,中小豪强盘根错节,与士族关系千丝万缕,若操之过急,恐引反弹……”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打击少数大家容易,但要触动广泛的中小地主利益,势必引起整个统治阶层根基的动荡。

陆炎沉声道:“元直所虑,不无道理。然,民为邦本,本国邦宁。若为讨好豪强而坐视百姓困苦,我等与董卓、袁术之流何异?此事势在必行,然需讲究策略。可先以阳翟、襄城为试点,由友若、子泰亲自督办,摸清情况,积累经验,再推及全郡。对配合者,可给予褒奖,授以乡官;对阳奉阴违、暗中阻挠者……”他目光一冷,“无论其背景如何,察情曹查实,军政曹执法,绝不姑息!”

他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郭嘉的方案,加上陆炎的决断,为这场深刻的内部变革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数月,镇东将军府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枢纽,将各项新政推向颍川各地。

制度的力量开始显现。各司其职后,政务军务效率大增,扯皮推诿之事锐减。赵云得以专心练兵,不再被琐事困扰;徐逸、荀谌能够集中精力处理民政与士林关系;枣祗的屯田计划推行得更加顺畅;陈午的察情网络也铺得更广、更深。

“明经院”与“格物院”的设立,在颍川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传统士人起初对“格物院”不屑一顾,但当他们发现,学习农工、算学同样可以授官,而且待遇优厚时,许多家境贫寒或不得志的士子开始心动。两院首批招收的数百名学子中,寒门比例竟超过了世家,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悄然孕育。

《田亩令》的试点推行,则遇到了预料之中的阻力。阳翟城外,一处田庄的管事依仗与某士族有亲,拒不配合清丈,甚至煽动庄客闹事。得到察情曹密报后,赵云亲自派出一队精锐,以雷霆手段逮捕首恶,当众宣其罪状,依法严惩。此举极大震慑了各方宵小,试点工作得以强行推开。而当百姓们发现,新法之下,自家负担确实减轻,且有了垦荒致富的希望时,支持的声音逐渐压过了阻力。

然而,外部压力从未消失。

秋收时节,察情曹接连送回紧急军情。

“报!曹操遣大将曹仁,率兵五千,进驻兖州与我颍川接壤之边界,似有异动!”

“报!袁绍使者进入汝南,与袁术留守部将接触频繁!”

“报!孙坚于岘山遭刘表部将黄祖伏击,中箭身亡!其侄孙贲、子孙策等已护送灵柩撤回江东!”

孙坚之死,如同又一记惊雷!这位威震天下的猛将意外陨落,使得荆州战局瞬间逆转,也让南面的形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将军府内,灯火通明。

“孙文台竟……”赵云闻讯,亦是唏嘘不已,英雄相惜之情流露。

郭嘉却目光沉静:“孙坚死,袁术断一臂,荆州压力骤减。然,猛虎虽殁,虎子犹存。孙策非池中之物,其必不甘蛰伏。南线之患,并未消除,只是延后了。”

他转向陆炎:“主公,曹操陈兵边境,是试探,亦是警告。袁绍联络袁术,意在牵制。此刻,我方新政初行,根基未稳,绝不可轻启战端。”

陆炎点头,他深知现在最重要的是消化内部成果。“传令边境,严守城池,不得擅自出击。多派哨探,严密监视曹、袁动向。另外,以我之名,遣使前往江东,吊唁孙文台,姿态要做足。”

他处理得沉稳老练,既保持了警惕,又避免了直接冲突,更在外交上占据了道义高点。

夜深人静,陆炎与郭嘉再次登临阳翟城头。

城内,新政带来的秩序与生机依稀可见;城外,广袤的田野在月光下静谧沉睡,那里蕴含着未来的希望与力量。

“奉孝,立制之难,远超战场搏杀。”陆炎轻叹一声,“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郭嘉淡然一笑:“破而后立,自古皆然。主公已踏出最难的一步。待颍川根基稳固,制度深入人心,届时,纵有狂风暴雨,亦难撼动分毫。”

他遥望南方:“孙坚之死,是危机,亦是机遇。待汝南生变,便是我等龙出浅水,直捣黄龙之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