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那足以颠覆旧世界秩序的提议,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在共和国高层激荡起层层涟漪。然而,高岩的决断清晰而坚定:南洋,志在必得,但共和国绝不做他国的棋子。一场以共和国自身节奏和利益为核心,旨在“鲸吞”南洋的宏大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悄然铺开。这不再是简单的军事征服,而是一场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于一体的全方位经略。
外交的“柔”与“刚”
共和国对美英的回复,堪称外交艺术的典范。既未拒绝那诱人的“金羊毛”,也未迫不及待地应承下来,而是组建了一个高级别、专业化的谈判团队,赴瑞士与美英代表进行“技术性磋商”。
谈判桌上,共和国代表面带微笑,语气和缓,提出的要求却条条致命:
“关于解除制裁,我们希望看到具体的清单和时间表,尤其是精密机床、特种钢材和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解禁,能否在协议签署后四十八小时内生效?”
“关于南洋未来的安排,我们理解贵国的难处,但‘指导’与‘保护’的定义过于模糊。我们建议,成立一个由共和国主导的‘南洋临时管理委员会’,在过渡时期负责防务、外交与关键资源管理,贵国可派观察员列席。”
“至于对轴心国宣战……这关乎国运,必须慎之又慎。我国需要时间进行军事准备和民意动员,同时也需要看到贵国在上述条款上的切实行动,以建立互信。”
这套“太极拳”打得美英代表有苦难言。他们既急于将共和国拉入战争以减轻压力,又无法轻易满足所有这些相当于提前支付战争红利的要求,尤其是涉及彻底让渡南洋殖民利益的核心条款。谈判陷入僵局,而这正是高岩想要的结果——利用美英的急迫,为共和国的战略布局争取宝贵时间。
与此同时,共和国对莫斯科方面则采取了“刚”的一面。高岩亲自授意外交部,向北极熊驻华代办递交了一份措辞强硬的照会,明确指出:“中亚地区已根据当地人民意愿完成法律程序,成为共和国不可分割之领土。任何关于该地区的争议均已不复存在。希望贵国恪守此前承诺,致力于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此举意在利用核威慑带来的战略优势,迫使北极熊彻底吞下中亚丢失的苦果,避免其在南洋问题上掣肘。
经济的“血管”延伸
就在外交官们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同时,共和国的经济触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南洋深处延伸。
来自上海、广州的商贸船队,满载着“飞鸽”自行车、“灯塔”肥皂、印花棉布和廉价的五金工具,频繁往来于海防、西贡、曼谷、仰光乃至更南方的巴达维亚(雅加达)和新加坡。这些商品凭借其低廉的价格和尚可的质量,迅速占领了底层市场。
共和国控制的银行开始在主要南洋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低调地推广“银元券”,试图逐步渗透并取代英镑、荷盾等殖民货币的地位。
几家背景深厚的共和国矿业和农业公司,以合作开发的名义,与当地土王、酋长或反殖民领袖签订了一系列资源开采合同,以极低的代价,锁定了苏门答腊的石油、马来亚的橡胶和锡矿、婆罗洲的木材等战略资源的优先购买权乃至开采权。经济的“血管”正悄无声息地替代旧有的殖民经济循环。
文化的“润物无声”
与经济和军事手段并行的是文化的渗透。由共和国教育总署和文化协会组织的“南洋文化交流团”频频出动。他们在当地兴办华文学校,不仅招收华侨子弟,也向当地土着精英的子女开放,教材内容经过精心设计,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中华文化与共和国的价值观。电影放映队深入乡村,播放着展现共和国“繁荣富强”和“反抗殖民压迫”的新闻纪录片与故事片。广播电台增加了马来语、泰米尔语、爪哇语等当地语言的广播节目,内容从农业技术到民间故事,再到对西方殖民历史的“客观”评述,无所不包,核心目的则是塑造共和国作为“亚洲解放者”与“现代化引领者”的正面形象。
军事的“利剑”与“坚盾”
军事上,共和国的行动则更加直接和具有威慑性。
在印度支那,完成休整和补充的共和国陆军精锐师,举行了数次大规模的、代号为“丛林之虎”的实兵实弹演习,假想敌明确指向南方。新服役的“苍穹”喷气式战斗机也首次在南海上空进行了远程转场和巡逻训练,其超越时代的身影,引发了周边势力的极大震动。
海军方面,利用美英短暂放松封锁和自身造船能力的提升,数艘新建的“江卫”级驱逐舰和“海巡”级护卫舰加入了南海舰队,加强了 Republic of china 对南海航道的控制力。潜艇部队则加大了在马六甲海峡东口的侦察与巡航力度,搜集水文资料,监控各方舰艇动向。
更重要的是,根据高岩的密令,总参谋部开始秘密制定一份名为“定南洋”的全面作战计划,涵盖了从缅甸南部到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广阔区域,设想在各种可能情况下(包括单独行动或与盟军有限合作)的军事介入方案。
“神剑”的阴影
而在这所有行动的背后,是那柄悬而未落的“神剑”所带来的无形威慑。共和国虽然依旧保持沉默,但其存在本身,就迫使所有潜在对手在计算成本时,不得不加上一个近乎无限的变量。美英在谈判中的让步,北极熊在边境的退缩,东瀛在南下决策中的犹豫不决,无不笼罩在这片核阴影之下。
高岩在总统府内,审阅着来自外交、经济、文化、军事各条战线的进展报告,目光最终落在了世界地图上那片被重点标注的、蔚蓝色的南洋海域与星罗棋布的岛屿上。
“鲸吞,非一日之功。”他对身边的秘书长沉声道,“欲速则不达。我们要的是消化,是融合,是让这片土地和人民,从血脉到利益,都与共和国紧密相连。告诉前方,耐心些,再耐心些。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共和国的南洋战略,如同一位高超的棋手,不再追求一招制胜,而是通过精妙的布局,落子四方,逐步挤压对手的空间,巩固自身的势。经济渗透、文化影响、军事存在、外交周旋,以及那终极的威慑力量,共同构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正缓缓罩向南洋。一场不见硝烟,却同样决定命运的战略包围与反包围,正在这片富饶的热带海域与土地上,激烈上演。鲸吞四海之势已起,只待那最终收网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