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182章 方圆

北洋钢铁军魂 第182章 方圆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拾珍”行动带来的技术红利与社会涟漪仍在持续激荡,高岩的目光却已投向更底层、更关乎长远的基石——如何将这股爆发式增长的力量,纳入一个稳固、高效、可预期的制度框架之内。技术的猛兽需要牢笼,经济的洪流需要河床,国家的肌体需要更强健的骨骼与神经网络。一场旨在为共和国立规立矩的深层变革,悄然拉开序幕。

一、法治之锚:从《工律》到《商典》

工业发展总署推行的《工律》已在工厂车间初步树立了权威,但其范围终究有限。高岩授意司法部与国家计划委员会牵头,组织大批法学家、经济学家和实务官员,开始起草一部更具根本性的《中华共和国商典》。

这部法典的编纂,遇到了远超《工律》的阻力。草案中关于“契约自由”、“产权保护”、“公司法人地位”的条款,在内部讨论会上引发了激烈争论。

“土地、矿藏、河流,乃国家之根本,岂能容私人肆意买卖、据为己有?”一位出身农村根据地、思想传统的高级干部拍着桌子,“这《商典》草案,分明是在为资本家张目!是要动摇国本!”

财政金融委员会的负责人则据理力争:“若无明晰的产权界定和稳定的法律预期,谁敢倾家荡产去投资兴业?‘拾珍’引进的设备,难道最终只锁在国营厂的仓库里?我们必须激活民间力量!《商典》不是鼓励土地兼并,而是划定边界,让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民间资本都能在规则内有序运行,各得其所!”

争论的焦点,还集中在“有限责任”和“破产程序”上。反对者认为这是“纵容投机,逃避责任”;支持者则强调这是现代经济降低风险、鼓励创新的必要设计。

高岩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让各方充分陈述。在争论达到白热化时,他才缓缓开口:“我们搞革命,打破了一个旧世界。现在建设新世界,不能无法无天,更不能靠拍脑袋。《商典》要立的,不是资本的特权,而是市场的规矩,是无论国营、民营,无论大小商人,都必须遵守的底线。它保护合法经营,也惩罚不法行为;它明确权利,也界定责任。没有这个规矩,我们的经济就是一盘散沙,永远成不了气候。”

他定下基调:“《商典》必须搞,而且要尽快搞出来。原则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与公共安全,保护合法财产权与经营权,促进公平竞争,推动经济发展。具体条款,可以争论,可以修改,但这个方向不能变。”

最高统帅的决断压下了主要争议,《商典》的编纂进入快车道。与此同时,《土地管理法》、《矿藏资源法》、《劳动保障暂行条例》等一系列配套法规也加速制定。共和国试图用法律的准绳,为狂奔的经济野马套上缰绳,指引方向。

二、标准之网:度量衡与“国标”

技术的消化吸收,暴露出一个更为基础性的问题——标准不一。来自德意志的螺钉可能与英吉利标准的螺母无法拧合;北美图纸上的英寸标注需要换算成公制才能在国内车间加工;甚至不同国营厂生产的同一型号零件,也往往无法通用互换。

格物院下属的“国家标准计量局”被提升至更高规格,一场覆盖全国的“度量衡统一”与“国家标准(国标)”制定运动全面展开。公制被强制推行,旧制的尺、秤、斗被逐步淘汰回收。各行各业的技术专家被集中起来,日夜不停地制定从螺丝螺纹、轴承规格到材料牌号、产品性能的成千上万项“国标”。

阻力同样无处不在。习惯了“祖传手艺”凭感觉的老师傅,对要求使用标准量具和严格按照图纸加工极为抵触。“差一厘不碍事”的经验主义,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工业精神激烈碰撞。在一些地方,甚至发生了工人藏起公制量具,继续使用旧制工具的“软抵抗”。

高岩对此的态度异常强硬:“标准化,是工业化的灵魂!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没有大规模生产,就没有质量保证,就没有未来的产业升级!这件事,没有价钱可讲!通知各级政府和厂矿负责人,推行‘国标’,阻力再大也要推行!哪个厂因为标准问题导致产品无法互换、质量不合格,就追究哪个厂领导的责任!”

强力的行政推动下,标准的巨网开始笼罩共和国的工业体系。虽然初期阵痛剧烈,但带来的长期效益是巨大的——生产效率提升,质量稳定性增强,维修保障简化,为未来的产业协作和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神经脉络:统计与审计

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高岩深感过去那种依靠粗略估算和层层汇报的管理方式已经落伍。他要求成立直属国务院的“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审计总署”,构建共和国的“神经脉络”和“免疫系统”。

统计局的任务是“摸清家底”,建立覆盖全国、涵盖工农商学等各领域的统计报表制度,准确、及时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从钢产量到粮食收购价,从人口出生率到铁路货运量,海量数据开始被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审计总署则扮演“经济宪兵”的角色,负责对各级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监督,查处贪污、浪费、舞弊行为,确保国家资财不被侵蚀。

这两个机构的建立,触及了无数人的利益。虚假报表、账目混乱、甚至公然抵制审计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场围绕数据真实性与财政纪律的无声斗争,在共和国庞大的官僚体系内部展开。

四、质量风暴:“红旗”与“黑榜”

随着轻工业产能的快速释放,市场上商品增多,但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暖水瓶不保温,自行车掉链子,棉布缩水严重……民众怨声载道。

高岩意识到,仅有产量和标准还不够,必须树立“质量即生命”的意识。他亲自发起了一场“质量月”活动,并设立了“红旗质量奖”和“产品质量黑榜”。

获得“红旗奖”的企业,享受贷款、资源配额等多方面优惠,负责人受到重奖。而上“黑榜”的企业,则面临通报批评、限产整顿甚至负责人撤职的处罚。舆论机器开动,大力宣传质量好的产品,曝光质量差的企业。

一时间,质量成为所有厂长经理头顶的紧箍咒。质量控制部门地位飙升,生产流程被反复审视,工艺纪律被空前强调。一场提升质量的风暴,席卷全国厂矿。

立规矩的过程,充满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利益的博弈和执行的阻力。但高岩以强大的意志力推动着这一切。他深知,一个现代国家,不能仅仅依靠领袖的权威和运动的热情,更需要依靠制度的理性、法律的权威、标准的精确和数据的真实。只有当规矩内化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无需强调的“方圆”时,共和国这艘巨轮,才能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这场静悄悄的“立规”之战,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场辉煌的战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