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长安秘物栈 > 第127章 璃凿地下园 医工破季限

大唐长安秘物栈 第127章 璃凿地下园 医工破季限

作者:小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50:28

玄甲坊组装立体生态农场模块的璃材碎片还在案头散落,李长安已在生态与地质工坊的案前绘制新图纸。玻璃地下生态农场的主体是地下三层穹顶式结构,外层采用加厚高透无菌璃板与夯土结合的防护层,内层按功能划分 —— 地下一层为 “立体种养区”,沿用立体农场的模块化设计,增设铜制恒温管道;地下二层为 “能源供给区”,配备畜力驱动的通风机与地热换热装置;地下三层为 “物资储备区”,用璃制储藏柜保存种苗与收获的食材。他将立体农场的空间利用技术与罗马商人提及的 “地下恒温特性” 原理结合,借助地下稳定的温度(15-20c)与湿度,搭配地热与通风系统,实现 “禽 - 鱼 - 菌 - 菜” 全年无休种养,填补了传统农业 “受季节气候影响大、冬季产出稀缺” 的空白。“地下农场要刻十三组参数,” 他对工匠们说,“一组标各层空间容积,一组标恒温范围,一组标地热换热效率,一组标通风量,一组标各物种生长周期(四季适配),一组标模块承重上限,一组标能源消耗,一组标食材储存周期,一组标防灾等级,一组标维护周期,一组标入口防护设计,一组标应急通道位置,一组标年总产出量,璃制防护层外侧刻玄甲坊云纹暗记,既防仿制又方便识别,还能让使用者一眼认出正品。”

“大人,司农寺的冬耕博士与长安东宫的后勤官一同求见,博士说北方冬季严寒,蔬菜产量不足平日三成,百姓常面临‘冬菜贵如金’的困境;后勤官说东宫冬季需大量新鲜食材,靠外地运输不仅成本高,还常因风雪延误变质,已有四批冬运蔬菜因冻坏报废。” 王玄策引着两位捧着冻坏蔬菜与冬季种养报告的来访者进来,冬耕博士拿着颗冻裂的萝卜,后勤官展开标红 “运输损耗区” 的路线图,“我们愿以《地下恒温种养秘要》与《冬季食材储运法》孤本换技术,还说要把各自的冬农经验献上。” 李长安带着二人前往玄甲坊地下试验场,展示刚建成的小型地下生态农场 —— 场内雏鸡啄食、鲫鱼游弋,平菇长势喜人,生菜翠绿鲜嫩,恒温管道与通风机运转有序,温度计显示场内始终保持 18c,与室外零下五度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这地下璃园能突破季节限制,冬季产出量与夏季持平,” 李长安指着长势旺盛的作物,“带你们看的立体农场是破空间之困,这地下农场便是破季节之困。”

当冬耕博士看到地下农场冬季蔬菜产量与夏季无差,后勤官发现东宫冬季食材运输成本降低七成,当即把《地下恒温种养秘要》《冬季食材储运法》与冬农经验一同奉上。“往日北方十亩冬田,只能产出一亩菜,现在有这宝贝,冬菜产量能提至夏菜的九成!” 博士捧着新鲜生菜感叹,后勤官也激动道:“往日东宫冬季食材损耗率超四成,现在有这器械,损耗率能压至不足一成!” 司农寺卿与京兆府尹闻讯后,共同带着府库的百斤铜材、璃板与抗寒种苗前来,恳请在长安周边、北方各州府及边境军营修建地下生态农场,愿以两署九成的冬季农资与后勤储备作为交换。

李长安笑着应允,却提出条件:“需统一地下农场规格 —— 玄甲坊出标准恒温控制、防灾设计与模块布局模板,保证各地农场冬季温度波动不超 ±2c,防灾等级达‘抗雪防洪’,避免因设计偏差导致种养失败或灾害损失。” 司农寺卿与京兆府尹满口答应,他们未曾留意,璃制防护层的云纹暗记中,藏着用粟特文写的地热管道布局参数,且恒温系统的阀门接口与云纹咬合,外人即便仿制,也难做出温度稳定、防灾达标的地下农场。

