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清晨,本该是市民们忙着买面包、赶早市的热闹时刻,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十几队纳粹士兵,扛着成捆的海报,拿着糨糊和刷子,沿着菩提树下大街、市中心小巷一路张贴——这是希特勒亲自下令的“全城通缉行动”,目的是“加大搜捕傅振嵩的力度,让他无处可藏”。
自从“熊猫拍倒纳粹旗”“空中救飞行员”的事传开后,傅振嵩的名字,成了柏林市民心中的“英雄符号”,却也成了希特勒的“眼中钉、肉中刺”。
希特勒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偷偷练太极,看着国际舆论都在夸赞“中国太极传人反抗纳粹”,气得连续几天睡不着觉,最终拍板:“把傅振嵩的照片印成海报,贴满柏林的大街小巷,凡是能提供线索的人,赏1000马克;凡是窝藏傅振嵩的人,全家都抓进集中营!”
负责印制海报的部门,不敢怠慢,连夜赶印了5万张海报。
海报的左侧,是傅振嵩练“白鹤亮翅”的照片——这是纳粹士兵之前偷偷拍下的,照片里的傅振嵩,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臂向上舒展,右臂向下按压,眼神坚定,气势十足。
海报的右侧,是希特勒的宣传照。他穿着黑色军装,戴着勋章,表情严肃,眼神倨傲;中间用红色的大字写着“通缉令:傅振嵩,中国籍,擅用伪太极煽动民众,窝藏者同罪!”,底部还印着“举报电话”和“赏金额度”。
希特勒亲自查看了海报样本,觉得“够醒目、够有威慑力”,才下令“立刻张贴,三天内必须贴满全城”。
负责张贴的,是柏林郊区训练营刚毕业的新兵——大多是十**岁的年轻人,没经历过什么任务,接到“贴通缉令”的命令时,既紧张又害怕,生怕“贴得不好,被长官骂”。
领头的班长叫鲁道夫,也是个新兵蛋子,只比其他人多训练了半个月,就被临时任命为“张贴队负责人”。
出发前,长官反复叮嘱他:“海报一定要贴正!傅振嵩的照片不能歪,元首的照片更不能歪!要是出了差错,你和你的人,都别想好过!”
鲁道夫赶紧点头,把“贴正海报”四个字记在心里,可真到了张贴的时候,还是慌了神。
街上时不时有市民路过,有的市民看到海报上的傅振嵩,会悄悄停下脚步,眼神里满是敬佩,甚至有人会故意挡在士兵面前,说“让我看看傅先生的照片”,耽误了张贴进度。
更让鲁道夫紧张的是,远处偶尔会传来“反抗组织活动”的消息,他总怕“傅振嵩突然出现,或者反抗者来捣乱”,手里的刷子都在悄悄发抖。
第一队士兵来到菩提树下大街的公告栏前,鲁道夫指挥着:“快!先刷糨糊,再贴海报,一定要贴正!”两名士兵赶紧上前,在公告栏上刷上厚厚的糨糊,另一名士兵则拿起一张海报,往公告栏上贴。
可他太紧张了,拿起海报时,没看清正反面,直接把海报倒了过来——傅振嵩的“白鹤亮翅”,瞬间变成了“倒栽葱”的姿势:左脚在后,右脚在前,左臂向下耷拉,右臂向上翘着,脑袋朝下,看着不仅没有“威慑力”,反而像在对着路人做鬼脸。
右侧的希特勒宣传照,虽然没倒,却被他贴得歪歪扭扭,左边高右边低,严肃的表情,仿佛也跟着“变了形”。
鲁道夫站在旁边,光顾着看远处有没有“可疑人员”,没注意到海报贴反了,只是匆匆扫了一眼,就说:“好了好了,下一个公告栏!快!别耽误时间!”
士兵们赶紧收拾东西,往下一个地点走,完全没意识到,他们贴出的“倒版通缉令”,已经引起了市民的注意。
第一个发现海报贴反的,是去买面包的玛莎大妈。
玛莎大妈路过公告栏时,看到海报上的傅振嵩,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笑出了声——倒过来的“白鹤亮翅”,太滑稽了,像极了傅振嵩故意跟纳粹“开玩笑”。
旁边歪着的希特勒宣传照,跟倒着的傅振嵩凑在一起,更显荒唐,仿佛希特勒在“盯着做鬼脸的傅振嵩,却没办法”。
“这士兵也太慌张了,居然把傅先生的照片贴反了!”玛莎大妈笑着说,赶紧掏出怀里的小相机(这是反抗组织偷偷给她的,用来记录纳粹的笑话),对着海报拍了张照。
路过的市民们,也纷纷围了过来,看到倒着的傅振嵩和歪着的希特勒,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有人说:“这哪是通缉令啊,分明是搞笑海报!傅先生倒着亮翅,比正着还精神!”
有人说:“你们看元首的照片,歪歪扭扭的,跟傅先生凑在一起,像不像‘搞笑搭档’?”还有人掏出相机,也跟着拍照,说“要把这张海报拍下来,留给老姐妹们看看”。
没过多久,更滑稽的事发生了。
中午的时候,柏林刮起了一阵大风,菩提树下大街公告栏上的海报,本就被士兵贴得不够牢,右侧希特勒的宣传照,直接被风吹得翘了起来,慢慢往下滑,最后歪到了傅振嵩照片的旁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