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176章 无声的边疆

北洋钢铁军魂 第176章 无声的边疆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共和国在西域的强硬姿态与外交上的模糊策略,如同两道无形的堤坝,暂时遏制住了英俄冲突可能带来的直接冲击波。然而,在远离南京权力中枢、广袤而沉寂的帕米尔高原与天山南北,另一种形式的博弈,正以更为细腻、也更为深刻的方式展开。这并非硝烟弥漫的战场,却同样关乎国运,关乎未来。

一支由十数头骆驼和几匹驮马组成的队伍,正艰难地跋涉在帕米尔高原东缘,通往一个名为“萨雷塔什”的边境小镇的古老商道上。队伍为首者,是一位年约四十,面容被高原紫外线灼烤得黝黑粗糙,眼神却透着商贾精明的汉子。他叫马文禄,名义上是兰州“兴华贸易商行”的掌柜。然而,他怀中那份盖着西域军区和内卫府双重印章的特殊通行证,以及驼队货物中夹杂的几箱并非普通商品的“样品”,揭示了他此行更深层的目的。

驼铃叮当,回荡在空寂的群山之间。马文禄紧了紧身上的皮袄,眯眼望着前方隐约可见的镇子轮廓。萨雷塔什,这个位于中、俄(苏)、英(印)三方势力交错地带的小镇,历来是情报贩子、冒险家和走私者的乐园,也是各方影响力渗透的前哨。

“掌柜的,前面就是萨雷塔什了。听说最近这里不太平,俄国人和英国人的眼线都多了不少。”旁边一个年轻伙计策马靠近,低声提醒道,他是内卫府安排的保护人员。

马文禄嗯了一声,脸上看不出喜怒:“咱们是正经商人,来做买卖的。记住我们的货单——江南的丝绸瓷器,汉中的茶叶,还有……咱们兰州机器局新出的‘飞燕牌’缝纫机,和一批‘猎鹰’步枪。”

“猎鹰”步枪,是共和国兵器局在消化德式毛瑟步枪技术后,结合自身工艺特点改良生产的第一代制式步枪,性能可靠,成本可控,正逐步替换部队中繁杂的旧式枪械。将这种军用品以“贸易样品”名义带来,其用意不言自明。

进入萨雷塔什,一股混杂着牲畜、香料、尘土和隐隐火药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小镇街道上人流复杂,有裹着厚实皮袍的柯尔克孜牧民,有头缠布巾的布哈拉商人,也有眼神警惕、腰间鼓鼓的形色之人。几家挂着俄文或英文招牌的商号颇为显眼。

马文禄的驼队在一家相熟的小客栈住下。他并未急于亮出货品,而是带着伙计,如同所有初来乍到的商人一样,在小镇的茶馆、集市流连,与各色人等攀谈,敏锐地捕捉着空气中流动的信息。

“听说了吗?北边(指苏俄控制区)又在抓壮丁了,说是要去波斯打仗……”

“英国佬的商队前几天运来了一批新式步枪,说是要卖给南边(亲英部族)的哈吉头人,条件是要他们断绝和北边的一切来往。”

“中国人的东西?以前倒是见过茶叶瓷器,现在听说他们自己能造机器了?真的假的?”

各种真伪难辨的消息汇入马文禄耳中,他不动声色地筛选、分析着。几天后,他通过客栈老板,秘密接触了镇外一个规模不大的柯尔克孜部落的头人阿卜杜勒。

帐篷里,奶茶飘香。马文禄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让伙计打开了带来的箱子。精美的丝绸瓷器让阿卜杜勒眼中放光,而当他看到那台结构精巧、泛着金属光泽的“飞燕牌”缝纫机,并亲眼目睹伙计用它快速缝制出一件结实的皮袄时,更是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是……机器做的?”阿卜杜勒抚摸着光滑的缝纫线迹,喃喃道。

“头人,这不仅能做衣服,还能让您的部落妇女从繁重的针线活里解放出来。”马文禄微笑着,又让人拿出了那几支油光锃亮的“猎鹰”步枪,“至于这个,您可以试试,比您手下儿郎们用的那些老掉牙的伯丹步枪,如何?”

阿卜杜勒的儿子,一个剽悍的年轻猎人,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支“猎鹰”走到帐篷外,对着远处的一块岩石试射了几枪。清脆的枪声,稳定的后坐力,以及岩石上清晰的弹孔,都让他兴奋地跑了回来:“阿塔(父亲)!好枪!比俄国人的好,也比英国人卖的那些旧货强!”

