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不过半个小时,林默就已做完全部的主观题与客观题。
还有一道选答题?林默将试卷翻到作文那一面,发现作文题上还有一道题!
林默好奇的看向那道题目,第1行是醒目的加黑字体
考生请注意,本题目为选做,没有分值!做与不做,全凭自己决定!
林默继续看去,题目内容是,
作为文考命题总署组织,经过这些年的考试经验,我们深刻反思自己,想要听取考生的意见,以此来优化试卷内容。
请谈谈你对往年国学阅读理解的出题看法?请畅所欲言,我们会虚心接受。
“呦呵!”读过题目,林默觉得有些意思。
难道良心发现了?居然会询问考生意见。
当然不是,这让林默突然想起来,为什么从今年往后所有的国学阅读理解选取的都是已逝作家的文章。
好家伙,原来是在这等着呢!
近些年来,许多文科生倍受阅读理解折磨!
直呼,你让我写自己的想法,我写了!结果你还给我打0分,什么意思?
有网友在网上直接晒出视频,他拿着试卷去找文章作者,文章作者看完题目云里雾里,
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还有某一句的含义!
作家整个人都懵掉了,我怎么不知道我当时写文章时有这么多想法?
不出所料,作家去做由他文章出的题,最终只是堪堪拿了个及格。
网友看到视频直接大喊:回答我!look in my eyes,tell me!
看来是热度太高,命题总署也坐不住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畅所欲言了,林默准备为所有被阅读理解折磨的学生讨个公道:
尊敬的xxxx命题总署,你们的脑子还好吗?
不要怀疑!这句话是真心实意的,好好的陈述句,“月光像一摊碎银”,被你们强行解释成“反映了作者对经济凋敝的隐忧”;
写“远处传来狗吠”,被你们升华成“象征封建残余势力的最后哀嚎”。
作者写的时候脑子里只有“夜深了,村口有条狗”,结果你们给我整出 800 字中心思想!
你们怎么不干脆说那条狗其实是马科嘶穿越过来给我托梦?
我看你们不应该叫“出题命题总署”,叫“出殡组”更合适——
每发一张卷子,就抬着文学的棺材游街,敲锣打鼓给学生送葬!
所有的主观答案都是出题人的臆想,那不叫阅读理解,那是过度理解!
最后,送给所有被阅读理解逼疯的同学一句话:
“答不出来不是你的错,是出题人的脑子本来就缺页!”
烧掉标准答案,我们才有真正的标准人生!
(命题总署为虚构哈,大家不要当真哦!)
写完选做题,一吐为快,只剩下了最后一道作文题:
《剑来》里说:“明”作何解?既是心境光明无垢,也是日月齐在。
“明”的这一解释给了你怎么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与现实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林默挑了挑眉,现在的作文现在都这么紧跟时代吗?
随即又有些小确幸,《剑来》这本书我读过啊,虽然开头有些晦涩难懂,但越读越来劲。
林默回想这一情节,很快就有了想法。
翻过答题卡,开始挥毫泼墨,畅所欲言。
这是稳赢局,随便写!
题目是
心灯照夜千秋明,剑气玄光扣心门。
开头是:有人心向花木,皆向阳而生。
……日月为明,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心眼明亮也是明,切记,与亲近之人不可说反话,不可说气话,不可不说话。
少年的肩膀当先挑明月,再担家国天下……
林默如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写了3000多字,答题卡都快被他写满了。
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小时,林默写完连检查都没检查,直接趴桌子睡了。
叮铃铃
考试时间到
监考老师朗声道“都不要答题了,答题卡朝正面放到桌子上,手放在桌子下。”
老师将答题卡收取后,林默转战考场。
没错,每考一科都要换一个考场,为了防止同考场的人互相熟悉,搞小动作。
没错,就那么短的时间,武道教育局还是不放心,把每个考场的人都要换一下。
理学的考场则在三楼。
坐在座位上,林默再次下笔如有神。
前十道全是选择题。
3和4的勾股数是多少?
5啊,小学生都会。林默想都没想,直接将答案写了上去。
下一题
设正整数 n 满足以下条件:
1. n 的所有正约数之和为 sigma(n) = 2025。
2. n 的所有正约数的平方和为 sigma(n2) = 1,000,000。则 n 的最小素因子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