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80章 南方种子

北洋钢铁军魂 第80章 南方种子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深蓝计划”的蓝图已经铺开,德国提供的图纸和设备正陆续抵达,扩建中的船坞日渐显出宏伟的轮廓。然而,高岩和林启贤等人很快面临一个比技术和资金更为紧迫的难题——人才,尤其是具备现代造船经验和知识的熟练工程师、技师以及受过系统教育的船政学子。机器可以引进,图纸可以翻译,但能将钢铁、图纸与理念转化为劈波斩浪的巨舰的人,却无法一蹴而就。

登州“船政学堂”刚刚挂牌,学员们尚在启蒙阶段;派往德国的留学生远水难解近渴。高岩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南方——那片中国近代工业与海军的摇篮,那个汇聚了最早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精英之地: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马尾船厂)。

“江南制造局,马尾船政……那里有我们最需要的人才。”高岩在总司令部的小范围会议上,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这两个位置,“林则徐、左宗棠、沈葆桢等人筚路蓝缕开创的基业,如今在清廷腐朽统治下,要么停滞不前,要么沦为官僚争权夺利的工具,多少英才被埋没,壮志难酬?我们要把他们请过来!”

这个提议让在场的一些人感到震惊和迟疑。

“总司令,江南、马尾乃是清廷洋务之重镇,戒备森严,我们贸然去挖人,恐怕……”一位负责内部安全的官员面露忧色。

“是啊,而且南方与北方风气迥异,那些人愿不愿意背井离乡,来我们这‘叛军’之地?”另一位文职幕僚也表示怀疑。

“正因为是重镇,才有人才!正因为清廷腐朽,才留不住人心!”高岩语气坚决,“我们不能坐等。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这不是简单的‘挖人’,这是为华夏保存近代工业的火种,是邀请他们共同参与一项更伟大的事业!”

他随即下令,由内卫府抽调精干人员,与海军司令部、工业发展署联合组成一支精干的特别行动组,代号“猎影”。他们的任务,并非武力抢夺,而是以秘密接触、策反游说为主,目标直指江南制造局和马尾船政中那些不得志、有抱负、对现状不满的技术骨干、熟练工匠以及部分思想开明的年轻学员。

“行动必须绝对保密,方式必须灵活。”高岩亲自向“猎影”组长,一位精明强干的原“夜枭”骨干交代,“要摸清目标人员的家庭情况、个人志向、对时局的看法。接触时,不要空谈大道理,要让他们看到我们这里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与德国的合作蓝图、我们正在扩建的船坞、我们给予技术人才的优厚待遇和尊重,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在这里,他们的才华不会被埋没,他们的理想有实现的可能!”

“猎影”小组悄然南下,如同滴入水面的墨滴,无声无息地渗入了江南和闽地的繁华与喧嚣之中。

江南制造局,坐落于上海城南,高大的烟囱终日喷吐着黑烟,厂区内机器轰鸣,表面上依旧维持着远东第一军工复合体的庞大规模。然而,内部却早已被官僚习气、派系倾轧和资金匮乏所困扰。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空有抱负,却只能困守在旧图纸和落后的管理制度中,蹉跎岁月。

“猎影”小组的成员,化装成来自北方的商人、记者或寻求技术合作的代表,通过种种渠道,接触到了制造局内的一些目标人物。

在一家法租界僻静的咖啡馆里,“猎影”副组长,一位看起来像学究的中年人,正在与一位名叫徐建寅的年轻工程师(借用历史人物之名,设定为徐寿、华蘅芳等先驱的后辈或门生)低声交谈。徐建寅年约三十,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赴英国留学,归国后满怀热情进入江南制造局,却因不善钻营,且屡次提出改进造船工艺的建议触怒上司,一直郁郁不得志。

“徐先生,您在《格致汇编》上发表的那篇关于船舶线型优化的文章,我们总工程师拜读后,深表钦佩。” “猎影”副组长递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几本最新的德国造船工程期刊的影印本(通过德国渠道获得),以及一张登州船坞建设工地的远景照片。

徐建寅接过期刊,眼中顿时放出光来,这些都是他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资料。当他看到照片上那规模宏大的船坞和正在安装的重型吊机时,更是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是……?”

