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的世界,时间轴在无数玩家的牺牲与呐喊中,沉重地翻到了1937年8月10日。地点:上海。
系统宏大的背景音与公告,如同丧钟般在所有在线玩家耳边响起:
【大型历史事件篇章开启:淞沪会战】
【时间定位:1937年8月10日,战役爆发前72小时】
【位置定位:上海及周边区域】
【模式:百人联机战场(同一场景最大容纳玩家及高智能NPC上限100人)】
【警告:本篇章历史还原度极高,战斗惨烈程度超越以往,请做好心理准备。】
一股前所未有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瞬间扼住了每一个玩家的心脏。上海,这座远东最繁华的都市,此刻却笼罩在战争即将到来的、死寂般的恐慌之中。黄浦江上的外**舰增加了,街头巷尾流传着各种令人不安的消息,市民们开始抢购物资,拖家带口地逃离,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绝望混合的气息。
“星火”计划:百人联防
面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玩家们自发地、前所未有地团结起来。以周淑怡、PDD、张大仙、小团团等头部主播为核心,联合了几乎所有在线的高等级玩家和精英水友,组建了一个名为 “星火” 的临时指挥网络。他们利用游戏内经过伪装的通讯频道,尝试进行百人规模的协同行动。
弹幕变成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指挥中心:
“查到了!查到了!虹口区有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是重点目标!”
“地图!老上海地图来了!标注了主要街道、桥梁和可能布防点!”
“历史资料!**主力正在调动,预计从……方向进入!我们需要为他们争取时间,疏散百姓,建立前沿阵地!”
“注意鬼子的舰炮!黄浦江上的军舰有重炮!”
“有没有懂工程的水友?急需指导如何加固工事,构建街垒!”
信息像雪片一样在直播间和通讯频道里汇集、传递。一种悲壮的、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压得人喘不过气。
PDD与“铁壁”工兵连
PDD这次创建的角色,是一名有土木工程背景的年轻学生。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星火”计划下的“铁壁”工兵连。他们的任务,是在日军可能进攻的主要街道、桥梁、以及一些关键建筑物周围,利用一切能找到的材料——沙包、木材、家具、甚至是拆下来的门板——抢修防御工事,构建街垒。
地点:闸北,宝山路一带。
场景如同末日前的混乱。市民在逃离,士兵在匆忙布防,而PDD和他的工兵连(主要由现实中懂些建筑、力学的水友组成)则在疯狂地劳作。
“快!把沙包垒实!中间填土!别留缝隙!”
“那边!用拆下来的铁栅栏做障碍!延缓坦克!”
“找木板!加固楼房的底层窗户,做成射击孔!”
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手上磨出了血泡。天空中,日军的侦察机不时嗡嗡飞过,投下不祥的阴影。远处,隐约已经能听到日军阵地传来的零星枪声和叫嚣。
一个扮演老石匠的NPC,默默地帮他们搬运着沉重的石头,他看着这些年轻人拼命的模样,浑浊的眼睛里含着泪花,喃喃道:“娃娃们……辛苦了……这上海,是咱们的家啊……不能轻易让鬼子占了去……”
弹幕:
“加油啊!工兵连!”
“看着他们,我想到当年真正修工事的先辈……”
“时间不多了,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
周淑怡与“生命线”疏散组
周淑怡的角色,联合了腐团儿(护士)以及大量自愿报名的水友,组成了“生命线”疏散组。他们的任务是争分夺秒,协助、引导、甚至是强行帮助闸北、虹口等即将成为前沿阵地的平民区居民向相对安全的租界或后方撤离。
场景:一个挤满了恐慌居民的弄堂。
“快!快走!带上孩子和吃的!别的都不要了!”
“阿婆,我背您!车就在外面!”
“别挤!一个一个来!听指挥!”
哭喊声、催促声、孩子的啼哭声混杂在一起。周淑怡声嘶力竭地喊着,喉咙已经沙哑。她看到一个母亲死死抱着家里的缝纫机不肯走,哭着说这是她唯一的生计;她看到一个残疾的老人,坐在门槛上,眼神空洞,仿佛已经认命。
腐团儿和几个懂点医护的水友,则在临时设置的救助点,给一些有基础病的老人和孩子做简单的检查和安抚。
弹幕充满了焦急与无力:
“快走啊!再不走来不及了!”
“那个妈妈,缝纫机重要还是命重要啊!”
“看得我好揪心,真想进去帮他们搬东西!”
然而,撤离工作困难重重。道路拥挤,车辆匮乏,日军的便衣和汉奸还在暗中破坏、散布谣言。每一次成功的疏散,都像是从死神手里抢人。
张大仙与“纸弹”宣传队
张大仙的新角色,是一名报社的进步记者。他联合了一些扮演学生、教师、印刷工人的玩家,组成了“纸弹”宣传队。他们利用最后的时间,疯狂地印刷传单、书写标语,揭露日军的战争阴谋,鼓舞市民的抵抗意志,告知撤离路线和避难所位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