消息传回长安,五姓七望的手段转向了地下农业领域。他们买通工匠在璃制防护层偷减厚度,导致保温性下降;还故意篡改地热管道走向,造成场内温度不均,部分区域低于 10c,作物冻伤。李长安得知后,索性在玄甲坊举办 “地下农场验收试炼”,每座新建农场都需经过 “冬季恒温测试” 与 “防灾模拟测试”—— 连续七日维持 15-20c恒温、通过人工模拟风雪灾害无损坏者才准启用。“凡用玄甲坊地下农场的机构,可获赠专用温度校准仪与防护层维护膏,” 这招让天下地下种养项目只认带云纹的璃制防护层。

解决了质量问题,李长安将地下生态农场技术推向更多场景。他发现西域戍边军营冬季酷寒,食材供应更难,于是设计出 “寒地加固型地下农场”—— 加厚璃制防护层、增设双层地热管道,适配零下二十度的极端气候;又为江南水乡设计 “防潮型地下农场”,在物资储备区加装除湿装置,避免潮湿导致食材霉变。西域军营试用后,冬季食材自给率从一成提至八成,江南水乡也反馈食材储存周期延长两月,西域节度使与江南水司分别以五十斤冬储肉、三十斤防潮食材交换技术,还愿传授寒地防冻法与水乡防潮技巧。

波斯商人听闻地下农场能全年无休产出,当即提出用三船**、两船珊瑚与一船波斯抗寒作物种子交换,愿以波斯波利斯的皇家地下粮仓作为添头。李长安趁机要求:“需派地质技师传授‘地下空间加固术’—— 根据不同地域地质条件(如北方冻土、南方软土),优化地下农场的地基与防护设计,进一步提高防灾能力。” 商人欣然应允,带来的加固技术经改良后,与地下生态农场搭配的 “全年精准种养法”,成了大唐冬季农业领域的标准流程。

这年冬至,长安的 “冬农革新展” 上,地下生态农场的衍生产品成了焦点。“村级小型地下农场” 适配北方村落,可满足全村冬季蔬菜需求;“军营战备地下农场” 增设应急粮储备区,兼顾种养与防灾;最受从业者欢迎的是 “智能温控套装”,内置地温传感器与自动换热装置,能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调节地热输出,减少人工操作。

五姓七望见状,竟散布谣言称 “地下农场不见天日,种养出的食材‘缺阳气’,长期食用会导致体质虚寒,且地下潮湿易滋生疫病”。李长安索性在长安城外的地下农场举办 “冬菜品鉴会”,邀请百姓下农场参观种养过程,品尝刚采摘的冬菜,还请太医署检测食材营养与场内防疫情况 —— 结果显示冬菜营养与夏菜无异,场内通风良好无疫病隐患,谣言不攻自破。他趁机宣布:“凡建设玄甲坊地下生态农场的地区,可加入‘全年种养联盟’,共享抗寒种苗、温控经验与防灾技术,还能优先采购玄甲坊的配套工具与维护物资。”

转年开春,第一批大型地下生态农场在幽州、并州等地建成。幽州百姓冬季终于吃上平价新鲜蔬菜,并州军营冬季食材自给率大幅提升,两地节度使分别以五十匹良马、四十车冬储粮作为回购,还愿开放当地的地热资源,助力更多地下农场建设。李长安站在玄甲坊地下农场的恒温管道旁,看着工匠们调试新一批抗寒种苗,忽然想起阿拉伯商人提及的 “玻璃温室 - 地下农场联动系统”—— 若将地下农场的恒温技术与地上温室结合,利用地下储存的食材与种苗,地上温室春季育苗、夏季产出,地下农场秋季储备、冬季供应,形成 “四季联动” 的完整农业链,进一步提升城市农业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而在长安的夜色中,崔氏府邸的密室里,几位老臣正对着保温失效的仿造地下农场图纸叹气。他们能仿出地下结构外形,却做不好地热布局与恒温控制,造出的农场要么冬季冻坏作物,要么夏季潮湿霉变,根本无法使用。玄甲坊的灯火下,李长安正绘制着玻璃温室 - 地下农场联动系统的图纸,他知道,真正能改变农业格局的,从来不是农场的位置,而是那些藏在器械里的季节智慧,与对让百姓全年吃上新鲜食材的坚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