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155章 血脉奔流

北洋钢铁军魂 第155章 血脉奔流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辽东半岛最南端,老铁山岬角之下,轰鸣的机械声昼夜不息,打破了千古海潮的韵律。一座规模宏大的海水淡化与综合化工厂正拔地而起,其心脏部位——高达数十米的巨型蒸馏塔群已吊装完毕,在初升的阳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这不仅是共和国解决沿海工业城市淡水需求的战略工程,更是其重化工业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阅。

在工厂建设指挥部,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进行。总工程师,一位在德意志巴斯夫工作多年的化工专家冯·海因里希博士,正指着复杂的管道应力计算图纸,坚持要求对一条主管道进行加固。

“必须按照这个标准!这里的海水腐蚀性和压力波动远超内陆水体,任何一点材料的疲劳或焊接的瑕疵,在长期运行中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海因里希博士的汉语带着德式硬核,寸步不让。

负责施工的共和国工程兵团团长,一位在统一战争中以敢打硬仗闻名的老兵,皱着眉头:“博士,我们已经用了最高标准的钢管,焊接工艺也是最好的。按你的方案,工期至少要延误半个月,成本增加百分之二十!这片海域的季风窗口不等人!”

“安全没有折扣!工期和成本,不能以牺牲工厂寿命和人员安全为代价!”海因里希毫不妥协。

最终,一份加急请示电报送到了南京工业发展总署。陈念恩审阅后,只批了八个字:“尊重科学,确保质量。”

工程兵团团长接到回电,沉默片刻,猛地一挥手:“按博士的方案改!全体加班,把延误的时间抢回来!”

一、 “重工之基”:钢铁与化工的淬炼

这处工厂建设中的“插曲”,是共和国重工业体系深入“淬炼”的缩影。随着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内化,共和国工业正从“能造”向“造得精、造得稳”迈进,其“血脉”——基础原材料工业,迎来了质的飞跃。

在鞍山,经过汉斯·穆勒等冶金专家持续数年的技术攻关和工艺流程再造,一座全新的、采用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终于投产。它不仅大幅提升了钢产量,更重要的是,其生产的钢材品质更加稳定,品种也更加多样,能够稳定供应造船、军工、机械制造所需的高强度合金钢、特种钢板。共和国工业的“骨骼”,变得更加坚韧。

在天津和南京,依托从巴库石油合作项目中获得的技术启示和部分设备,两座大型石油化工厂相继开工建设。它们旨在将原油裂解成共和国急需的汽油、柴油、润滑油以及各种基础化工原料。这意味着,共和国的动力血脉(燃油)和现代工业的“粮食”(化工原料),将逐步减少对外依赖,实现自主供应。

而在武汉,一座专门生产重型机床和大型水压机的工厂落成。其产品精度和吨位,直接决定了共和国能够加工多大尺寸的舰船螺旋桨、火炮炮管和发电机转子。这是工业母机的突破,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为整个工业体系的升级提供了最基础的加工能力保障。

二、 “交通经纬”:动脉与神经的延伸

工业血脉的奔流,需要畅通无阻的“动脉”与敏锐高效的“神经”来输送和调控。

贯穿南北的“平汉-粤汉”铁路大动脉,最艰难的长江大桥段,桥墩已冲出水面,巨大的钢梁开始架设。一旦贯通,北方的煤炭、钢铁与南方的粮食、有色金属将实现快速对流,真正将国家的经济重心联成一体。

在西北,通往兰州方向的铁路路基正顽强地向西延伸,工兵和筑路工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旨在打通与中亚、乃至欧洲的陆上联系,为“新丝路”计划奠定物理基础。

与此同时,“光明网”国家电网计划进展神速。以黄河壶口、长江三峡(前期勘探已开始)等大型水电站和北方煤炭基地坑口电站为电源点,一条条高压输电线路翻山越岭,将强大的电能输送到沿海的工业基地。电,这现代工业的“血液”,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效率,注入共和国经济的躯体。

更革命性的变化发生在通讯领域。陈念恩领导的团队,在吸收了德律风根和部分北极熊流亡科学家的技术后,成功实现了无线电传真的小型化和实用化。第一台国产新闻传真机在《共和日报》社投入使用,数千里外记者拍摄的照片,几乎可以实时呈现在编辑的案头。虽然距离普及尚远,但这意味着信息传递的速度,正在发生跨越式的提升。国家的“神经网络”,变得更加敏锐。

三、 “育才之壤”:知识与技能的播种

所有这一切的根基,在于人。高岩比任何人都清楚,没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任何工业蓝图都是空中楼阁。

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强制义务教育法(试行)》,明确规定七至十二岁儿童必须接受四年基础国民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数以万计的新式学堂在城镇和乡村建立起来,旨在从根本上扫除文盲,为工业化社会奠定最广泛的知识基础。

在高等教育层面,除了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扩大招生、增设工科专业外,一批专门性的高等技术学院也应运而生,如“大连船舶学院”、“鞍山钢铁学院”、“南京无线电专科学校”等。它们的目标明确:培养能够迅速投身工业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和技术员。

同时,“共和国匠士”评选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向下延伸至各行业、各地区。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显着提高,“技术立国”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工厂里,老师傅带新徒弟的传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与标准化的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 潜流与礁石

奔流的血脉,也必然会遇到潜流与礁石。

重工业的急速扩张,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森林被砍伐,矿坑深陷,一些河流开始出现污染迹象。虽然此时“环保”概念尚未普及,但已有有识之士上书,呼吁在发展之余注意“山川形胜之保全”。

急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也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剧变。大量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工人,传统的宗族社会开始松动,新的劳资关系、城市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旧有的社会规范与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而在高层,关于发展重心的争论也从未停止。是继续不惜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科技,还是应该将更多资源投向改善民生的轻工业和农业?这场争论,关乎共和国未来的道路选择。

高岩站在总统府的露台上,望着南京城内外星星点点的建设灯火和远处江面上如织的船只。他能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剧烈的脉动。

“血脉已然奔流,这是好事。”他对身旁的陈念恩和宋亦舟说道,“但我们要警惕,血流过速会冲垮血管,只顾奔流会忽略方向。下一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这奔流的血脉,更有序、更可持续,更能滋养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他知道,共和国这艘巨轮,正行驶在一条前所未有的激流之中。唯有握紧舵轮,明辨方向,才能驾驭这股由亿万人的汗水与智慧汇聚而成的磅礴力量,驶向预定的彼岸。血脉奔流,势不可挡,而驾驭这股力量的艺术,将决定共和国的最终命运。

今日份更新结束,劳烦兄弟们多多推荐,多多催更,多多点点免费的小礼物,小生在这拜谢诸位弟兄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