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幽蓝矿石运抵大夏,理工学院成功提取稳定能量源,命名为“龙吟核心”;
首台试验型“龙吟引擎”驱动的新式舰船下水,展现颠覆性性能;
朝堂之上,以“体恤民力”为名的暗流再次涌动,质疑新能源的“天价”耗费与未知风险。
---
帝国历三七九年秋,注定要载入史册。历经磨难、承载着舰队无数牺牲与希望的第一批幽蓝矿石,终于跨越万里重洋,安全运抵大夏龙江港。矿石在重兵护卫下,被直接送入帝国科学院最深处的绝密实验室,由苏云浅亲自接手主导研究。
与此同时,由风宸煜坐镇京城,推动的新能源应用项目也已筹备多时。巨大的压力与期待,同时笼罩在帝国双璧的肩头。
实验室中,灯火通明。经过反复的提纯、能量场稳定化处理以及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一块拳头大小、内部光华流转如同液态星河的深蓝色晶石,终于被成功封装在特制的多重约束场中。它不再像原矿石那样能量躁动不稳,而是散发着一种低沉、浑厚、仿佛巨龙蛰伏般的能量脉动。
“能量输出稳定,功率远超同体积燃煤百倍,残余辐射低于安全阈值……”负责数据监测的学员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我们成功了!院长!”
苏云浅看着约束场中那稳定运行的蓝色晶石,长长舒了一口气,清冷的眼眸中也难掩一丝疲惫后的欣慰。她拿起朱笔,在项目命名册上,郑重写下了三个字——龙吟核心。
以此为心脏,首台试验型“龙吟引擎”被迅速制造出来。它结构远比蒸汽机组紧凑,没有巨大的锅炉和烟囱,取而代之的是复杂的能量导管和约束磁场发生器。当核心被激活,低沉的、仿佛来自远古巨龙的嗡鸣声响起,澎湃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驱动着连接在测试台上的巨大螺旋桨疯狂旋转,掀起的风浪几乎要将屋顶掀翻!
数据令人震撼:启动速度快了五倍,功率输出曲线平滑稳定,能量转化效率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四十五!这意味着,同样大小的舰船,装备龙吟引擎后,速度、续航、载重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消息严格保密,但龙江船厂内,一艘经过特殊改装的中型舰船“逐风号”,已悄然准备就绪。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龙吟核心”被秘密安装进“逐风号”经过强化设计的引擎舱。
下水试航当日,观摩者仅限于皇帝、风宸煜、苏云浅及核心项目成员。没有礼炮,没有欢呼,只有无数道紧张的目光。
“启动引擎!”苏云浅亲自下达指令。
低沉的龙吟声再次响起,比在实验室中更加浑厚有力。“逐风号”舰身微微一震,尾部螺旋桨瞬间搅动出巨大的白色浪花,整艘船如同离弦之箭,以一种近乎 silent 却迅猛无比的姿态,破开平静的江面,疾驰而去!其加速之快,转向之灵活,远超在场所有人对船舶的认知!江面上只留下一道迅速扩散的V形尾迹,以及那低沉悦耳、仿佛宣告新时代来临的龙吟。
“好!好一个龙吟引擎!天佑我大夏!”一向沉稳的皇帝也忍不住抚掌赞叹,眼中精光四射。
风宸煜与苏云浅相视一笑,一切艰辛,在此刻都觉得值得。
---
然而,龙吟之声能振奋人心,也能惊醒沉睡的魑魅魍魉。
尽管项目高度保密,但如此庞大的资源调动和龙江船厂的异常动向,终究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更不用说,秦守拙虽已病退,但其门生故旧、以及那些因利益受损而心怀怨怼的势力,从未停止过对新政的窥探。
数日后的常朝,当风宸煜例行汇报完军政要务后,一位素以“清廉敢言”、与旧漕运利益关联不深的御史大夫,周文渊,手持玉笏出列。
“陛下,摄政王殿下。”周文渊声音平和,面带忧国忧民之色,“臣近日闻听,为研制那所谓‘新能源’,朝廷耗费国帑巨万,仅龙江一隅,去岁至今,秘密拨银已逾三百万两!更征调各地能工巧匠数百人,集中于京畿。臣斗胆请问,此等耗费,产出何在?于国于民,利在何处?”
他并未直接攻击格物之学,而是抓住了“耗费”与“效益”这个看似无可指摘的角度。
立刻有官员附和:“周大人所言极是!三百万两白银,可赈济多少灾民?可修筑多少里河堤?若投入传统工坊,又能产出多少布匹铁器?如今却投入这虚无缥缈、成效未知之物,若最终失败,岂非劳民伤财,徒留笑柄?”
“臣亦听闻,那新能源源自海外险地,性质未明,强行驱动,万一……万一有失控之险,岂非祸及京城,危及社稷?”另一人更是危言耸听。
朝堂之上,窃窃私语之声渐起。新能源的强大尚未公之于众,但其巨大的投入和潜在的“风险”,却成了守旧势力攻击的绝佳靶子。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技术之争,转而渲染成本与恐慌。
风宸煜面色不变,心中冷笑,知道这是新一轮较量的开始。他踏前一步,声音沉稳有力:“周御史忧心国帑,其情可悯。然,尔等可知,一具‘龙吟核心’,全力运转一日,所释能量,堪比千吨精煤?可知装备此核心之战舰,航速、耐力、战力,将远超现有舰队数倍?此乃国之重器,岂是寻常布匹铁器所能衡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