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41章 砺刃初试

北洋钢铁军魂 第41章 砺刃初试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高岩苏醒并悄然启动“涅盘”计划的消息,被严格控制在以王奎、赵三槐为首的极小核心圈层。对外,他依旧是一名伤势沉重、需长期静养的主帅,军营的日常运作由王奎等人维持。然而,在登州机器局那新划出的、由最忠诚士兵把守的“砺刃”项目区内,一场静默却迅猛的技术风暴正在席卷每一个角落。

得益于高岩通过系统提供的、远超时代的清晰图纸和深入浅出的原理阐释,“识途”系统的研发进展一日千里。尽管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材料科学与加工精度,无法实现高岩描述中那种单兵便携、自动识别的理想状态,但集中了机器局和格致学堂顶尖人才的“砺刃”组,还是在令人惊叹的两个月内,成功制造出了数台代号 “磐石-I型” 的固定式问询器(体积如半人高箱柜)和几十个代号 “萤火-I型” 的应答器(需外接沉重电池包,体积如两块砖头)。

“统领,‘砺刃’组初步成品已通过实验室验证,请求进行野外实战环境测试!”赵三槐压抑着内心的激动,通过密信向仍在病榻上遥控指挥的高岩请示。

高岩的回复迅速而明确:“准。选前沿观察哨与炮兵指挥所之间链路,秘密架设。以灯光、旗语为对照,严格检验其于复杂电磁环境(高岩原话,赵三槐理解为‘风雨雷电及战场干扰’)下的可靠性、有效距离与抗扰能力。测试数据,毫厘必录,严禁外泄。”

测试地点选在了靠近双方实际控制线的一处海拔较高的废弃烽火台,此地视野开阔,能监控日军部分前沿动向,又能与后方炮兵阵地建立联系,且地势相对隐蔽。

是夜,月隐星稀。赵三槐亲率一支精干技术分队,将拆解后的“磐石-I型”部件人力运上烽火台,于黑暗中小心组装,并以精心准备的伪装网覆盖。数里外的炮兵前进观察所内,另一台“磐石-II型”及数个“萤火-I型”也已就位。

测试在凌晨时分悄然开始。

“磐石一号呼叫磐石二号,识别码:甲辰叁。”操作员按照复杂的、每日更换的密码表,按下了问询按钮。

短暂的静默后,观察所内的“磐石二号”面板上,代表己方的绿色氖灯稳定亮起,旁边一个简陋的机械数字轮清晰显示了发来的识别码。

“信号确认!清晰稳定,识别无误!”观察所通过预留的备用电话线回报。

与此同时,利用蒙布灯笼打出的预定灯光信号,在同等距离和夜色下,则显得模糊、迟缓,且易被起伏地形部分遮挡,译码过程耗时更长。

随后,测试组模拟了多种极端情况:由侦察兵携带移动中的“萤火”应答器、同时激发多个信号源、甚至尝试用缴获的日军简陋通讯设备进行波段干扰。结果显示,在有效距离(约五公里)内,“识途”系统对己方单位的识别准确率远超传统手段,尤其在夜间、雾天或战场硝烟弥漫导致能见度极低时,其优势堪称颠覆性。尽管设备依旧笨重,应答器需手动操作且续航有限,但其展现出的在复杂环境下稳定通讯与识别的潜力,让所有参与测试的人员都看到了未来战场的全新图景。

几乎在同一时期,在另一处更为隐秘、戒备等级更高的山谷试验场,无烟发射药的攻关也取得了决定性突破。严格遵循高岩提供的、经过系统优化的硝化棉制备、安定化处理及溶剂混合压伸工艺流程(已根据当下工业水平做了合理化简化),工匠们成功制备出了第一批性状稳定、燃烧充分的片状无烟发射药。

实弹测试当日,高岩力排众议,坚持在严密护卫下亲临现场观摩。一门接受了初步技术改造、安装了基于高岩提出的液压缓冲原理(虽结构粗糙但效果显着)的驻退复进机的75mm克虏伯行营炮,被推上了发射位。

装填了使用新型无烟发射药的标准榴弹。

“目标区域,预备——放!”

炮口不再是黑火药时代那标志性的、暴露阵地的巨大黄白色烟团和震耳欲聋的轰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相对短暂、冲击波更强的橙红色闪光和更加清脆锐利的炮声!

最关键的是,火炮射击后,炮身不再需要人力费力地推回原位,液压机构吸收了大量后坐力,并驱动炮管迅速、平稳地复位。炮手们几乎可以在炮身稳定的瞬间,立刻进行下一次装填操作!实测射速提升了超过百分之二十五!

