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暮春的和平碑广场,总被一层淡淡的花香裹着——周边的樱花树刚进入盛花期,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在青石板上,连空气里都带着清甜的气息。
清晨六点多,环卫工古田师傅推着清洁车来到广场,刚要弯腰清扫台阶上的花瓣,目光却突然被广场中央的和平碑吸引,手里的扫帚“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和平碑矗立在这里数十年,去年冬天受冻雨影响,碑身右侧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隙,从碑腰延伸到碑底,虽不影响结构安全,却也成了广场上一个小小的“遗憾”。
相关部门本计划开春后修补,没成想这缝隙里,竟悄悄冒出了一抹粉色——那是一株樱花苗,不知是风把花种吹进了裂缝,还是小鸟衔来的种子落在这里,如今已长出细细的枝丫,枝头还开了三朵小小的樱花。
更神奇的是,这三朵樱花的排列与形态,竟天然凑成了“十字手”的模样:中间一朵樱花微微舒展花瓣,像武者的躯干;左侧一朵斜向上绽放,花瓣弧度刚好对应“十字手”抬起的左臂;右侧一朵稍向下垂,与左臂形成对称,活脱脱是课本里、表情包里常见的“十字手”姿势。粉白的花瓣衬着青灰的碑身,既透着自然的灵动,又藏着莫名的契合,连王师傅都看呆了,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瞧了瞧,确认自己没看错——裂缝里的樱花,真的长成了十字手的模样。
“这也太神奇了!裂缝里开花就算了,还长成了十字手!” 《李天骥》师傅赶紧掏出手机,调整角度拍下这奇特的景象,生怕错过这难得一见的画面。
他先是把照片发给了一起干活的同事,配文“快来看!和平碑裂缝里的樱花,长成十字手了!”,又忍不住发了条朋友圈,附上三张不同角度的照片,还特意标注了“和平碑现场实拍,没P图!”。
《李天骥》师傅的朋友圈刚发出去半小时,就被陆续转发——先是广场周边商铺的老板看到,特意跑到广场确认,拍下视频再转发;接着,市实验小学的家长群里,有人转发了这组照片,家长们纷纷议论“这也太巧了,刚好是孩子们学的十字手”;还有之前来广场看灯光秀、参加太极日的市民,看到照片后告诉身边的朋友,说“一定要去现场看看这‘太极樱花’”。
上午九点多,各大媒体上,#和平碑裂缝樱花长成十字手# 的话题就悄悄爬上了热搜榜尾。有受众把王师傅的照片和课本里的十字手图解拼在一起,樱花形态与十字手姿势完美契合,配文在报纸发布:“自然的巧合?还是太极的‘神迹’?和平碑这株樱花也太懂了!”。
还有早起去现场的市民,发了一段近距离拍摄的视频——镜头里,微风拂过,樱花轻轻晃动,“十字手”的形态依旧清晰,青灰的碑身、粉色的樱花、远处的太极主题雕塑,构成了一幅格外和谐的画面,视频里还能听到现场市民的惊叹声:“你看左边这朵,多像十字手的左臂!”“中间这朵刚好在‘躯干’位置,太神了!”
不到中午,这个话题就冲到了热搜一,阅读量瞬间突亿,讨论量也超过了百万。受众们纷纷赶来围观,满是惊叹与感慨:“我的天!这也太神奇了吧!自然生长能长成十字手,说是神迹都不为过!”“之前邮票火、灯光秀火,现在连樱花都‘追热点’,长成十字手,太极的魅力也太大了!”“青灰石碑配粉白樱花,还刚好是十字手,这画面又美又有意义,我下午就去现场看!”“想起之前佐藤先生从反对到认可,右翼官方用十字手表情包,现在连樱花都长成十字手,感觉太极和和平,早就刻进这片土地里了!”
还有太极爱好者留言,说这株樱花的“十字手”形态,刚好符合李天骥先生传承的标准姿势——左臂抬至胸前,右臂落至腹前,掌心相对(樱花花瓣舒展的方向恰好对应掌心朝向),连“双臂圆撑”的意境都藏在花瓣的弧度里,“不是刻意模仿,却比人工设计的还标准,这就是自然与太极的共鸣吧!”
消息传到文旅省时,工作人员们也格外惊喜,赶紧派人去和平碑广场核实,还特意联系了园艺专家,询问这株樱花的生长情况。专家到现场查看后说,樱花种子落在石碑裂缝里能存活,本身就很罕见,又刚好长成十字手的形态,更是“自然的巧合,可遇不可求”,建议不要随意移动,只需做好简单的养护,让它自然生长。
文旅省立刻决定,暂停铁碑裂缝的修补计划,在和平碑周边设置矮围栏,既保护这株“十字手樱花”,又方便市民和游客观赏;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在现场值守,提醒大家不要伸手触碰花瓣,也不要攀爬石碑,同时为游客讲解这株樱花的由来,以及十字手所代表的太极文化与和平理念。
下午两点开始,前往和平碑广场的游客就络绎不绝——有住在市区的市民,带着孩子特意来打卡,孩子指着裂缝里的樱花,兴奋地说“妈妈,这就是课本里的十字手!比插图还好看!”;有从周边城市赶来的太极爱好者,带着相机拍摄,还特意把自己练十字手的姿势与樱花同框,说要留作纪念;还有之前反对太极的右翼成员,比如佐藤,也带着家人来现场,看着裂缝里的樱花,忍不住感叹“以前总觉得太极是人为传播的文化,现在看,连自然都在认可它,这‘十字手樱花’,就是和平最好的见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