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13日的傍晚,距离密道开启时间23点07分仅剩不到5小时,国术馆资料室里的灯光比往日更亮,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绷的期待。
此前揪出的温度参数48℃,让国宝名录藏匿柜的开启步骤彻底完整,可众人翻查1900年密道图纸时,又发现一个关键疏漏——68号门的机关标注旁,除了“密码 钥匙 招式”的常规提示,还画着一扇半掩的门板,门板旁标着“如封似闭”四个字,却没写清这扇门板与机关的关联,若今晚进密道后解不开这层关联,就算集齐所有密码,也打不开68号门,更别提拿到国宝名录。
“‘如封似闭’是太极二十四式里的招式,讲究‘封而不堵,闭而不僵’,可这招式怎么跟门板机关结合啊?”
小林拿着真拳谱拓本,翻到“如封似闭”的招式图解——图里的人双手向前平推,像是在关门,又像是在挡东西,动作模糊,没标注与机关的对应细节,“总不能让咱们对着68号门,练一遍‘如封似闭’吧?那也太不现实了。”
陈老也对着图纸上的门板反复琢磨:“这门板画的是‘半掩’状态,既没完全打开,也没完全关闭,旁边的‘如封似闭’四个字,说不定是在暗示‘机关与门板的开合状态有关’。可密道机关大多是‘开门启’,从没见过‘跟门板相关’的,难道是要咱们先把门板关好,再触发机关?”
柳德米拉则想起之前搜出的第14张底片(藏着隐形地图的那张),底片对应的招式正是“如封似闭”,只是之前关注隐形地图,没仔细看招式背景。
她立刻从密封盒里取出底片,放在冷光灯下——照片里的李天骥双手向前平推,掌心相对,呈“关门”姿势,完美契合拳谱里的“如封似闭”;背景是端王府的一扇木门,木门半掩着,阳光从门外照进来,在地面投下一道长长的门板影子,影子的形状有些奇特,不是普通的长方形,而是被阳光切割成几个片段,拼在一起像是字母。
“你们看这门板影子!拼起来像英文单词!”
柳德米拉立刻找来一张白纸,铺在照片下方,用铅笔沿着影子的轮廓描摹——等描摹完整,纸上清晰呈现出四个字母:“c-l-o-s-e”,组合起来正是英文“close”(关闭),每个字母的轮廓都由影子的片段拼接而成,没有丝毫偏差,显然是拍摄时特意调整了门板角度,让阳光投射出“close”的影子,藏下关键提示。
李天骥看着纸上的“close”,又对照拳谱里“如封似闭”的招式含义,突然有了逆向思维的解读:
“‘close’是关闭,‘如封似闭’是‘看似关闭,实则留有余地’,这两者结合,说不定密道机关的启动方式是‘闭门反启动’——看似是关闭大门的动作,实则是开启密道的关键。咱们之前想的‘开门启’是常规思维,黑衣人就是利用这种思维定式,把机关藏在‘关门’的动作里,让咱们误以为‘开门才是启机关’,反而解不开。”
为了验证这个推测,李天骥让小林找来一块木板,模拟68号门的尺寸,又在木板旁按图纸比例,钉了一个简易的“机关按钮”(用钉子代替),接着按照“如封似闭”的招式,双手扶住木板,慢慢将木板推向“关闭”状态。
当木板推到“半掩”(与照片里的门板状态一致)时,他的双手刚好对准简易按钮,掌心贴合按钮的位置,与拳谱图解里的动作完全吻合。
再轻轻用力向前推(模拟“关门”的最后一步),“咔嗒”一声,简易按钮竟被“推”得弹起,像是触发了机关,与“闭门反启动”的推测完全契合。
“真的能触发!‘闭门反启动’是对的!”小林激动地跳起来,“也就是说,咱们今晚到了68号门,不用找‘开门按钮’,而是要先把半掩的68号门,按‘如封似闭’的招式推到‘半掩’状态(跟照片里的门板一致),再双手掌心贴合门板上的机关凹槽(之前图纸上标过,只是没说用途),轻轻向前推,模拟‘关门’的动作,就能反启动机关,再配合密码、钥匙和温度参数,打开68号门!”
陈老也跟着松了口气,又补充了一个细节:“之前隐形地图上,68号门的门板旁标着一道‘红线’,当时不知道是啥,现在看来,那红线就是‘半掩’的基准线——推门板时,要推到门板边缘对齐红线,再触发机关,不能推太满(完全关闭),也不能推太少(没到半掩),不然都触发不了,这正好对应‘如封似闭’‘封而不堵’的含义。”
柳德米拉则担心另一个问题:“要是68号门被黑衣人提前调成‘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的状态,咱们找不到‘半掩’的基准线,该怎么办啊?”
“放心,隐形地图上标了基准线的位置(门板左侧距门框3厘米处),就算门板被调过,咱们也能按这个尺寸,把门板推回‘半掩’状态。”李天骥拿出临摹图,指着68号门的标注,“而且我特意让公安同志准备了一把‘校准尺’,今晚进密道时带上,到时候按尺寸校准,保证门板刚好对齐基准线。另外,‘如封似闭’的招式力度也很关键——推门板时要用‘柔劲’,不能用蛮力,不然会把门板推坏,反而触发防误触机制,把机关锁死,这点咱们今晚进密道前,再互相练几遍,熟悉力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