阵地前方,也不再被浓密刺鼻的硝烟笼罩,炮班视野极大改善,生存能力和持续作战效能显着提升。

“成功了!统领,我们真的做成了!”负责此项目的工程师激动得语无伦次。

担架上的高岩,苍白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欣慰。他意识深处的系统界面随之更新:

【阶段性任务:钢铁之翼- 目标2:完成无烟发射药的实验室制备并达到安全量产标准(1\/1)。奖励:功勋点 400,权限经验 200,已发放。】

【目标3:改进至少一门火炮的驻退系统,使其射速提升20%以上(1\/1)。奖励:功勋点 250,权限经验 100,已发放。】

【权限等级提升至 Lv.3(500\/5000)。解锁【理论奠基】Lv.1 区域。可用功勋点:650。】

技术的突破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战斗力飞跃,也反馈了宝贵的系统资源。高岩立刻将部分意识投向新解锁的【理论奠基】区域,那里蕴藏着能引发更深层次变革的种子……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技术的价值,终需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检验与铸就。就在“砺刃”计划初露锋芒之际,日军酝酿已久的新一轮猛烈攻势,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轰然爆发。

日军第一军主力,在获得兵员和重炮补充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强压辽阳,另一路则突然转向,以泰山压顶之势猛扑鞍山站至海城一线,意图拦腰斩断辽南与辽阳的联系,并伺机围歼相对孤立的新军部队。王奎亲自坐镇的前沿核心防线,首当其冲!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日军凭借优势兵力和铺天盖地的炮火,向新军阵地发起了不计代价的波浪式冲锋。新军将士依托精心构筑的工事浴血奋战,但日军炮火之精准猛烈,仍给守军造成了惨重伤亡。更棘手的是,随着战斗持续,战场上空被浓密的硝烟和掀起的尘土完全笼罩,传统的旗语、灯光通讯时断时续,各阵地之间的联系变得异常困难,指挥体系开始出现滞涩和混乱。

“报告!三号、五号阵地通讯完全中断!情况不明!请求指示!”一名满脸焦灼的传令兵冲进炮火纷飞的临时指挥所,向眉头紧锁的王奎喊道。

王奎盯着地图上那几个可能已陷入孤军奋战境地的阵地标记,心急如焚。贸然派出预备队增援,极可能在能见度极低的混乱中与敌穿插部队遭遇,甚至可能被己方误判火力覆盖。

千钧一发之际,赵三槐带着几名技术兵,冒着横飞的弹片,将那台沉重的“磐石-I型”问询器抬进了指挥所。

“王大人!快!用它试试!”

王奎看着这略显笨拙的铁匣子,虽心存疑虑,但在通讯几近瘫痪的绝境下,任何一根稻草都必须抓住。

“接电!立刻向三号、五号阵地发送紧急识别问询!”赵三槐嘶哑着下令。

操作员迅速动作。在周围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几分钟的等待仿佛无比漫长。突然,“磐石”面板上,代表三号和五号阵地的绿色指示灯,在些许杂波干扰中顽强而稳定地亮了起来!识别码确认无误!

“他们还在!阵地还在我们手里!”赵三槐几乎吼了出来。

王奎眼中瞬间爆发出骇人的精光,他猛地一拳砸在地图上:“命令炮兵集群,集中火力,覆盖敌军正在二道坡集结的区域,坐标……!命令预备队二连,立刻沿三号阵地左翼的干涸河床快速增援,接近阵地时务必用‘萤火’进行信号确认,避免误伤!”

命令借助这宝贵的信息通道迅速下达。有了相对可靠的敌我识别和短距通讯手段,王奎的指挥如同被擦去了迷雾。炮火支援变得异常精准狠辣,及时打断了日军的进攻节奏;增援部队路线选择巧妙,并在最后关头通过“萤火”应答器与守军成功“对接”,顺利投入战斗,稳住了摇摇欲坠的防线。

尽管日军攻势如潮,但在新军将士的顽强抵抗和“识途”系统初试锋芒的辅助下,其企图撕裂防线的攻势被一次次粉碎。战场依旧残酷,但新军仿佛一个被赋予了更敏锐神经系统的巨人,虽然躯体在承受重击,但大脑却能更清晰感知局势,更有效地调动每一分力量。

鏖战至黄昏,日军在阵地前遗尸累累,攻势终于衰竭,被迫后撤休整。王奎看着那台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磐石”问询器,布满硝烟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情。他重重拍了拍赵三槐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砺刃初试,新锋见血。这场艰苦的防御战胜利,不仅稳固了辽南战局,更在实战的熔炉中,淬炼并证明了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巨大战术价值。消息传回登州,高岩知道,他呕心沥血播下的科技火种,已然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燃起了第一簇足以照亮前路的火焰。

【阶段性任务:钢铁之翼 - 目标1:成功试制并小规模列装“识途”系统基础单位(10\/10)。奖励:功勋点 300,权限经验 150,已发放。】

【阶段性任务:钢铁之翼,全部完成。额外奖励:功勋点 200,权限经验 100。可用功勋点:1150。权限等级:Lv.3(750\/5000)】

看着系统中增长的数字和新解锁的区域,高岩的目光越过眼前的胜利,投向了更深远的知识海洋与更严峻的未来挑战。他知道,这,仅仅是一场伟大变革的序曲。真正的蜕变,需要更多扎实的积累、更无畏的探索,以及……更残酷的、接踵而至的生死考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