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哭墙前,清晨的阳光穿过云层,温柔地洒在古老的石墙上,给每一块历经沧桑的石头,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或站或坐,对着哭墙轻声祈祷,空气中满是肃穆与虔诚——今天,这里将举行一场特殊的揭幕仪式:为“白鹤亮翅”石碑揭幕,而这石碑的背面,藏着太极十境的第四印,也是继柏林城墙投影、投降仪式太极入场后,太极与和平再次深度联结的重要时刻。
这场仪式,是艾玛牵头筹备的。
德军投降后,傅振嵩的太极故事传遍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太极不仅是功夫,更是和平的符号”。
艾玛看着世界各地的太极爱好者自发组织活动,心里渐渐有了一个想法:“找一个承载着‘信仰与和平’的地方,立一块太极石碑,让太极的和平理念,和这里的信仰交融,让更多人看见。”
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以色列哭墙——这里是犹太民族的精神圣地,历经千年战乱,却始终见证着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太极“以柔克刚、向往和平”的内核不谋而合。
艾玛带着反抗组织的成员,辗转多国,终于征得以色列相关部门的同意,又邀请了中国的石雕匠人,耗时三个月,打造出这块“白鹤亮翅”石碑。
石碑高约三米,宽两米,正面刻着中英双语的“白鹤亮翅——和平之印”,字体刚劲有力,旁边还刻着小小的太极图。
背面则是光滑的青石板,匠人在石板内部嵌入了特殊的水纹透光层,平时看不出任何图案,只有在阳光直射、角度恰好时,水纹才会在阳光下闪烁,慢慢浮现出“白鹤亮翅”的清晰图案。
这便是太极十境的第四印,图案里的白鹤,翅膀舒展,姿态柔和,与傅振嵩平时练的“白鹤亮翅”一模一样,每一根羽毛的纹路,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揭幕仪式当天,哭墙前早已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太极爱好者,有见证过二战苦难的老人,有各国媒体的记者,还有联合国的代表。
傅振嵩穿着一身素色的中式长衫,站在人群前方,眼神平静地看着眼前的石碑;艾玛则穿着白色的连衣裙,手里握着揭幕用的红绸,站在石碑旁,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
上午九点整,主持人的声音响起,打破了现场的宁静:“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我们齐聚在耶路撒冷哭墙前,共同见证‘白鹤亮翅’石碑揭幕,共同迎接太极十境第四印的亮相。首先,让我们有请艾玛女士,为我们讲述石碑的筹备故事。”
艾玛接过话筒,轻轻抚摸着石碑的正面,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三个月前,我和我的伙伴们,带着‘让太极见证和平’的想法,开始筹备这块石碑。我们见过战乱中的苦难,见过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而太极,用它的柔和与坚定,陪我们走过了最黑暗的日子。今天,我们把‘白鹤亮翅’立在这里,不是为了彰显功夫的神奇,而是为了告诉全世界:和平,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老人悄悄擦了擦眼泪——他们想起了二战时失去的亲人,想起了颠沛流离的日子,更懂“和平”二字的重量。
随后,主持人高声宣布:“现在,有请艾玛女士、傅振嵩先生,共同为‘白鹤亮翅’石碑揭幕!”
傅振嵩走到艾玛身边,两人一起握住红绸的两端,对视一眼,然后慢慢用力,将红绸从石碑上揭下。
随着红绸滑落,石碑正面的“白鹤亮翅——和平之印”赫然映入眼帘,台下的相机快门声瞬间响起,记者们纷纷向前挤,想拍下这一珍贵的瞬间。
可更令人震撼的还在后面。
此时,清晨的阳光恰好升到合适的角度,一束强光直射在石碑背面的青石板上。起初,石板上只有淡淡的水纹在闪烁,像湖面泛起的涟漪;过了几秒,水纹渐渐汇聚,慢慢勾勒出白鹤的轮廓。
先是头部,再是舒展的翅膀,最后是挺拔的身躯,短短一分钟,一幅清晰的“白鹤亮翅”图案,完整地浮现在石碑背面,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活了过来,正对着哭墙,也对着现场的人们,展现着和平的姿态。
“哇!太神奇了!”台下的人们纷纷惊呼,太极爱好者们甚至激动地举起了手里的太极旗;联合国代表站起身,眼中满是赞叹,忍不住对着石碑微微点头;记者们更是疯狂按下快门,有的还扛着电影摄影机,将画面实时传回电视台——这场揭幕仪式,早已通过全球数十家电视台、网络平台同步直播,数十亿人正通过屏幕,见证这一时刻。
傅振嵩走到石碑旁,接过主持人递来的话筒。
他面对镜头,也面对现场的人们,声音平静却坚定:“很多人会觉得,石碑背面浮现图案是神迹,但我想说,这不是神迹,是和平的力量。二战时,我们用太极反抗战乱,守护彼此;如今,我们把‘白鹤亮翅’立在这里,是想让它和哭墙一起,见证和平,传递和平——太极没有国界,和平也没有国界,每一个渴望和平的人,都是‘白鹤亮翅’的见证者,也是和平的守护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