马文禄适时地开口:“头人,我们兴华商行,带着友谊和诚意而来。这些货物,可以用合理的价格交换你们的羊毛、皮货、骏马。而且,我们不需要你们向谁效忠,或者去攻击谁。我们只希望,能有一条稳定的商路,让双方的百姓都能过得更好。”

阿卜杜勒陷入了沉思。他夹在苏俄和英国之间,早已不堪其扰。苏俄强征粮草人力,英国许以空头承诺和过时军火,都让他感到疲惫和警惕。而眼前这个中国商人,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能改善生活的商品,以及……一种不附加苛刻政治条件的平等交易可能。

类似马文禄这样的“商队”,正以各种形式,活跃在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西麓,乃至更远的费尔干纳盆地边缘。他们不仅是商人,更是共和国“星火计划”的触角,是文化、技术和影响力的载体。他们用价比黄金的茶叶、美轮美奂的瓷器、新奇实用的工业品(如火柴、煤油灯、廉价棉布、简单农具),以及性能优良的军火,悄然改变着中亚腹地部族首领和普通牧民对“中国”的认知。

与此同时,在喀什噶尔(喀什),一所新近挂牌的“新华学堂”悄然开学。学堂不仅教授汉文、算术,还开设了简单的自然常识、地理历史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由南京教育部组织专家精心编纂,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中华文化认同和现代国家观念。首批学生中,除了少数汉族移民子弟,更多的是当地维族、柯尔克孜族头人和富户的子女。知识的吸引力,有时比枪炮更为持久。

这些润物细无声的举措,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却如同涓涓细流,持续不断地冲刷、侵蚀着英俄在此地经营多年的传统势力范围。一些较小的部族开始倾向于与共和国商人交易,换取更实惠的物资;一些年轻人开始对新成立的共和国产生好奇;一些地方首领在权衡利弊后,开始默许甚至暗中支持共和国商队的活动。

当然,阻力与反制也随之而来。

马文禄在成功与阿卜杜勒部落达成一笔交易后,返程途中就遭遇了不明武装分子的伏击。对方火力不弱,战术娴熟,明显不是普通马匪。幸亏内卫府安排的护卫拼死抵抗,加上“猎鹰”步枪的火力优势,才击退了袭击者,但商队也损失了部分货物和两名伙计。

“是俄国人指使的,还是英国人?”年轻伙计包扎着胳膊上的伤口,咬牙切齿地问。

马文禄看着远处群山,脸色阴沉:“都有可能。或者,是那些拿了他们好处,不愿看到我们在此地立足的部落。这片土地,从来就不平静。”

几乎同时,喀什的“新华学堂”也收到了匿名的恐吓信,警告他们停止“蛊惑人心”。一名教授汉文的老师在外出时遭到殴打。

消息通过各种渠道汇集到西域军区司令王奎和南京的高岩那里。

“他娘的!就知道他们会来这一手!”王奎怒道,“加强对我们商队和人员的安全护卫!必要时,可以出动小股边防部队,越境进行有限度的‘清剿’!要让那些拿钱办事的鬣狗知道,动我们的人,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高岩的批示则更为冷静和长远:“边疆博弈,本就是你进我退。遭遇反扑,在意料之中。‘星火’计划必须坚持下去,经济与文化渗透是根本。但同时,军事威慑与情报工作要跟上。通知内卫府,启动‘捕风’行动,重点清查、打击受外部势力指使,针对我人员、机构的破坏活动。对于合作部落,可考虑提供更进一步的、非官方的军事训练和顾问支持,帮助他们提升自保能力,巩固与我们的关系。”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让格物院加快对高原、沙漠地区适用的无线通讯小型化研究。边疆地域广阔,信息传递至关重要,我们不能总是依靠驼马和信使。”

无声的边疆,暗流汹涌。没有大规模的军团对决,但在每一个集市、每一条商道、每一顶帐篷、每一所新式学堂里,一场关乎人心、经济和生活方式的争夺战,正激烈地进行着。共和国正用丝绸、茶叶、缝纫机、步枪和教科书,以及必要时毫不留情的铁腕,一点点地,在这片古老而关键的土地上,重新刻下自己的印记。这条路布满荆棘,但共和国别无选择,只能坚定地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