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长安秘物栈 > 第50章 透镜窥远敌 宝镜固河山

大唐长安秘物栈 第50章 透镜窥远敌 宝镜固河山

作者:小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50:28

长安的寒霜凝结在玄甲坊的窗棂上,李长安呵出的白气在琉璃灯前散开。工坊内,工匠们正将磨制好的玻璃透镜嵌入黄铜镜架,镜片边缘的螺钿花纹在烛光下流转着虹彩。这是他根据波斯商人描述改良的 “千里镜”,镜筒伸缩间,三丈外的蝇虫翅膀都清晰可辨。

“大人,陇右急报!” 王玄策掀帘而入,披风上的雪沫簌簌掉落,“吐蕃与吐谷浑联军在河源一带集结,似有异动!” 李长安抓起千里镜冲向城楼,镜筒对准西南方向,远山轮廓在镜片中骤然拉近 —— 枯黄的草甸上,密密麻麻的帐篷如蘑菇般冒出,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立即赶制二十具千里镜,每具配铜制望远镜套,” 李长安转身下楼,靴底踏碎阶前薄冰,“让驿马分送河源、赤岭等七处哨所,发现敌情即刻以狼烟为号,白日举青旗,夜间燃红灯。” 他顿了顿,补充道,“再备五十具简易版,用黑漆木筒替代黄铜,赠予突厥与党项的巡逻队。”

三日后,河源哨所的士兵通过千里镜,在五十里外发现吐蕃的侦察骑兵。青旗升起时,唐军已列阵等候,吐蕃人惊觉行踪暴露,仓皇撤退。捷报传回长安,五姓七望却在朝堂发难:“李长安私造窥天神器,恐泄边防机密!” 李长安将千里镜呈上太极殿,镜中清晰映出大明宫屋脊上的鸱吻:“陛下请看,此镜仅能望远,何来泄密之说?若用于农事,更能提前观测云层,预测旱涝。”

恰逢司天台监正求见,捧着新制的浑天仪诉苦:“观测星辰全凭肉眼,误差极大。” 李长安当即命人将透镜嵌入铜制观星筒,组装成 “观星千里镜”。当夜,监正通过新仪器观测,竟精准记录下木星卫星的运行轨迹,惊得直呼 “神物”。李世民龙颜大悦,下旨将千里镜列为军械与司天台必备之物。

解决朝堂纷争后,李长安将目光投向西域贸易。他发现波斯商人用琉璃镜梳妆时,总抱怨镜面易脏。于是命工匠在镜背加装可旋转的擦镜布轴,又将星芒佩的宝石镶嵌工艺用于镜框,推出 “宝石旋转镜”。撒马尔罕的贵族见到样品,当即以三座葡萄园交换独家代理权,还愿传授葡萄蒸馏酒的酿造术。

五姓七望见千里镜难以撼动,转而在镜架木料上做手脚。他们买通采木工,用易蛀的柳木替代坚韧的檀木。李长安察觉后,索性改用铁梨木与铜箍结合,镜架上雕刻商路地图,既是梳妆镜,又是商旅指南。“凡持此镜者,可在玄甲坊商栈享食宿半价。” 消息传开,连长安闺阁女子都以拥有 “商路镜” 为荣。

这年冬至,李长安带着改良后的 “双筒千里镜” 巡视河源。镜中,吐蕃营地的炊烟与吐谷浑的牧马尽收眼底,他忽然灵机一动 —— 将镜片倒装,制成 “缩小镜”,能将大军布阵图缩映在方寸绢帛上,便于密信传递。当第一封 “镜影密信” 从陇右传回长安,李世民看着绢上模糊的光斑经铜镜反射后显露出的军阵图,抚掌赞叹:“此等巧思,可比十万雄师!”

玄甲坊的炉火彻夜不熄,工匠们正赶制一批 “测温琉璃管”—— 管内注有带颜色的酒精,遇热膨胀,能测量水温与室温。李长安望着试管中升降的液柱,忽然想起波斯的硫磺提纯法。或许,这些看似寻常的器物,终将在丝绸之路上,织就一张无形的网,将诸国的命运与大唐紧紧相连。而崔氏密室中,白发老者正对着拆解的千里镜喃喃自语:“透镜不难仿,难的是这人心所向……” 窗外的雪,又下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