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又过了20多年的2015年,津南的老槐树换了一茬又一茬新枝,太极密码博物馆的算盘珠门票更新了好几版。
当年跟着李天骥练太极的学员,如今也成了教太极的老师傅,只有“太极密码不是秘密,是公开的心”这句话,还在一代代太极人里流传。
人们偶尔会提起李天骥,说他早就带着柳德米拉、李念安搬去了清静的地方,很少露面。
也会提起王福兴,说他依旧在深山里归隐,成了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太极高人”,这些传言渐渐成了太极圈里的一段佳话,却没人再见过两人的踪影。
谁也没料到,这段“佳话”会被一个进山搞直播的年轻人,意外打破。
那年深秋,湖北武当山附近的神农架,山林里满是金黄的落叶,游客比往常少了许多。
直播博主“山哥”带着设备进山,原本是想拍“神农架深秋风光”,没成想走岔了路,误打误撞到了一处隐蔽的山坳——山坳里有两间简陋的木屋,屋前堆着不少劈好的柴火,一个穿着粗布短褂、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握着斧头站在柴火堆前,另一个老人则坐在屋前的石凳上,手里转着一把旧算盘,偶尔抬头喊两句“腰再稳点”“劲别太急”。
“山哥”本想悄悄退走,怕打扰到老人,可当握斧头的老人抬手落斧时,他瞬间定住了——老人没有用蛮力抡斧,而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腰腹轻轻转动,斧头顺着腰劲缓缓抬起,再带着“柔劲”落下,斧刃刚碰到柴火,柴火就“啪”的一声轻松断裂,没有丝毫卡顿,动作轻盈得像在练太极,而非劈柴。
“我去!这劈柴也太丝滑了吧!”
“山哥”下意识压低声音惊叹,赶紧打开直播设备,悄悄对准两位老人,对着镜头小声说:“家人们,我刚才走岔路了,碰到两位隐居的老人,劈柴居然用的是太极招式,你们快看!”
此时直播间里只有几百个观众,原本还在刷“风景好美”的弹幕,看到这一幕瞬间炸了锅:
“不是吧!劈柴还用太极?这是武侠剧里的场景吗?”
“老人的动作也太轻盈了!我劈柴得用尽全力抡,他这看着跟玩似的!”
“等等!坐在石凳上转算盘的老人,怎么看着有点像当年的李天骥李师傅啊?”
“山哥”也愣了愣,仔细看向石凳上的老人——虽然头发全白了,眼角有不少皱纹,可眉眼间的轮廓,还有手里那把刻着太极纹的旧算盘,跟当年太极密码博物馆海报上的李天骥,竟有几分相似。
他赶紧对着镜头说:“家人们,你们再看握斧头的老人,会不会就是传说中归隐的王福兴师傅啊?”
话音刚落,握斧头的老人又劈了一柴——这次他特意放慢了动作,斧头抬起时像“起势抱球”,落下时像“单鞭发力”,腰劲带臂劲,臂劲带斧劲,柴火断裂的瞬间,斧刃还轻轻“收”了一下,没有砸到地面的石头,尽显太极“刚柔并济”的精髓。石凳上的老人笑着喊:“师兄,你这劈柴的招式,比当年在陈家沟练的还顺!”
“师兄?!”直播间里的观众瞬间沸腾,弹幕刷得飞快:
“真的是李师傅和王师傅!‘师兄’这称呼错不了!”
“我的天!传说中的太极高人,居然在深山里劈柴!”
“这哪里是劈柴,这是太极实战教学吧!求老人再劈几下!”
“山哥”又惊又喜,却没敢上前打扰,只是静静举着设备拍摄。
只见王福兴劈完一堆柴火,放下斧头走到石凳旁,拿起李天骥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汗,两人坐在石凳上,一边转算盘一边聊天——李天骥说“今年冬天可能会冷,得多劈点柴火”,王福兴说“等过几天天好,咱们去山脚下的村里,给张大爷按按腰”,语气平和,像普通的老邻居,却句句透着太极人的温暖。
直播了半个多小时,“山哥”怕被发现,悄悄退了出去,可他拍的这段“太极劈柴”视频,早已在直播间里传疯了。
有观众把视频剪成片段,发到了抖音、快手等平台,配文“神农架偶遇李天骥、王福兴!太极宗师劈柴比武侠剧还酷!”,短短一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千万。
第二天一早,#神农架偶遇李天骥王福兴# #太极劈柴太丝滑了# #归隐高人现身高山劈柴# 三个话题就霸占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讨论量直接突破五百万。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有人回忆当年的剧情,有人惊叹太极的实战能力:
“当年看李师傅用算盘挡刀,王师傅穿黑衣护拳谱,就觉得他们厉害,现在看劈柴,更觉得是真功夫!”
“以前总有人说太极是‘花架子’,看看这劈柴!柔劲带刚劲,轻松断木,这才是太极实战!”
“求‘山哥’再进山!我想看看两位师傅教太极,哪怕是教劈柴也行啊!”
甚至有不少太极爱好者、武术博主,特意开车去神农架,想找到两位老人的木屋,却都没再找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