“这是我们高总司令在山东兴建的‘蓝海造船所’。”副组长压低声音,“徐先生,清廷暮气沉沉,江南局积弊已深,您一身才学,难道就甘心在此虚掷光阴?高总司令求贤若渴,重视实学,在登州,像您这样的人才,可以直接参与最新舰艇的设计,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改进工艺,待遇更是远超这里数倍。那里,才是真正能实现您造船报国理想的地方!”

徐建寅看着照片上那充满生机的工地,听着对方描绘的蓝图,再想起自己在制造局受到的排挤和冷遇,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类似的场景,也在其他目标人物身上发生。“猎影”小组精准地把握住了这些技术人才内心的痛点——对事业的追求、对认可的渴望、对现状的不满。他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优厚的物质条件,更是一个能够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平台,一个与腐朽的旧体系截然不同的、充满活力的新世界。

与此同时,在福建马尾,面对有着更深厚海军传统和更多留洋背景的船政人才,“猎影”小组的策略则更加注重情感共鸣和理想召唤。

他们接触到了一位因性格耿直、批评时政而被边缘化的老船政提调(借用历史背景),以及几位刚从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成归国、却因没有门路而无法进入北洋水师、只能在船政学堂教书或在船厂做些琐碎工作的年轻留学生。

“老大人,您还记得沈葆桢沈文肃公当年创办船政的初衷吗?‘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了我华夏海权!可如今,船政还有几分当年的锐气?朝廷还有几分振兴海军的决心?” 面对老提调,“猎影”成员言辞恳切,激起对方心中埋藏已久的遗憾与不甘。

“几位先生留学英伦,见识了世界海军之强盛,难道就不想亲手为我华夏打造一支真正的铁甲舰队,而非在此蹉跎岁月,教授些过时的知识?”面对年轻留学生,他们则点燃了对方心中那团渴望建功立业的火焰。

南方的风,带着海洋的湿润与变革的气息,悄然吹动着一些人心中的旗帜。

当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严词拒绝者,有犹豫观望者,也有向官府告密的风险。“猎影”小组行动极其谨慎,多次化险为夷。但他们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悄然发芽。

一个月后,第一批愿意北上的技术人员和他们的家眷,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化整为零,陆续离开了上海和福州。他们中有像徐建寅这样的工程师,有经验丰富的造船工匠,还有那几位满怀理想的年轻留学生。离别是艰难的,前途是未卜的,但一种对新时代的憧憬和对实现个人价值的渴望,支撑着他们踏上了北上的旅程。

当这些南方的种子,历经辗转,终于踏上登州的土地,看到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看到高岩亲自为他们安排的整洁住所和实验室,看到那些来自德国的先进设备和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决策的技术会议时,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徐建寅被直接任命为“蓝海造船所”设计处副处长,参与对S-90鱼雷艇图纸的消化和适应性改进。那几位留学生则被充实进海军司令部和船政学堂,将他们所学的最新海军知识,注入到这支年轻军队的血液中。

这些来自南方的精英,带来了江南的精细、马尾的底蕴以及留洋的视野。他们的到来,与北方原有的实干、德国的严谨相互碰撞、融合,极大地加速了“深蓝计划”的推进,也提升了整个军政府技术团队的层次。

消息最终还是慢慢传开了。清廷震怒,严令各地缉拿“北投叛匪”之人,并加强了江南、马尾等地的管控。但人才的流动,一旦开了闸口,便难以完全阻断。依然有人冒着风险,向着北方那片传说中的“革新之地”而来。

高岩站在总司令部,听着林启贤汇报南方人才的安置和工作情况,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一步棋走对了。这些南方的种子,将在北方这片亟待开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成为支撑起华夏深蓝之梦的、最坚实的栋梁。

“告诉‘猎影’组,行动暂缓,转入潜伏,巩固现有成果。同时,一定要保护好已经北上的各位先生和他们的家眷,他们是我们的无价之宝!”

南方的风,送来了种子,也预示着,一场围绕人才与技术、关系国家未来命运的无形争夺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